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系统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1-10-08 14:45侯文静杨翠霞毛志香
绿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系统化要素园区

侯文静,杨翠霞,毛志香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1 引言

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解决 “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发展休闲农业,有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城市郊区及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休闲农业为确保农业系统的健康可循环,可利用智慧农业的方式协调农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生态等其他功能的关系,促进休闲农业园区整体化、系统化。目前休闲农业倾向于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促进休闲农业在发展模式、经营方式、规模的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比如王明康等以华东地区81个示范县为研究对象,针对休闲农业效率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剖析,受科技管理水平影响较大[1];刘宏瑞等对休闲农业各模式发展效率评价,得出经营规模大小和有特色是有无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2];付红丹将分类的休闲农业资源的影响因素定性及定量的系统分析评价,可促进休闲农业资源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郑辽吉等利用ASEB/ANP对供需侧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采用“产业融合+旅游体验”乡村空间进行营造[4];黄和平等从获得感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有效开发给出了新的方式[5~7],吴吉林对休闲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目前有政策、生态、经济、心理、社会5大因子13个影响因素对休闲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8]。但对休闲农业智慧化的系统设计方面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立足于“三生”概念的设计要素,依据休闲农业动力机制对休闲农业进行智慧化的系统营建进行了讨论。

2 休闲农业动力机制

休闲农业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其功能从单一功能及面积较小的农家乐转变为具有复合型功能及面积较大的农业公园,发展模式由单纯的自觉商品变得更加科技化、智慧化[9~13]。近年来休闲农业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间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增进人民幸福生活,调整农业多功能和结构性开发对景观环境和农园生产等要素进行建设[14,15]。休闲农业是提升区域生态、生产、生活优化发展的路径,易受资源环境、利益主体、市场需求的影响[15,16]。资源环境涉及乡村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人文资源(风俗、乡村风貌等)、产业资源(农产品等),市场需求包括观光、参与和科普等,利益主体包括农户、政府、企业和游客等共同作用制约休闲农业发展[17~20]。各个制约要素循环有序,带动休闲农业区域内部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业链完整(图1)。

图1 休闲农业动力机制(自绘)

3 系统化设计策略体系构建

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园是为生态、生产和生活需求营建的。因此,利用“三生”概念从地、人、文、境、产、智等分层次分析设计要素。生态方面是通过土地的基底功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和参与生产、生态、生活的角色群体和典型形象实现的,并从中提炼地、人、文作为生态基础层,从而构建意境、情境、地境和环境,提炼出境。生产和生活构建于此基础之上,因此提炼“产”从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构成产业链,通过智能的检测、预警、管理、服务提供生活的便利,并提炼出智。总之,通过对各要素解构与重构,达成相辅相承又独立的关系,构建三层级成为系统化设计策略的基础。

3.1 系统化设计策略

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园基于设计要素三层次,构成智慧园区的构建、智慧环境的开发以及智慧旅游系统三个策略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营建(图2)。由图2可知,园区——智慧建设此阶段需对场地基址土地、人群、文化深入分析,实行宏观到微观的园区规划布局建设,达到农业园区相地开发。其任务是选取最优位置及最优园区功能和流线的规划设计,对场地及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完成智慧农业园区第一层级搭建。环境——智慧开发是环境空间以及意境空间的建立及场所营造,是立基、因借的过程。此阶段任务为渗透、丰富场地内外部空间层次,构建空间特色,增加空间的辨识度和多重空间体验感。此阶段形成场地空间格局,为之后智慧旅游做铺垫。旅游——智慧搭建,此阶段最直观体现出智慧休闲农业园和其他休闲农业园的差异。通过对场地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监测、管控完成智慧系统的搭建,让真实及虚拟受众的体验不受制于距离、行业、地区。总之,这三个设计策略的顺利实施,休闲农业达到农业开发、环境开发和智慧旅游的目标。以智慧农业为方式,以休闲农业园为承载主体,通过三个设计策略的实施,达到农业园区选址和开发、环境开发和旅游架构的目标,让园区内部生态,乃至于社会、经济全方位受益。

图2 智慧农业模式下休闲农业园设计策略(自绘)

3.2 体系架构

在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体系,也是设计策略、设计要素的系统化构建,包括3个阶段和5个层面(图3)。设计体系中的3个阶段为智慧园区的构建、智慧环境的开发、智慧旅游的构建。5个层面分别为地要素的规划布局、生态系统、农业系统和智慧系统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元素表现;人要素的参与者、典型形象通过活动和心理元素体现;文要素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景观通过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元素予以体现;境要素利用环境和意境两个元素对民宿区、商业区、观赏区、闲趣区、体验区和艺术区的空间表现;产要素的农事活动、节事活动、旅游纪念品、智慧旅游和利润回馈是通过农产品和加工过程去进行的景观体现。从而达到产园功能及布局互嵌融合、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及功能组团体系、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格局、康养文旅与现代智慧科技的有机共生的目标(图4)。

3.3 系统化可持续更新路径

休闲农业以智慧农业为串联方式进行系统化升级,以园区收益为出发点,由地、人、文、境、产、智六个要素共同整合营运,挖掘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助力于农业。系统化升级形成旅游或跨域相辅相成及互利互惠,从而塑造农民富有、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指数[21]。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升级路径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为探索对象(图4),通过对基础要素的探索和调研,通过地的凝华、人的沉浸、文的传承、境的因借产的深化、智的运控进行休闲农业的升级,达到智慧园区、智慧环境和智慧旅游的目标,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同时,促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的完整,旅游产业与景观规划布局有机共生、现代农业发展及当代人居环境和谐统一的新格局。

图3 智慧模式下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体系架构(自绘)

图4 智慧农业模式下休闲农业升级路径(自绘)

4 结语

智慧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园区步骤有理有据协调统一发展,也有助于形成完整互联网络系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基于休闲农业研究现状,依据“三生”概念,结合“地、人、文、境、产、智”的设计要素构建的基础三层级系统,结合休闲农业动力机制,给出智慧模式下的休闲农业园系统化的智慧园区、智慧环境和智慧旅游的设计策略。根据设计策略,对园区空间的系统化体系进行架构以及休闲农业的路径更新,促进智慧农业模式下的休闲农业的整体互联性、功能复合性、生态可持续的特点,并形成共融互嵌的产业园区功能及布局。这对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系统化要素园区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