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1-10-11 04:37:30赵连跃
系统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关怀家属人文

赵连跃

内蒙古包钢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ICU主要收治危重患者,且能提供物力、人力及技术上的保障[1]。尽管ICU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常常忽视其精神状态与心理需求,而重症患者在病痛的不断折磨下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使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加重,进而为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2]。为使ICU治疗安全性得到提高,临床常辅以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仅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尽管能确保患者顺利就诊与医治,但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使整体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为尽快帮助ICU患者适应医疗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改善病痛,临床加大了对护理干预的研究力度,旨在通过完善护理措施,提供给患者最优质的医疗服务[3]。人文关怀理念是一种现代化、人性化服务理念,将此种理念引入ICU护理干预中,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并且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消除负面情绪,还能使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从而增强疗效、改善预后[4]。现将2018年11月—2020年4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ICU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8.42±3.64)岁;疾病类型:16例心血管疾病、9例肠道疾病、11例脑血管疾病、10例颅脑创伤。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4~71岁,平均(48.59±3.71)岁;疾病类型:17例心血管疾病、8例肠道疾病、12例脑血管疾病、9例颅脑创伤。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疾病诊断标准;意识清醒,理解与沟通能力正常者;入住ICU时间>3 d者;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准则;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交流障碍者;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依从性低下者;有抑郁症病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常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有关注知识、治疗方法、效果和护理配合要点等,增加其认知,消除患者、家属负面心理情绪,提高其护理配合度;②病情监测:对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遵医用药:严格准确遵医行对症治疗,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做好相关记录,若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上报医生,并辅助妥善处理;④环境护理:每日定时打扫病房,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病菌滋生;⑤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为机体恢复提供充足的营养,使患者尽早康复。

研究组予持续人文关怀护理:①转入时与转入后交流:患者转入ICU时,ICU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主动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等资料,避免出现差错;患者转入ICU病房后,ICU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家属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耐心向其患者告知入住ICU的重要性和暂时性,解释ICU不允许陪护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服务;另外,还要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减轻家属的顾虑与担忧。②强化环境护理:合理调节ICU内灯光强度,关闭不必要的仪器,注意物品轻拿轻放,尽量调低音量;向家属宣教探视制度,使家属了解早、中、晚探视时间,从而减轻对患者的担心感和焦虑感;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在病房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使患者能放松心情,尽快入眠。③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要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禁止在护理过程中拨打或接听私人电话,减少不必要的交谈,避免喧哗与吵闹,充分尊重与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感觉到被理解与被尊重,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禁止在患者面前谈论未最终确定的诊断数据,避免患者产生消极情绪。④强化基础护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禁饮时间过长,因此术后会出现口唇干燥等情况,护理人员可用浸湿的纱布盖在患者嘴唇上,再配合氧气雾化吸入;对于入住ICU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每日使用温水擦拭其手脚,以加速血液循环,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并适当按摩患者的下肢;若术后患者出现严重麻醉反应,可轻叩后背,用双手按住伤口,防止腹压过大造成伤口裂开;对于术后出现呕吐情况的患者,可给予温开水漱口,并及时清理床单被套,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⑤心理疏导: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耐心且细致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若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紧张、恐惧心理,需及时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的形式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康复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耐心向家属解释相关规定,并登记其联系方式,确保能随时保持联系;若患者入住ICU时间较长,还需告知家属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缓解紧张感和焦虑感。⑥用药指导:将药物功效、用药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告知患者,一旦患者出现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采取急救;夜间加强监护力度,密切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并严格遵照医生的要求,正确及时用药;对患者输液情况进行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反应。⑦疼痛护理:由于ICU采用封闭式管理,故家属无法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而患者受环境、心理与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会加重疼痛感。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通过安慰、抚触等方式提供心理鼓励,并减少光线、噪音等刺激,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疼痛得到缓解,必要时可遵医给予镇痛干预;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需求。⑧出科时宣教:患者出科时,ICU护理人员需认真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告知后续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细致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并进行ICU护理质量调查,鼓励患者进行评价,并给予一些建议;护理人员要及时反馈患者的意见,以达到持续改进ICU护理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参考SAS和SDS进行评价,其中SAS评分标准[5]: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SDS评分标准[6]: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②比较两组ICU相关指标:主要包括ICU护理质量与ICU住院时间,其中ICU护理质量通过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ICU环境布置、ICU安全防护措施、ICU人性化服务质量和护理文书书写,采用百分制评估,总分为0~100分,评分与护理质量呈正比。③比较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皮肤改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和气管导管堵塞。④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导管拔出、院内感染、护患纠纷、发热。⑤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参考《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7]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0~100分,满意:评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90~70分;不满意:评分<7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值P值62.58±4.18 62.85±4.10 0.313 0.755 33.18±4.84 29.16±4.70 4.041<0.001 63.43±4.20 63.94±4.15 0.586 0.560 32.03±3.94 28.51±3.88 4.317<0.001

