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护理模型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2021-10-09 11:53吴学芳王丽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依从性

毛 琴,吴学芳,王丽敏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儿科门诊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地点[1]。由于患儿血管较细、易哭闹、依从性和配合度较差,导致输液穿刺困难,操作不当会产生输液外渗、皮肤肿胀淤青等不良事件[2]。当输液室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较大及护理人员不足时,致使极少数护理人员态度较差,影响患儿家属情绪,引发护患矛盾。有报道显示,急诊和门诊输液导致护患矛盾发生率较高,因此,小儿门诊输液予以合理适当的护理干预显得格外重要[3-4]。常规的护理方案使家属满意度一般[5]。SHEL模型(Soft,Hard,Environment,Litigant)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前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业,后来日本医疗委员会提出关于护理的SHEL模型,较多应用于医疗安全系统与急诊手术室等发生的不良事件[6-7]。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我们对收治的130例输液患儿采用SHEL护理模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260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8]者;②至少1名陪护家属;③患儿具备基本理解、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患儿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④对输液用药存在禁忌证者;⑤住院患儿。将2018年8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130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男71例、女59例,年龄(6.98±1.14)岁;将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输液患儿作为干预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7.06±0.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围绕小儿静脉输液的基础指导,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依照医生的处方和患儿实际情况进行输液,输液前做好“三查七对”,如三查是检查配药后、服药前、注射前,七对是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在输液时对患儿交代相关注意事项,输液后巡视观察患儿输液情况,若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护士长和医生。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HEL护理模型,由护理部与质量监控小组如儿科门诊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为9名儿科门诊的护理骨干及3名实习护士,采用SHEL护理模型对小儿输液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制订相对应措施。具体表现内容如下。①软件部分(Soft):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由于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或输液外渗等情况,而反复穿刺会增加患儿发生感染风险,同时患儿哭闹不利于护理活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输液方式:对年龄稍大患儿可先鼓励赞美进行注射,以此作为年龄小的表率;年龄稍小患儿则通过家属协助,采用奖励和动画图册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患儿接受输液;在穿刺时应态度良好、技术熟练,穿刺过程快速有效,减轻患儿不适、疼痛,若穿刺失败应主动道歉,取得家属同意后进行第2次穿刺或换人操作;穿刺后巡视、观察、检查有无出现针头脱落、皮肤肿胀、淤青等。②硬件部分(Hard):合理布局门诊部输液区域,及时做好输液区域清洁,为护理人员保证明亮宽敞、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工作场所。③输液环境(Environment):合理安排人员、完善工作流程、改善患儿输液环境。由护理部明确职责及合理分工,质量监控小组配合护理部工作,完成研究计划的制订,增加护理人手,科学排班;网格化、电子化管理患儿信息,提高输液效率、优化护理流程;输液室增设电视机供患儿及家属观看,走廊增设绿植、易识别标语牌,同时为患儿提供画册、图书、纸笔等,为患儿及家属营造舒适的输液环境。④相关当事人(Litigant):加强当事人严格把关,提高患儿合作性。质量监控小组加强把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充分利用SHEL护理模型避免可能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发扬护理人员的优秀传统,充满爱心、换位思考,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尽可能化解护患矛盾,提高患儿依从性,建立良好可信的护患关系;在空闲时有意识地引导患儿及家属了解输液相关知识,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并亲身示范动作予以讲解,让活泼积极的患儿扮演角色,并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问答环节,加强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①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所需时间、针头脱落、渗液等情况。②依从性: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的输液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③不良事件: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拔针出血、拔针疼痛、皮肤肿胀、皮肤淤青;同时比较不同时间点如早班(7:00~15:00)、中班(15:00~22:00)、晚班(22:00~7:00)不良事件发生率。④满意度:输液后,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属进行输液护理满意度的匿名调查,包括对门诊环境、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专业能力及健康教育等。根据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时间比较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Souza等[9]在关于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报道中,发现护理人员接受理论学习后,获得更理想的穿刺结果;而Sutherland等[10]在小儿重症病房的护理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在使用标准化的静脉输液方法后,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SHEL护理模型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通过业务能力培训、强化技术水平、培养责任心、加强健康教育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因而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明显上升,针头脱落和渗液情况随之减少[11-12]。同时,在门诊输液患儿输液时,由于人流量多、环境嘈杂,经常存在焦虑、压抑等情绪,会有害怕、紧张和排斥等反应,可能是穿刺时疼痛、治疗的未知性造成[13]。护理人员采用积极、人性化的方式对患儿进行疏导,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鼓励接受治疗,同时使用动画图册或电视播放动画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焦虑、压抑情绪及穿刺带来的疼痛感。本研究发现,干预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SHEL护理模型能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极大地升输液效率,可能是硬件部分工作环境的改善,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输液场所,有效地缓解患儿焦虑;而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积极引导患儿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较好地提升患儿配合度。有研究报道,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可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有助于提升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14]。

另外,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能力不强,对患儿皮肤通透性、血管弹性缺乏一定判断,不重视与患儿的交流和护理巡视,导致输液时出现拔针出血、疼痛、皮肤肿胀、淤青的情况。郭婷[15]研究发现,SHEL模型在降低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SHEL模型在减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效果良好[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针头脱落率、渗液率、穿刺成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早班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关当事人严格把关后有明显改进,提高患儿合作性,有效减少小儿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集中在早班时段,表明门诊部早班时段求诊人数较多,对护理需求增加使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护理的规范性难以保证,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干预组使用SHEL护理模型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各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取得满意效果。

SHEL护理模型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护理模式,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考虑人为因素、重视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医疗护理方面取得满意效果[17]。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表明SHEL护理模型的各环节在门诊环境、护患矛盾上有极大的改善,整体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同时,SHEL护理模型强调人在医疗活动的重要性,并非简单的奖励或惩罚相关当事护理人员,不能粗暴地将不良事件归咎于整个医疗系统,过度强调当事人责任和医疗系统缺陷,其认识不到SHEL模型中人-环境的复杂性,无法解决新的不良事件产生的问题[18]。

综上所述,SHEL护理模型在小儿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门诊支付之变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