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息县中心医院儿科,河南 信阳4643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有散发性皮疹、疱疹,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通过药物等基础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但多数患儿家属对疾病了解较少,加上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预后较差,因此给予患儿一定的护理干预较为关键。医院-社区-家庭三维一体化护理是指将患儿的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使患儿居家也可享受到专业化护理,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息县中心医院儿科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98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1.16岁;平均病程2.16±0.50d;平均体重14.67±3.18kg;家属文化程度:初高中14例、专科24例、本科及以上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6±1.20岁;平均病程2.23±0.46d;平均体重14.75±3.20kg;家属文化程度:初高中16例、专科23例、本科及以上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体重、家属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3];②无其他皮肤疾病;③无免疫缺陷;④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⑤全部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生命;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于隔离门诊内就诊,行降温、镇静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行口头宣教,告知家属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居家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对患儿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高热症状;患儿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并解答患儿家属问题,告知患儿家属若患儿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应即刻到医院复诊。
1.3.2 观察组 行医院-社区-家庭三维一体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医院干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图文手册、疾病科普视频等方式,帮助患儿家属及时了解疾病知识。指导患儿家属正确测量体温、监督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对患儿皮疹、疱疹的护理等内容。(2)社区干预:护理人员监督患儿的生活方式、遵医情况、行为习惯等,同时收集患儿病情恢复的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院内医护人员。建立社区互助小组,组织患儿家属观看手足口疾病的相关视频课件,进一步了解疾病知识,共同讨论居家护理情况,分享护理经验;组织患儿家属参加疾病专家讲座,听取专家意见,以规范患儿家属的保健行为,每周举行1次。(3)家庭干预:组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微信群,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发送疾病相关治疗、护理等内容,如患儿居家需勤更换衣物,清洁皮肤等;同时患儿家属们可在微信群中交流护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组建专门负责家访的护理小组,成员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每2周家访1次,家访时间在40min左右,主要家访内容为:观察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同时面对面指导患儿家属如何有效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教会家属对患儿病情观察、皮肤清洗方法、口腔擦拭方法、预防并发症等内容。连续干预1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应用本院自制《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调查表》评估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情况,量表Cronbach'sα=0.870,包含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病情观察等5个维度,共计20个条目,总分60分,分数越高,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越高。(2)干预1个月后,应用本院自制护理依从性量表评估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量表Cronbach'sα=0.86,内容包含患儿饮食、用药、行为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7分则表示依从。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s,分)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对照组49 49 38.217 22.210 0.000 0.000 t P 35.13±2.68 35.40±2.71 0.496 0.621 52.06±1.56 46.22±2.07 15.772 0.000
2.2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患儿饮食、用药、行为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n(%)]
手足口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通常2~3年流行1次,少数患儿会发展为重症病例,该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式[4]。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家属是照顾患儿的主要成员,家属对患儿的护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但多数家属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知识严重匮乏,不利于患儿居家康复[5]。
目前,常规护理着重针对院内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对患儿家属这一角色的重视不足,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较少,进而导致家属难以遵医嘱进行科学的居家护理,不利于患儿预后。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较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饮食、用药、行为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足口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度,改善患儿护理依从性。分析原因在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是以为患儿提供整体性的护理服务为宗旨,能为患儿提供更专业、规范的家庭照顾和健康指导,保持了护理干预的完整性,有效弥补患儿居家护理的不足之处[6,7]。在患儿住院期间,由医师及时评估患儿的病情状况,由护理人员利用多种方式主动向患儿家属科普疾病的相关知识,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通过成立社区互助小组,组织同社区患儿家属学习疾病的相关课件,参加专家讲座等,利于患儿家属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并规范居家护理行为[8,9]。通过微信交流群监督患儿家属正确护理患儿,继而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组建家庭随访小组,利于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面对面的病情评估,同时可现场指导患儿家属的护理措施,纠正患儿家属护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进一步巩固家属对疾病及护理注意事项的认知,同时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有效交流,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护理,可有效增强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