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的可贵之处,感受文言文表达的魅力。
一、融通生活,激发文字活力
教师对文言文字词的讲解应该注意与生活挂钩,与学生展开生活化的交流,让字词“活”起来。比如教学《核舟记》,教师以“这枚核舟大概有多大?”开头,让学生用手比画一下核舟的大小,并从课文中找到依据,用具体可感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文言文间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合具体语境联想,借助以往知识推敲,利用生活语言推测,自然地推进知识的传授。比如讨论核舟大小的问题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以联系已学过的“潭中鱼可百许头”,对“可”与“许”进行对比;可以联系成语“热泪盈眶”,來加强对“盈”的认知。在讲授《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用“荷枪实弹”一词帮助学生理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的“荷”;讲授《狼》时,教师可借助“狐疑”“蜂拥”等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坐”。
二、探寻情趣,感受文本妙处
对于文言文学习,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重要。在执教《核舟记》时,我鼓励学生将“嘻,技亦灵怪矣哉!”这句总结性的赞叹句换成现在流行的赞美语来表达。学生们很有热情:“厉害了!雕刻技艺!”“好精致的核舟!请收下我的膝盖!”……当下的语言与文言文产生了联系,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们叹服于作者所使用的“灵怪”一词的精妙。
董旭午老师执教《狼》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则故事中的狼可否只有一只?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辩论。在争论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故事设计两只狼的作用:会令屠夫更恐惧,更利于分工合作……学生不由得赞叹作者构思的高妙。王栋生老师谈及自己执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曾对学生感叹“做蔺相如好像并不难,以廉颇那样的老资格,能负荆请罪,太难了,太难了”。他用两个“太难了”引发学生对廉颇言行的反复琢磨。学生读得越深入,越感觉这史书写得“是有点意思的”。可以想象,学生不仅积极探索这一篇中的人情事理,也会对史书中其他的记载充满兴趣。
三、精神漫溯,汲取文化养分
朱自清先生曾说:“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古代文人为文的重要原则是“文以载道”,或表达了民族危亡之际的爱国忠心,或展现个人困厄之时的自强不息,或蕴藏着积极的价值追求、理性的思维方式。今天我们所阅读的文言文名篇正是优秀、精深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精神养料的来源。
向浩老师执教《小石潭记》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柳宗元跟我们眼前的小石潭有什么相似之处?有的学生说小潭是在偶然间被发现的,就像柳宗元,有很大的抱负但并不为人所识,得不到重用;有的学生说小潭的环境清幽,潭水清澈,就如同柳宗元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向老师最后总结,“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借此让学生体会“言为心声”“人如其文”,感受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文化只有“活”起来才有利于传播与传承。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承载着“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任,智慧、灵活的教学是打开文言文学习世界大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