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玲
摘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活动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正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头。”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课堂的生长点;实验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支撑点、闪光点;两者相辅相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素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帮手。本文就“问题与活动对接”进行教学实践,寻觅有效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效课堂;问题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109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通过让学生间交流合作、亲历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教师课前预习设计的问题互动,我们教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的生成问题,顺应探究,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在互化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甚至打破传统思维,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课堂低耗高效,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学素养。
孩子有原生態的探究天性,教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本真问题,顺应探究天性,陪学生深度学习,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对学科内容更多的是解读而不是机械的记忆;从而探究活动,使物理的味道越来越浓,不再是对结论的简单套路化验证。简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些像科学家的研究。
二、教学实践“知识问题化,问题知识化”,以下是笔者九年级物理《电压》一节教学
案例片段:
一开始,针对《电压》这节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接着一起归纳,然后做活动探究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后就是练习巩固提高。可是在课堂上,看说明书没一会儿,有一小组长举手,“老师我们想边看说明书边做实验探究”,经历过后才归纳,这一提议得到很多组学生支持。考虑到电压表使用安全有保障,就改变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要求进行探究。随后,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化,记录各组的完成情况。突然,某一小组发出求助信号“为什么电压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这时,有小组学生帮忙检查路线;有小组学生好奇其现象,模仿错误接法;有小组学生探究其原因;有小组学生尝试有没有其他意想不到的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子变得更有生机。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活动,又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完成了初级科学体验。
随后,指引学生将发现的新问题,整合形成问题串,聚焦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再次探索。以下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的五个片段。
片段一:
1.为什么电压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2.你能设计出该电路图吗?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化”,例如将刚才这个现象演变为三个问题:(1)实物图如何连接?(2)你能设计该出电路图吗?(3)这个现象正常吗?什么原因造成?
大家请思考,就这个活动我们还能做什么?能否再举一反三,做得更高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现象非常明显,一下子掌握了一种电路故障现象。
片段二:
意想不到,我们有个小组有了新发现,小楠小组发现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不同,“3kΩ\12kΩ”与“0.025Ω\0.1Ω”,联想对比电流表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特别强调电流表不能并联,因为电流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电流过大会损坏电流表;现在电压表能并联,是否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大增强?笔者大力赞扬该小组会学以致用、会推理、逻辑性强,也为后面的电阻、欧姆定律知识做了感性的认识。(建议:学完欧姆定律,引导学生从理论上验证,深追究,强逻辑。深刻理解电压表应该并联在被测用电器的两端。)
片段三:
“为什么小灯泡发光,但电压表没示数?”该小组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家通过实物连接和电路图发现:电压表与导线并联,电压表没有示数。又见识了另一种电路故障现象。
片段四:
“断开开关,电压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与“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但小灯泡发光”。这是小鹏小组发现的,大家觉得电学如此奥妙无穷,通过将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大家发现因为开关的通断形成动态变化,刚好将之前的问题综合展现出来。开关断开与片段一相同,开关闭合又形成与片段三相同。
片段五:
“电路连接正确,开关的闭合前后,电压表示数为何会发生变化?”,这是小华小组发现的,这恰恰与高中的物理知识接轨。
三、反思提升,促有效教学
问题、活动、严密逻辑,这三个层面的反复咬合,进行深度学习,成就学生深刻的科学体悟。比如《电压》一节,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在知识、问题与活动互化的过程中,学生将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读数、连接、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等都体验掌握,这些恰好就是省中考题的常考内容,是得分的关键点,水到渠成地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学生经历深刻的知识形成过程,触及规律的核心,能够举一反三深入讨论,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无形中将备考落实到物理课堂教学。九年级教学紧张,如能做好问题与活动的对接,将备考落实到每一个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备考效果将事半功倍。这是我们一直在寻觅的有效新路径。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