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多为良性,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采用经触诊诊断患病率为3%~7%,诊断效能不高,而经超声清晰诊断患病率高达20%~70%;诊出率极高,可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阻止疾病出现进展的风险[1]。本研究将对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超声科诊断的1562例患者中抽取380 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结果。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设置为观察组,二维超声诊断结果设置为对照组。患者具体资料如下:患者男273 例,女107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1.73±5.69)岁。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2]中的诊断标准:多数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症状,当结节压迫到周围组织时会表现出声音嘶哑、憋气等相关症状,经实验室及病理学诊断检查,血清TSH 降低,甲状腺激素增高等。
仪器采用飞利浦EPIQ-5 进行诊断,二维超声诊断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下颌抬高,颈部伸直,充分暴露颈部,对甲状腺部位及周围组织进行扫查,观察及记录病灶大小、位置、边界等相关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操作如下:再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探查,详细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诊断下的典型特征。
使用SPSS 22.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病理学诊断,380 例患者中220 例患者为健康人群,126 例良性结节,34 例恶性结节。观察组的良性、恶性结节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准确率对比[n(%)]
良性结节超声诊断典型特征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纵横比<1 为主,恶性结节诊断特征以边界浸润、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环状血流、纵横比≥1 为主,甲状腺结节进展的超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不同超声诊断下的典型特征对比情况[n(%)]
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机制是由于遗传、缺碘、疾病等相关因素引起的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出现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团块[3]。多数甲状腺结节并不严重,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特异性症状;进展为恶性疾病的概率较少,仅占5%,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确定对症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诊断主要在于诊断良恶性,选择准确性、灵敏度更高的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保障预后质量[4]。本研究显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准确性更高,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高分辨率优势,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全面、清晰的显示甲状腺结节血流速,并运用彩色血流进行三维成像,直观、立体的显示结节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具体情况,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显示敏感性较高,判断恶性、良性的精确度更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良性、恶性结节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二维彩超由于安全、性价比高、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是其分辨率较低,对于结节部位无法细致观察,难以对良恶性并存结节进行定性诊断,出现漏诊、误诊的概率较高。而彩色多普勒不仅能够清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具体组织,更能够判断结节性质,追踪血流起源,但对于部分微小结节,难以充分显示血流特征及信号,容易出现误诊,因此可以联合二维超声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概率。恶性结节诊断特征以边界浸润、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环状血流、纵横比≥1 为主,甲状腺结节进展的超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恶性结节的特征较多,单一特征诊断准确性较低,而出现两种以上典型特征时可以提高诊断鉴别良性、恶性病变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