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莹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边 133000)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对人体危害最大且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样,常见病因有遗传、年龄、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种族等因素,基础临床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代谢困难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1]。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出现糖尿病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发病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且病情发展较慢,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诊疗难度较大。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饮食、劳伤、外感等皆为其发病原因,传统的治疗方式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其中加味参芪地黄汤的临床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在临床上针对消渴症有较好疗效[2]。本文以此作为研究方向,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 例,年龄51~60 岁,平均(55.7±2.3)岁,病程2~18 年,平均(10.3±2.4)年;对照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8例,年龄50~59 岁,平均(54.5±2.0)岁,病程1~17 年,平均(10.1±2.2)年。以上两组患者一般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经委员会对治疗流程进行审核并开会批准进行本次研究。
选取标准:(1)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于2013 年发布的《老年2 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为标准,确诊为老年糖尿病患者;(2)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具备自我行为能力并能够配合相关的临床治疗手段;(3)患者及其家属均清楚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具体操作流程,并由患者本人亲自签署知情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3]。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病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最终研究结果的相关病症;(2)对本次治疗所使用相关药物过敏;(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
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以及遵医嘱适当应用降糖药物等。治疗疗程为8 周。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对其施行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太子参30 g、生地黄30 g、牛膝10 g、葛根30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茯苓15 g、猪苓15 g。随症加方:若患者阴虚肾热,则加知母8 g、赤芍12 g;若其夹水湿甚,则可加防己10 g、泽泻25 g;若患者痰湿甚,加服藿香10 g。上述方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2 个月为1 个疗程。
(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中医证候积分作为变为,对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趋向正常,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70.00%;②有效:临床症状及基础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30.00%;③无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4]。
(2)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1500 r/min 持续离心3 min,取上清液进行检测,测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等临床指标,并对其做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92.50%(37/4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的治疗有效情况,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指标对比()
糖尿病患者初期胰岛功能并没有较为严重的损害,胰岛功能检测证实,胰岛分泌也多在正常范围,随着患者体内相关系统的反馈性调节,胰岛的分泌过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状态下机体功能会受到极大影响,会导致患者胰岛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最终形成糖尿病[5]。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以及机体的老化,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导致其血糖指标不断升高,最终临床表现为糖尿病[6]。中医领域有记载:金元时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消渴门》日:“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此肾消也”与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中医临床总结为“消渴病肾病”的范畴[7]。加味参芪地黄汤可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恶化,在肾功能改善方面也有较好效果,此味方剂主要包括生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牛膝、葛根、山药、山茱萸、当归、川芎、茯苓、猪苓等,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功效;太子参昧甘、微苦、归脾肺经,有益气生津、补益脾肺的作用;生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方剂中药物共同作用之下,能益气养阴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施加相应药物,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8]。本研究显示,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基础性治疗的患者,P<0.05;具体的血糖健康指标方面,加味参芪地黄汤也有显著效果,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