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小学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目标,既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论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及调整内容,使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得到持续性的提升,便可以取得满意的阅读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应用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该门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逻辑思维相比较,语言学习更加感性[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积累,尤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对学生的能动性进行培养。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这对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一般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地思考,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语文。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一些课堂看似氛围比较活跃,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探究式教学方法常被运用于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究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學习主动性,防止探究活动流传于形式。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内容,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方向、有思路地进行阅读教学[3]。
第二,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对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并且还要根据不同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及人文要素展开教学,教给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四个太阳》时,教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多进行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创新悟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阅读段落,结合朗读、观察、绘画等手段,让学生在感悟与欣赏中提升阅读能力。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一,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对逻辑性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可以深入地思考,并且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法和学习方向,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促进自身语言发展,把握文章主旨。比如,对《望庐山瀑布》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详细讲解夸张手法,表述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然后,对“绝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分析两首古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其中的感情色彩,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二,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读写进行结合。学生和语言教学具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比如,学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后,让学生对比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点,《匆匆》是以直接抒情为主,而《那个星期天》以事例、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来间接表达情感。在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后,教师可再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之间相互分析,抓要点评议,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第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于小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以及质疑能力的形成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独特性,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这样可以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启发。
(三)合理制定教学评价标准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后续阅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从而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
第二,在教学评价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自身的阅读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哪些内容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哪些内容必须深入阅读。
第三,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评价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也能够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的高效率阅读教学奠定基础,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性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明确的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以此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小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并且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杨慧.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3):86-87.
[2]吴小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8.
[3]陈伟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