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摘要:自学能力是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培养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学习效率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正确地教育。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目标,我们很清楚的看到,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放在首位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例如,在识字、写字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演变让孩子识字,可以像听故事一样记住字形,并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板块的引导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较生动有趣的文章,可以从课文中的神话故事开始,还可以看有关神话的动画片;在写作板块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或者组织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细节描写引人入胜,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在表达板块的引导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勇于进行表达,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勇气,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一次每一组轮流一个人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进行演讲。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较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二、教授方法,让学生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教给同学们合适、科学的自学方法。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这两个板块需要通过合适、科学、正确的自学方式来进行。首先,在课前预习这个方面,教师不仅要提醒学生读课文、认生字,而且应该要求学生结合课后题来对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脉络把握,对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讲以待解决。其次,在课后延伸这个方面,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可选择的、有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拓展相关阅读书籍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益
大部分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监督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们专心的习惯。教师可以从“一分钟”开始,小组内比赛“一分钟写字”“一分钟背诵”“一分钟口算”等等,比比谁在一分钟内完成的最多,长期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会慢慢提升,学习效率自然提高。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细心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细心有助于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能够没有遗漏,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一个更好的语文体系结构,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自学能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结合作业的内容,给孩子规定时间来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实践活动,让学生锻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其中真正的乐趣,课本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不但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学生参与其中,锻炼了胆识。比如在学习完《摔跤》一课,让学生扮演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孩子们通过揣摩人物动作、心理,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交流会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比如,在集体共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组织学生召开读书交流会,学生畅所欲言,三言两语话英雄。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当下的学习,还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语文的学习,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获取知识的思考过程,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宝明.浅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杨家丽.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特色[J].教育,2009,(11)
[3]孫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