2.2 两组两者ICU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ICU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CU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ICU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ICU环境布置质量(分)ICU人性化服务质量(分)ICU安全防护措施(分)护理文书书写(分)ICU住院时间(d)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值P值82.63±4.18 91.26±4.30 9.760<0.001 81.67±4.23 93.45±4.84 12.429<0.001 82.19±4.87 91.63±4.88 9.287<0.001 85.14±4.20 94.06±4.17 10.222<0.001 15.46±2.46 12.20±1.39 7.825<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对比[n(%)]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ICU是医院特殊的治疗场所,主要收治危急重症患者;ICU患者受封闭式管理、各种设备仪器产生的噪音及不断闪烁的灯光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诸多负面情绪,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传统常规护理重视疾病对症护理,尽管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理痛苦减轻,但常常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造成护理效果不理想[8-9]。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完善与创新,人文关怀理念逐渐渗透至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应用广泛,已成为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的本质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需求、人格尊严及权利的关注与关心上,在ICU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人员必须要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提高、尊重患者的隐私,将优化疾病、心理、环境等内容作为基准,持续优化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获得高效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治疗信心,最终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10-11]。

该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28.51±3.88)分、SAS评分(29.16±4.70)分低于对照组(32.03±3.94)分、(33.18±4.84)分(P<0.05);研究组ICU安全防护措施(91.63±4.88)分、ICU环境布置质量(91.26±4.30)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94.06±4.17)分、ICU人性化服务质量(93.45±4.84)分、ICU住院时间(12.20±1.39)d高于对照组(82.19±4.87)分、(82.63±4.18)分、(85.14±4.20)分、(81.67±4.23)分、(15.46±2.46)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的28.26%相比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与对照组的13.04%相比降低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83%与对照组的82.61%对比明显提高(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ICU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事件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占明显优势。高艳超[12]研究中对48例ICU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SDS评分为(29.01±3.51)分、SAS评分为(29.29±4.43)分,ICU安全防护措施为(91.88±4.03)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为(94.11±4.05)分、ICU环境布置质量为(91.37±4.96)分、ICU人性化服务质量为(93.63±4.90)分、ICU住院时间为(12.71±1.58)d,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护理总满意度为97.92%,其研究结果与该研究中研究组取得的结果对比一致性好。推测原因可能在于: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中的转入时和转入后交流能缩短护理人员与家属间的距离,使家属信任护理人员,建立和谐的关系;强化环境护理能为患者建立良好的休养环境,为疾病康复奠定基础[13];规范护理行为既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可提高其人文关怀的能力;强化基础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使患者身心均处于最理想状态:心理疏导不仅能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不良情绪,还可向家属延伸人文关怀,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家属,提高家属的配合度,消除家属的顾虑[14];用药指导能通过及时、正确遵医用药,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用药期间细致的护理观察,还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疼痛护理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身体状态与功能,还能缓解其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15];出科时宣教通过疾病相关宣教,能与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体现出ICU护理的人性化与连续性;还能通过合理的指导,为患者出科后更好地恢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ICU患者护理中实用性强,这一研究结论对国内医院ICU优质护理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该次研究样本量过少,未对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等及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其他科室的应用成效作进一步研究,因此存在一定不足,后期研究可将重点放在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其他科室的应用效果方面,以进一步探讨这种护理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和实践价值,以推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我国医疗服务中的渗入及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家属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