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研究

2021-10-11 04:37:30赵林李娜李红梅
系统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功能康复

赵林,李娜,李红梅

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泰安271000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其发病原因是脑血管受粥样硬化影响导致出现闭塞引发缺血、缺氧现象[1]。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头晕,严重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昏厥,危及其生命安全[2]。患者一旦发病后局部脑组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情况,对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及活动功能产生障碍,即便治愈也会出现一些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降低日常生活质量[3]。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查阅研究资料显示,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预后恢复[4-5]。故该文将该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分为观察组(n=43)与参照组(n=43),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5∶18;年龄42~74岁,平均(60.76±3.74)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6∶17;年龄41~75岁,平均(60.17±3.35)岁。利用统计学软件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②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至伦理委员会后获批。

排除标准:①患者家属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精神异常导致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③严重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生命监测及用药指导等措施。给予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①情志护理:多数患者受病情影响容易出现郁闷、焦躁等不良情绪,无法配合护理工作,影响预后效果,护理人员应耐心与之沟通,安抚缓解其不良情绪,采取健康宣教等方式解答患者疑虑,通过成功治愈案例树立其信心,促进医患关系,提高依从性。②早期卧床护理:尽量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若需要采取仰卧应将肩部抬高并保持伸展自然的状态;为防止关节痉挛、压力性损伤等不良反应,可在患者上肢部位置入适宜的软枕,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③语言功能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指导,采取基本的鼓腮、吞咽等练习,练习强度循序渐进,并指导患者练习发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音节到多音节,从单字、单词到长短句等;鼓励患者多看电视,多听广播,促进语言表达;患者有进步时要给予激励提高治疗信心。④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患者身体恢复较好且生命体征稳定时给予运动康复练习,根据实际情况先通过床上起坐的简单练习做起,循序渐进展开,通过各关节练习外加肌肉按摩逐渐帮助其恢复肌力,允许下床活动时指导其从简单的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训练,逐渐训练其站立、蹲起、摆臂行走、散步等,至身体彻底恢复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Barthel量表评定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观察组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②经该院自发研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85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③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以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睡眠质量5个维度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参照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Barthe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NIH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36.19±5.28 37.42±5.83 1.025 0.308 68.24±4.62 49.74±5.61 16.692<0.001 16.37±1.86 16.49±1.75 0.308 0.759 7.26±1.08 10.15±1.17 11.901<0.001

2.2 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2.3 观察组与参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睡眠质量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 睡眠质量观察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89.7±7.4 82.5±8.2 4.274<0.001 91.6±8.1 84.2±6.7 4.616<0.001 91.4±5.7 86.4±6.5 3.792<0.001 90.7±5.3 86.6±6.8 3.118 0.002 90.8±3.5 85.2±2.7 8.307<0.001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难治愈且病程较长的疾病,患者需要采取长期的治疗,其心理受影响难免会产生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由于人们机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经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会遗留一系列后遗症,一般患者会呈现出言语障碍、半身不遂或突发性晕厥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6-8]。脑梗塞患者不仅在治疗过程中消耗时间较长,其后期功能恢复也需要大量时间,大多数患者经治疗过后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或肢体活动障碍,故将科学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治疗中以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9-11]。该文研究所实施的护理方法是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该模式是指发病早期对患者采取多方面干预,具体包括行动、肢体、语言、心理及生活能力等方面,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帮助患者促进预后恢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恢复其社会功能,减轻家庭负担[12-13]。另外,多项研究表明,在脑梗死发病后的3个月内是最佳康复阶段,而且越早采取康复护理恢复程度越好,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促进依从性,同时能改善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经济负担,对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有深远影响,能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14-15]。

计算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优于参照组的79.07%(P<0.05),Barthel评分为(68.24±4.62)分,高于参照组的(49.74±5.61)分(P<0.05),NIHSS评分为(7.26±1.08)分,低 于参照组的(10.15±1.17)分(P<0.05),经以上数据表明,早期应用康复护理模式能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改善神经功能,相比较常规护理恢复程度更好,同时能提高活动能力,促使患者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评分为(89.7±7.4)分,高于参照组的(82.5±8.2)分,健康状况评分为(91.6±8.1)分,高于参照组的(84.2±6.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4±5.7)分,高于参照组的(86.4±6.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90.7±5.3)分,高于参照组的(86.6±6.8)分,睡眠质量评分为(90.8±3.5)分,高于参照组的(85.2±2.7)分(P<0.05),表示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可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常规护理改善程度更大,康复效果更好。据王妍[16]研究显示早期组NIHSS评分为(7.3±1.1)分,低于对照组的(12.8±1.6)分,Barthel评分为(67.6±2.7)分,高于对照组的(48.4±5.0)分(P<0.05),得出结论与该文基本一致。

综合所述,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