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410005) 谢旭平
攸县有一位被称为“及时雨”的高级农艺师,他扎根基层讲奉献,求实创新推农技,躬耕田野促丰收,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38年,在普及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带民致富的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2020年“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王新桂。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王新桂勤于调研,善于总结。他曾在《种子》等期刊上发表了《株两优100制种技术总结》等优质论文,编印了《农家之友》56期,编写了“早加晚优模式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手册”“水稻制种技术”等技术推广资料。在担任攸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站站长期间,王新桂不断探索粮食生产新途径,竭力助推攸县粮食生产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征程。他通过建立超级稻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等项目,累计推广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达20万公顷,建立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12个。此外,王新桂还先后申报并主持实施部、省、市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及土壤治理等项目25项。其中,重金属污染耕地“淹水法”综合农艺措施示范推广项目所采用的创新模式及考核管理方法被作为典型推广至湖南省其他县(市、区)。
粮食的丰产增效离不开优质的种质资源和科学的技术指导。作为“三农”一线工作者,王新桂始终秉承“先农民之忧而忧”的深厚爱农情怀,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主动融入农村、深入一线,用真情,解真难。作为一名水稻制种技术人员,在1986—2003年水稻生产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白天手把手指导农民严格按照良种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农事操作与种子生产,晚上分片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良种生产技术水平,确保管辖范围内67公顷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丰收,累计指导农户生产优质种子15500吨以上。1988—1990年,王新桂多次赴海南省开展南繁和品种对比试验,成功繁制出优良品种“威优46”,并在1年内发展“威优46”制种面积73公顷,生产优质种子160吨,带动攸县推广“威优46”种植面积1万公顷,为攸县粮食增产1万吨以上。
2008年以来,攸县的粮食生产逐渐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趋势。这一趋势激发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王新桂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到部分回乡创业人员缺乏水稻生产技术。针对这一问题,王新桂统筹资源,赶制技术资料,组织种粮大户集中开展各类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年开展技术培训10次以上、高产示范及新品种观摩活动3~4次,并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水稻良种及丰产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累计推广种植中嘉早17、中早39、陆两优996、晶两优华占、C两优396、H优518等优质水稻品种85个,推广应用水稻增密增产技术、水稻抛秧技术、“早超晚超”“早加晚优”品种搭配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淹水法综合治理等技术40余项,为攸县300余户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及时解决了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他也因此被种植大户称为“及时雨”。
多年来,王新桂先后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品种125项(个),培育指导30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地区5.2万余名农民增收致富,并创建了一系列可学可鉴的农业生产管理典型模式,为当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58岁的王新桂依然奋斗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在带农致富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他说:“只要农民有需要,我就会去帮助解决,他们的信任,就是我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