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礼
【摘 要】 本文从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困生自主参与学习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激发 数学学困生 学习兴趣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同时初中数学基础性较强,难度加大,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本文就如何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作一些探讨。
一、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困生,课堂上要给学困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已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用自己的爱心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点燃起思维的火花,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角》这一节时,有位学生举手:“老师,我们学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角应该也有负角吧?”这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笔者通过作引导,“他回答得没错——有负角,只到高中阶段才学习。”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他们敢想、敢问、敢做的精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学生把他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在“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学生对老师是如何猜出的很感兴趣,然后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之后,你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因而效果很好。
三、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好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制造悬念、小组讨论等各种途径设置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困生走出思维低谷。例如:笔者在教授垂线(2)点到直线距离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届校运会你参加了吗?有没有同学参加跳远比赛的?那老师是如何给你测量成绩的?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引申,如果把脚印看作一个点,把踏板看作一条直线,那跳远的成绩就属于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给学生熟悉亲切的感觉,并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這一道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单项式”概念后,笔者设计了在树上摘标有单项式的苹果游戏,学生用鼠标点选苹果拖到篮子里,计算机迅速作出判断,摘对了给予鼓励,摘错了提示错误并且苹果返回到树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困生自主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自主启发思维。要把自己与学生真正的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为求知做好铺垫。如:
在教“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提出问题: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美国第20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故事,他证明了我们初中几何中一个重要的定理,那是什么定理?又如何证明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计算:若勾、股、弦分别为3,4,5;6,8,10;5,12,13;10,24,26;分别计算每组数的平方,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引导学生发现:若勾、股、弦分别为a, b, c,则_______________
4. 引导学生拼图验证。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地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