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图书情报学论文英文摘要动词形态特征研究

2021-10-11 07:50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
内江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语料库母语

◇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 凌 民

以取自于图书情报类CSSCI期刊和SSCI期刊中400篇高被引论文的英语摘要为语料,自建两个语料库,探讨了图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动词的六种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和母语作者在使用“动词-ing形式”和“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方面的数据没有构成“显著差异”;在“动词一般过去时形式”方面的差异“显著”,而在“原型动词”、“动词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程度。在使用频次方面,中国作者在这六种形态特征中都处于“少用”状态。

1 研究背景

论文摘要分学位论文摘要和学术论文摘要。在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方面,近十年的研究主要围绕语步、时态、语态、人称、转述动词、主语特征等方面。例如,解淑暖、邵守波(2010)以海洋类科研论文英语摘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外两个研究群体科研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1]。徐继菊、李修齐(2012)基于材料类40篇研究论文的英文摘要,自建语料库,探讨了中外学者科研论文摘要在长度、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语言特征[2]。赵娟、叶枫(2013)从中外两本权威期刊各选60篇学术论文摘要,对通讯学科进行了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量化对比分析[3]。陈乾峰(2014)以《二语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刊用的100篇论文摘要为基础,探讨了学术词汇的类型、搭配、类联接和语义韵[4]。

刘永厚、张颖从语言学领域5种国际权威期刊2005-2015年刊载的论文中选取语料,建立了英语母语学者语料库(50篇论文摘要)和中国大陆学者语料库(50篇论文摘要),从语步结构、时态、语态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5]。邓林等(2017)从石油工程师协会在线石油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选择了212篇学术论文,探讨了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自我转述动词[6]。王立非&刘霞(2017)以SSCI期刊《应用语言学》1993-2014年的440篇论文为基础,探讨了如何通过语步结构类别训练学习分类器,获取摘要语步结构自动识别模型[7]。凌民、周绪琳(2021)以图书情报学类10种CSSCI期刊和10种SSCI期刊上的400篇高被引论文的英语摘要为语料,自建两个语料库,探讨了图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句子主语的语言特征[8]。综合现有研究,我们发现,近年来尽管研究人员逐步加大了对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研究力度,但在动词研究方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探讨了摘要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转述动词。尽管时态和语态多少涉及动词的形态,但它们的研究角度完全不一样,得出的研究结果自然迥然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词形角度去研究中国学者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的形态特征,丰富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研究的内容。

2 语料库建库

此次研究,我们选择了《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工作》《图书与情报》《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和《情报资料工作》等10种国内图书情报文献学类CSSCI期刊,以被引频次为指标,从高到低,从每种期刊刊2015年刊发的研究论文下载20篇高被引论文,再提取这200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中国学者图书情报文献学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该库命名为CSSCI。为了开展对比研究,我们又选择了同一领域的10种SSCI期刊,分别从每种期刊提取20篇论文的摘要。这10种SSCI期刊是Electronic Library,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Journal of Informetrics,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quarterly,MIS Quarterly和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我们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里,检索这些期刊2015年刊发的论文,再以被引为指标,从高到低从每种期刊里下载20篇论文的摘要,建成英语SSCI论文摘要语料库。两个语料库建库所需文献的下载时间分别是2020年8月3日和8月13日。

自建的两个语料库中,CSSCI上国内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这200篇论文共计21746个形符,3163个类符;而SSCI期刊上200篇论文的形符和类符分别为35014和4569。

生语料库建好后,我们利用网址http://ucrel-api.lancaster.ac.uk提供的程序,对原始语料进行词性赋码。检索语料时,我们利用了日本早稻田大学Laurence Anthony教授开发的检索工具Antconc。该检索工具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antconc/。

3 结果讨论

动词在英语学习中举足轻重。Kennedy(2000)指出,不管是口语文本,还是书面语文本,每五个词就有一个动词[9]。英语动词,按其在构成动词词组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动词和助动词两大类。前者也叫实义动词,是动词词组的核心,它决定着分句的基本格局;后者帮助助动词构成“时制”(tense)、“语气”(mood)和“语态”(voice)[10]。英语实义动词入句后有一定的形态标志。例如,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的-s形式、进行时的-ing形式、被动语态的-ed形式等。除了这些,还有类似情态动词后的原型动词、不定式标志to后面的原型动词等结构,实义动词也有自己的形态。Sinclair和Renouf(1988)探讨词汇教学时指出,词汇学习的要点不但包括词汇的发音、拼写和词典里的词义,还包括单词最常用的词形和搭配[11]。

3.1 原型动词

语篇中,原型动词出现的语境主要有:情态动词+原型动词、一般现在时中主语为复数的谓语动词、用于SVOC句中作宾语补足语的不定式(省略不定式标志to)。请看表1,两个群体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原型动词使用数据。

表1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原型动词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CSSCI期刊和SSCI期刊在原型动词的使用频率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英语摘要时,使用动词原型的频次远低于SSCI期刊上的同类语篇。我们进一步检索语料,发现“情态动词+原型动词”的结构检索显示,CSSCI和SSCI期刊的频次分别为47次和81次,对数似然率检验显示,这一结构的P值没有差异。换句话说,使用原型动词的差异就集中在谓语动词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位置上。同时,“复数名词+动词”检索显示,两个群体群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CSSCI期刊使用不足。

3.2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徐继菊、李修齐(2012)的研究显示,出现在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时态有五种,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其中,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出现频率很低[2]。那么,在图书情报学类期刊论文英语摘要中,以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出现的动词的具体数据如何?请看表2,两个群体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使用数据。

