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坤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所致,最终心肌细胞长期缺血而死亡,最终导致心肌灌注失衡[1-2]。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护理,现将护理成效汇报如下。
抽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所治疗的心肌梗死的6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此组最大年龄为74 岁,最小50 岁,平均(67.6±4.6)岁,此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是35 例和25 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等护理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护理对比研究。
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护理操作,并根据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辨证施护要点
针对患者病情全面性及系统性的评估,仔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以及性质,观察患者的面色以及舌苔等[3]。对患者的皮肤温度以及出汗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凝滞阴寒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保暖。对痰郁闭阻的患者给予痰清开结护理;对气血瘀滞的患者给予行张通络护理;对阳虚衰气的患者给予阳气护肝的护理。
1.2.2 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病情特点,患者产生情志失衡也是非常多见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使用良好的沟通方式,疏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可以采取移情、宣泄等方式缓解其不良的情志问题,治疗的基本是保持良好的情志,因此保证患者七情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1.2.3 饮食调护
对急性梗死的患者要注重饮食的干预,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心脏负荷,甚至会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因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嘱患者少量多餐,过饥会发生气血不足,过饱会对脾胃有所伤及。
1.2.4 中医运动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度过急性期,患者病情平稳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的运动方式,比如练八段锦、打太极拳等,此项锻炼比较柔和,使患者静养升气,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劳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实施运动指导,尽量适量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练习,选择修心养性的锻炼方式,比如太极拳,练习八段锦,注意活动量由少至多,逐渐增多的顺序。
1.2.5 耳穴压豆技术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患者耳部选取穴位,使用耳穴籽贴于耳部穴位上:皮质下;心以及神门等穴位,注意指导患者的按摩方法,每次5~10 min,每日按压2~3 次。注意按压力度适宜。
1.2.6 穴位按摩护理
每日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按摩,比如:合谷、足三里、百会穴等,每个穴位按摩时间在5~10 min,适当调整按摩力度。
①临床护理标准[4-5]。显效是指经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后患者的症状消失,病情痊愈;有效是指患者经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后患者的症状减轻,仍有胸闷症状。无效是指患者经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后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是指显效率加有效率。②对患者的在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现象做好相关记录。患者满意度运用纪检侦查科所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 分。
观察组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护理后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并发症显效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数据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在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重症疾病,心肌由于长期的缺血,容易出现心功能障碍而发生心肌坏死[6-7]。中医上将此病分为“真心痛”的范畴,主要发病心血不足、阻塞心脉所致心衰虚弱,进而发生的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临床救治效果[8]。本文研究可见: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开展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配合中医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使患者的满意度升高,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