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荣,康文娟,李探春,王艳芸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宁夏银川75000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超300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0%[1]。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骤、发病迅猛等特点,以心悸胸闷、典型胸痛或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不仅能缓解患者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不少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会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或堵塞,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3]。因此,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护理模式,它强调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4-5]。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者;②首次行PCI者;③心脏康复危险分层[6]中低危者;④具备正常沟通能力,且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②精神异常者;③心源性休克者;④心功能Killips分级≥Ⅱ级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6~70(65.30±5.02)岁;病程5~23(15.35±4.20)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级以上8例;合并症:高血压30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68(63.96±4.75)岁;病程7~24(16.67±4.15)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以及下23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级以上7例;合并症:高血压27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即责任护士遵医嘱采取利尿、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纠正心力衰竭、吸氧等常规治疗,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卧床休息、大量饮水、给予低盐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等),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参照相关资料[7]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疏导,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复诊。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本科室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和4名经验丰富的护师组成护理干预团队,小组成员统一培训,掌握时机理论的要点、注意事项。②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以时机理论为指导,讨论制订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的详细护理方案。a.诊断期:即心肌梗死发作或确诊阶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情况,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微笑、态度温和,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耐心倾听,予以安慰、鼓励,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嘱家属给予患者爱与支持,促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接受治疗。b.围术期:即患者确定手术至术后护理阶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及预后,并指导患者学会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运动及听音乐等方式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同时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坚定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c.出院准备期:即患者行PCI术后病情稳定至出院阶段。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脏康复训练方案并详细示范(如快慢呼吸训练、床边站立、抬腿、趋避弯举、模拟深蹲、起立坐下、上下楼梯、步行等,每种运动重复锻炼10次为1组,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d.调整期:即患者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的心脏恢复进程,在出院准备期锻炼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20~30 min)和柔韧性运动(如伸展四肢、关节屈曲活动、拉伸等,每个动作重复5次),各项运动均由低运动量开始,运动时间逐步增加,此外,小组成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及有无运动后不良反应,强调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运动时需有家属陪同。e.适应期:即PCI术后3~6个月。将快慢呼吸训练和伸展运动作为运动前后热身、放松练习,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增加力量和耐力训练(如慢跑、骑车、游泳等,每项运动持续30 min),小组成员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鼓励患者坚持长期运动和服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康复锻炼习惯,并按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B型脑尿钠肽(BNP)、N末端脑肽钠(NT-proBNP)水平(检测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荧光免疫法),并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DW-PF5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6 min步行距离。②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轻微出血、心绞痛。③生活质量: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CROQ-PTCA-Post)[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Cronbach′s α系数0.798~0.937)。该量表包含症状(7个)、躯体功能(8个)、认知功能(3个)、心理社会(14个)、满意度(6个)和不良反应(6个)6个维度,共47个子条目(另有3个条目不计分),各条目分为3~6个等级,题值相加即为各维度原始分,再按照标准公式将各维度所得原始分转化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④患者满意度:6个月后,使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分为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及舒适度4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01~0.927),各分量表满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2.2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CROQ-PTC-Post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ROQ-PTC-Post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PCI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可快速疏通狭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患者预后较好,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和缺血的风险仍然较高[9-10]。Sadeghi等[11]研究提出,PCI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临床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既往对PCI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多集中于术后院内,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中断,预后效果不佳。相关研究表明,根据患者各阶段康复需求采取相应的心脏康复治疗,对加快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再住院率有重要意义[12]。
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连续性和针对性,该模式以时机理论为基础,并根据临床治疗特点和患者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不同的运动方案和护理信息支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习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自身活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PCI手术治疗虽然能缓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现象,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较弱,故此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以保障手术效果,促进心脏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BNP和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分析原因: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根据指南推荐,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按照逐渐递进的原则,从患者疾病发作、确诊到术后病情稳定、院外康复阶段,给予有效的康复运动指导,可逐步提高患者运动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血管重构,纠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避免MACE发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受术后康复时间长、术后心理应激反应大和体育活动受限等多方面的影响,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CROQ-PTCA-Post各维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在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训练的同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可帮助患者调整生活、工作节奏,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鼓励家属陪同、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中,不仅可保障安全,还能增加家庭亲密度,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支持,消除或缓解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如纳入样本量有限、随访观察时间较短等,建议今后扩大规模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