张孝凤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人生路上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具有双重身份,有着共同的“辅导”职责,辅导员要能够自我定位,明确辅导职责,方可更好地“辅导”大学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以此为契机,对辅导员的辅导职责进行再认识,并探讨相关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辅导;辅导职责;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18
一、对辅导员“辅导”职责的认识
1.全方位“辅导”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只要是涉及学生的大小事务,都是辅导员的“辅导” 范围,所以连辅导员办公室都是以“学生科”命名,足见辅导员“辅导”工作的全方位性。
2.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
“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一名称反映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能,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意义重大。我们现在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引领大学生珍爱自我,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祖国,为了班级管理、学校发展、祖国繁荣,努力学习,贡献力量。
3.区别对待的“辅导”
“辅导”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若发现工作并非如此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诚然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外在行为的约束只能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守法安分者,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由于特殊环境导致了他们叛逆的性格。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手段,“辅导”工作肯定会受到很多阻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辅导员除了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还要积极审视、洞察学生的生存、发展状态,更要对具体情境中各种关系、各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这些都需要辅导员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策略。
二、对辅导员“辅导”策略的分析
辅导员的“辅导”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辅导”必须有针对性, 必须找准问题的症结,以战略的眼光透析问题,找准合适的谈话点。
1.切忌就事论事
辅导员对学生的“辅导”,切忌就事论事。如学生要出国,问到花费问题,辅导员除了给他提供数字之外,还应关注学生对花费的反应,有的放矢地引导,真正将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2.找准谈话点
找到与学生的交谈点极为重要。辅导员和学生的谈话应该是一个人性化、私人化和有内涵的过程,和学生谈话要避免纯粹的说教。例如,当一个学生向辅导员倾诉说:“我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很孤单、无聊,生活有时候很没劲。”而这个辅导员的回答是:“人是群体的动物,是很需要朋友的,如果没有朋友可以谈心倾诉,你当然会感觉孤单啊!所以,你应该积极地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回答,学生会觉得更无聊,因为这位老师只是在做逻辑分析。所以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树立信心。
3.要有核心战略意识
辅导员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应该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正如感到孤独的这位学生,其实并不是没有朋友, 真正原因在于家庭和自身发展出了问题。该学生的自我形象不尽如人意,因而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这恰恰影响了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4.把“辅导”当作一门艺术
辅导员的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辅导员在“辅导”的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建立信心,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还要用心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绪,增强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
三、结论
辅导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关心学生。而好的“辅导”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明理辨事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适应社会时代的转变,为将来积极地投身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永刚.何谓人生境界[J].理论界,2013,(5).
[2]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