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
(灌云县人民医院 儿科,江苏 灌云 222200)
支气管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粘膜或组织的炎症,病原体为各种病毒、细菌或二者混合感染。由于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机体无良好的免疫机制,抵抗力低,因此,婴幼儿为支气管炎的高发群体[1]。小儿支气管炎的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表现为喷嚏、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将会出现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肺部喘鸣音等症状,严重者有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2]。为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现将来我院诊治的50 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抽取的来我院诊治的50 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均经临床及胸部X 线平片等检查,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了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者、先天性心脏病者、支气管异物者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3]。男25 例,女25 例;年龄6 个月至10 岁,平均4.5 岁;患儿发病至来院就诊时间为1.5~7.5 d,平均3.5 d;患儿体重7.5~20.5 kg,平均12.5 kg;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气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止咳、抗病毒,确保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1)对照组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即: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剂量为30 mg/d,2 次/d,;(2)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即:将0.25 kg 的乳糖酸阿奇霉素融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充分调匀后,以1 mg/mL 的浓度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 h,1 次/d。
根据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2.0%)高于对照组(68.0%)(见下表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0.0%)(见下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对比(n,%)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3 d 内,咳嗽、发热等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治疗7 d 内,支气管炎相关症状完全消除,肺部阴影在X 线平片消失不可见,肺部听诊未闻及任何啰音;有效-患者经过治疗,3 d 内咳嗽、发热等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治疗7 d 内支气管炎相关症状完全消除,肺部阴影在X 线平片下呈现显著缩减,肺部啰音显著降低;无效-经治疗,支气管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无好转,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小儿支气管炎是临床儿科比较多见的病症之一,发病虽无明显的无季节性,但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显示,以春季和冬季发病率居高,多数患者是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所致[5],患者感染细菌或病毒后,肺部的毛细支气管会出现充血、水肿,致使黏液的分泌量增加,同时发生脱落坏死的支气管黏膜细胞堆积于气管中使得气道变窄,其阻塞现象进一步加剧,从而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气道的堵塞将会诱发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小儿支气管炎的起病可急可缓,但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多数患者发病急,患者在发病初期仅表现出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频繁干咳,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极易与普通感冒等其他病症相混淆,从而出现误诊导致错失治疗良机,致使预后不佳,甚至极有可能出现死亡病例[6]。
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及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此影响下小儿群体发生支气管炎的比例逐渐升高。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是以药物进行抗病毒、抗菌治疗为主,联合氧气疗法进行对症处理[7]。
以往,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首选药物为乳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是一种红霉素的制剂,是输液用的针剂,输入人体后起作用的也是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抑菌剂,浓度高时也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不光可以抗细菌,对其他病原体,如某些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也有作用。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后,药物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了抑菌效果。据临床药理研究显示,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后血药浓度可立达峰值,如果24 h 内静滴乳糖酸红霉素2 g,平均血药浓度可达2.3~6.8 mg/L,每12 h 连续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1 g,则8 h 后的血药浓度可维持于4~6 mg/L,因此,乳糖酸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具有见效快,血药浓度高的特点。乳糖酸红霉素被吸收后,会迅速向大部分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渗透聚集,形成远超血药浓度的局部高浓度,以其在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为最。红霉素主要经肝脏和胆汁代谢清除,因此,治疗期间部分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乳糖酸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药物[8],其化学结构基于红霉素优化而成,因而其药理机制与红霉素比较类似,但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敏感致病菌株引发的感染症状具有更加显著的抑菌效果,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由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及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菌引发的疾病效果更佳。药动力学显示,乳糖酸阿奇霉素对于细菌转肽有较强的阻碍作用,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菌活性的作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卡氏肺孢子虫、厌氧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抗菌药物活性,且药物维持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滴注的乳糖阿奇霉素常规药物剂量在患者的肺组织中浓度约为3.9 mg/L,在患者的血液中浓度约为0.45 mg/L,药物的半衰期是68 h,对于患者而言,与乳糖酸红霉素相比,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时感染位置的浓度和血药浓度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乳糖酸阿奇霉素比乳糖酸红霉素的组织分散范围广,分子内环化的发生率降低,对于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好,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时所用剂量少,用时也少,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不会产生胃肠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