表2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CSSCI期刊的使用频次比SSCI期刊少186次,但由于两个语料库的库容量有差异,10万词的频次显示的频次分别为1250.80和1308.05,两个数字非常接近。对数似然率检验显示,P值达到0.556,远大于0.01,说明在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使用方面,尽管中国图书情报学者使用频次偏少,但与SSCI期刊没有形成显著差异。

3.3 动词一般过去时

刘永厚、张颖(2016)针对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学者和英语母语学者在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最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中外学者的使用百分比分别为75.61%和78.53%;其次是一般过去时,使用百分比分别为18.07%和15.95%[5]。图书情报学领域在此方面的数据请看表3,两个群体动词一般过去时形式使用数据。

表3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动词一般过去时形式

从表3可以看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学者和母语者作者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动词一般现在试试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者仍然超低使用这一动词形式。这和刘永厚、张颖(2016)的研究有细微差异[5]。他们的研究显示,中国作者使用动词一般过去时的百分比是18.07%,而母语者是15.95%;前者比后者多出2.12个百分点。但从两项研究的数据来看,该差异很少,多半是学科差异造成的。

3.4 动词过去分词

动词过去分词(V-ed)除了与助动词have/had相结合构成完成体,并与助动词be相结合构成被动语态外,主要在句中作修饰成分[10]。如果出现在核心名词前,为前位修饰语,如fallen leaves(落叶),boiled water(开水);出现在核心名词后,则为后位修饰语,如the tool bought in Nanjing(在南京买的工具),the book written by a teenager(一位青少年写的书)。请看表4,两个群体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过去分词形式使用数据。

表4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过去分词形式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群体在使用动词过去分词这一词形方面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程度。中国学者的使用频次只有297次,10万词的频次为1365.77,而母语者的10万次频次达到2533.27次,两者之间的差距为1167.5次。在子项目方面,从完成体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使用完成时的频率很低,而且两个群体的使用频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程度。从表4我们也可以看出,母语者喜欢使用被动语态,他们的使用频次是中国学者的两倍。另外,从表4我们也可以看出,母语者在使用“名词+v-ed”结构时,他们的频次是中国学者的1.56倍,说明母语者在精简句子方面明显强于中国学者,他们擅长于把从句压缩成“名词+V-ed”结构,即使用过去分词作后位修饰语。

3.5 动词-ing形式

动词-ing形式,或称-ing分词由动词+ing构成,涵盖-ing形式的动词性用法和名词性用法,它虽然不带时的标记,但有一般形式、完成体形式、否定形式和被动形式[10]。就出现位置而言,-ing可紧随介词,构成介词词组;可用在核心名词前,用作前位修饰语,构成名词词组;也可用在名词之后,用作后位修饰语;用在be动词之后,构成进行体;还可用在名词之后,利用连字符号,构成复合形容词或复合名词。请看表5,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ing形式。

表5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ing形式

表5展示了-ing的主要句法功能。从总体数据来看,中国学者使用-ing的频次是354次,母语者是620次,10万词的频次分别为1627.89和1770.72,这两个数字非常接近。对数似然率显示,两个群体间没有形成显著差异(p值为0.203)。但在六个子项目中,两个群体在四个项目中的差异明显。从“单数名词+-ing”和“复数名词+ing”两项可以看出,中国学者不擅长使用“名词+-ing”结构;从“连词+-ing”看出,中国学者没有使用这个结构的意识(该项数据为零)。从表5我们也看出,母语者喜欢在英语摘要中使用“介词+-ing”结构。

3.6 动词不定式

不定式没有“时”的标记,但有进行体、完成体、完成进行体以及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等形式。不定式的使用频率不但与英汉的语言差异有关,还是衡量中介语能力的标准之一。请看表6,两个群体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动词不定式使用数据。

表6 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动词不定式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母语学者在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使用不定式的频次是中国学者的两倍,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程度。主要原因是不管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都是最复杂的词类,也是最活跃的词类;英语的动词又比汉语的动词复杂。现代汉语动词占优势,一个句子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出现动词连用的语言现象,这是现代汉语现代句法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是,英语的每个句子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动词,要表达汉语其他动词概念时,就只能借助于名词、介词、非谓语动词或其他词类[12]。汉语是一种孤立语型语言,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形式,因而,汉语中的许多词是兼类的[13]。换句话说,某个词是动词还是名词,是名词还是介词,不是靠词的形态去判断,而是靠该词出现的语境,靠上下文和语义。汉语这样的句子建构意识对包括不定式的非谓语动词习得不可避免地产生语言负迁移。同时,在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语境里,每个人的中介语系统中,类似不定式这样的非谓语动词都处于较高阶段,使用它们的频次越高,英语水平就越高,就越接近母语者的表达习惯。

4 结语

科研论文摘要高度概括了正文叙述的内容,突出正文的重点,是正文实质性内容的介绍,摘要的信息量等同于整篇论文,即使读者不阅读全文,通过阅读摘要也可以明了所要了解的问题,初步确定该论文与自己的研究是否密切相关,对自己从事的教学或科研有无参考价值,有无继续通读全文的必要[14-15]。随着我国开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反映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那些论文本身学术水平较高,但因为摘要质量不高,导致无法被很多国际检索机构收录,直接影响了研究成果对外学术交流[16]。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探讨英语摘要的写作模式和用词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英语摘要的撰写质量,增加科研论文被检索和利用的机会,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语料库母语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母语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