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校园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探析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2021-10-08 14:44潘曲波
绿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西南纹样

许 琳,王 艳,潘曲波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不同的海拔梯度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人们在获取物质资料的同时,形成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地域文化与生产方式[1]。可以说自然环境与森林文化共同造就了地域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总和[2]。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从建筑样式、民族服饰、戏曲文艺、民俗节日中提取并表达在园林景观中。校园景观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具象表达,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良好的校园景观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能够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营造出与众不同的高校校园氛围。

现如今,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日趋同质化,缺乏校园特色与文化底蕴,未能很好地承担起一所高校对弘扬所在地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本研究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景观元素的角度出发,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校园景观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方式提供新思路。

通过景观手法汲取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运用于校园景观建设当中,有利于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可以改善校园整体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减少同质化景观,为扩大学校知名度、创造多样化的校园景观提供参考[3]。又可以塑造育人精神品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量身定做”,打造独放异彩的校园景观。

2 研究区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林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林业高校。学校始终秉持“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体现学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和“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西林精神。西南林业大学包括两轴四区,以历史文化景观轴和生态发展景观轴十字交叉分布,贯穿整个校园(图1)。景观功能分区包括入口景观区、教学景观区、宿舍景观区以及休闲活动区(图2)。校园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最低处高程为1911.24 m,最高处高程为1955.02 m,总体相差约44 m,山地地形特征明显,是昆明独具特色的一所高校。校内丰富的地形差异、多样的植物资源形成了秋海、双亭苑、楸木园、樟木园等校园景观。但由于缺乏景观建设的地域人文特色和精品意识,未能充分展现校园气质及地域民族文化。

图1 西南林业大学景观轴线

图2 西南林业大学景观功能分区

3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云南属于山地高原地形,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云南少数民族分布随地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各民族多层次立体分布格局。根据云南由北向南呈阶梯式下降分布的地形地势,少数民族从高到低分布情况为藏族、怒族、独龙族等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纳西族、白族等主要分布在滇西地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哈尼族、景颇族、基诺族等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傣族、布朗族、佤族等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是对自然万物报以崇敬的心理,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个性特征如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在高山地区,地处偏远,故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而木制为建筑结构必不可少的材料;滇西地区的建筑形式多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主[5,6],绘画纹样古朴典雅;滇中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多为融合性文化;滇南地区少数民族更爱使用竹木材料,多以动植物纹样作为建筑装饰图案;滇西南地区森林茂密,空气湿度大,其少数民族多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且雕刻纹样丰富多彩。

4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西南林业大学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 山水地形

山水地形是景观设计中的骨架支撑,是反映地域与文化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决定建筑布局、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校园中的山水地形是经过长期历史积累、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气候水流所形成的自然纹理[7]。因此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以尊重场地原有地形为原则[8],按照校园景观设计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不同高点的视觉感知营造多样空间形式,感受丰富的景观立面空间。因西南林业大学与云南地形地势都为北高南抵,提取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将其所对应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映射于西南林业大学,为后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建筑景观、道路铺装和园林植物等方面提供基础。

水作为园林景观最具生命力的要素,常依附于地形地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对于水元素的应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亲近怡人为原则,多以溪流、叠水等形式出现。而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以人工湖、湖泊、湿地、喷泉、水池等形式出现,可参考少数民族文化中对于水体净化的独特方式和水景观的造景手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生态校园。

4.2 建筑景观

建筑是高校景观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常根据地形地势和整体规划进行布局。但大多数高校建筑只满足特定功能,缺乏平立面景观形式的变化与地域文化的彰显[9]。首先对于校内已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予以保留。如第一教学楼建筑风格融合藏族元素,两侧成梯度递减,形似布达拉宫,故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其次根据校内地形高度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通过建筑景观体现滇西和滇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势最低处借鉴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纹样,打造校园标志性建筑,提升校园魅力和品味。

4.3 道路铺装

道路作为校园功能性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未能良好的表达校园景观文化主题。在校园道路设计中可进行多层次构筑,以道路的灵动契合大学生自由活泼的性格,打造丰富有趣的景观带[10]。道路在景观文化中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材料和铺装纹样上。传统景观材料与纹样加以创新可以打破原有景观的束缚,原则上注重审美性与功能性的统一,选择既美观又能表达文化主题且符合周边建筑风格的少数民族特色材料与纹样。例如西南林业大学内藏族风格的建筑,其周围道路铺装可以融合藏族服饰的十字纹样;景颇族风格的建筑将其常用的螺旋形圆圈、直线条纹、规则的几何线条以及动植物纹样印刻在道路交叉口或道路收边。在不破环整体性的前提下,于细节之处强调区域景观特色,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

4.4 设施小品

设施小品是校园景观环境中独立的艺术语言,但其设置缺乏标识性和吸引力[11],忽略了个体与团体的需求,师生参与度较低。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应基于地域民族文化,提取与周围建筑特色和人文特点相呼应的元素,体现时代性与独特性,打造反映办学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的作品。例如西南林业大学道路旁的导示牌、灯具和休闲座椅等景观设施和小品,现都为简易成品且相似率极高。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统一的基础之上,考虑其代表性动植物纹样图案,提取其色彩、结构、线条等元素符号,将其抽象化和景观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力求满足基础功能需求上,营造个性化景观空间,塑造校园精神文明。

4.5 园林植物

植物是高校景观设计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在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下,植物可体现独特校园文化内涵,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形象。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为基本原则,利用植物打造景观空间,实现多样性功能需求。云南自然植被随海拔梯度由高到低分为高寒植被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雨林区。自然植被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南林业大学作为林科院校,更应在园林植物方面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如今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地势普遍较高,针叶树种也较为常见,如水杉、雪松和圆柏等;西南林业大学新校区地势较低,多为阔叶树种,如桂花、香樟和滇润楠等,与云南自然植被基本符合。可以从植物造景角度出发,结合校内不同学院的专业特色,围合不同的空间样式,呈现多层次的植物天际线,展示校园良好形象,建设美丽“生态校园”,使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2,13]。

5 结语与建议

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表达艺术之美,更深层次是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以少数民族文化展现校园精神风貌能够体现一所高校的独特魅力。在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时,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其次,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传承中创新,既要坚守少数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涵,也要吸收和创造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景观;最后,满足高校校园长期规划发展要求,带动校园整体向上发展。建议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通过适宜、美观、艺术的造型传递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并为校园景观增强文化表现力,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西南纹样
古城西南两座桥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更正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牟旭、李瑞益作品
Country Driving
“学业警示”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祖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