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琼林,张雪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郑州450052)
肝硬化病情迁延难愈,目前暂无确切的根治方法,需长期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来控制疾病发展[1]。肝硬化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担心拖累家人或加重家庭负担的不良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有研究 指出,在面对疾病时,不同自我感受负担的患者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选择积极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控制情况及其预后情况[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2例,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35~64(45.51±4.16)岁;体重指数20~25(23.03±0.50)kg/m2;肝功能分级:A级45例,B级33例,C级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肝硬化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标准诊断,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心脏、肾脏功能正常;③免疫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肝脏疾病;②近期发生重大家庭变故;③病情不稳定。
1.3 方法
1.3.1 应对方式评估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用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4]评价患者应对方式,该问卷Cronbach’sα为0.883,包含2个维度,共20项条目,每条项目采用Likert-4评分法,即积极应对(12项条目,12~48分)和消极应对(8项条目,8~32分),应对倾向=积极应对标准分-消极应对标准分,>0分为积极应对,<0分为消极应对。
1.3.2 自我感受负担评估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5]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该量表Cronbach'sα为0.945,包含3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没有-总是”分别赋予1~5分,各条目相加得总分10~50分,分数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数据采用重复度量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治疗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治疗6个月时、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SCSQ评分比较(±s,分)
表1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SCSQ评分比较(±s,分)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P<0.05
n 积极应对评分 消极应对评分 总分入院时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82 82 82 F P 16.66±2.33 27.33±3.01*32.56±2.53*#773.316<0.001 24.76±3.32 20.18±2.18*14.33±1.26*#387.235<0.001-8.10±1.22 7.15±1.92*18.23±2.27*#4162.835<0.001
2.2 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 治疗6个月时患者SPBS评分为20.39±2.61分,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SPBS评分为30.11±3.06分,均低于入院时的38.13±3.07分,且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SPBS评分低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肝硬化患者SPBS评分与SCSQ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患者SPBS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与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P<0.05)。见表2、附图。
附图 肝硬化患者SPBS评分与SCSQ总评分相关性的散点图
表2 肝硬化患者SPBS评分与SCSQ评分的相关性
肝硬化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和预后情况与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的应对方式息息相关,一般而言,采取消极应对的患者往往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差,疾病控制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恶化为肝癌,增加患者病死风险,预后效果较差。因而,如何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应对方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关翠嫦[6]研究指出,青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即自我感受负担越重,患者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自我感受负担是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需要他人照顾而产生的负罪、沮丧和内疚等负面情绪的综合表现,会影响患者的行为模式[7]。且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患重大疾病患者决定停止治疗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上述自我感受负担对个体应对方式的关系,推测肝硬化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时、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消极应对评分及SPB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消极应对评分及SPBS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时(P<0.05),由此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身心不断康复,其自我感受负担不断减弱,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患者SPBS评分和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和积极应对评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进一步明确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为:刚入院时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疾病产生的生理不适感较强,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且此时肝硬化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度较低,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跟进治疗,也需家人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进行照顾,患者会对照护者产生一定的内疚感以及自责感,自身也会处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状态下,心理应激反应较强,以上均会加重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不断减轻其控制疾病进展的信心,促使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当前的应激事件[8,9]。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医护人员会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健康管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生理应激反应不断减轻;加之治疗期间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能掌握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对照护者的内疚感、自责感,可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减弱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有助于提升其控制疾病进展的信心,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疾病。因此,临床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弱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进而改善其应对方式。具体措施为:(1)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罪、沮丧和内疚等负面情绪;指导家属掌握高效的沟通及照护技巧,要求家属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尽量将健康、积极的一面展现给患者,给予其必要的情感支持,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2)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其科学规避影响病情控制的高危因素,联合家属监督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从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