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0-04 04:01:10陈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耳痛管术中耳

陈静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 兴义 562400)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耳痛、耳鸣、听力障碍、耳内闭塞感。治疗方式上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耳内镜引导实行鼓膜置管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以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两组。通过分组后,观察组43 例,男女人数比为20:23,年龄在9~63 岁,平均(42.15±4.86)岁;对照组43 例,男女人数比为21:22,年龄在10~62 岁,平均(41.69±4.57)岁。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可进行对比分析(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两组协助患者取仰卧姿势,先为患者做好常规消毒和麻醉处理,成人局部麻醉,儿童予以全麻,通过耳内镜观察鼓膜和积液情况。对照组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术治疗,在耳内镜的引导下进行手术,首先置入内镜,且鼓膜麻醉15 min,使用注射器连接穿刺针进行鼓膜穿刺,将积液清除,并使用地塞米松冲洗,术后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暂封;观察组患者实施鼓膜置管术治疗,同样在耳内镜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切开鼓膜前下象限部位1~3 mm,清除积液后,置入鼓膜通气管。为避免发生感染,术后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暂封。

1.3 疗效标准

(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耳痛、耳鸣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程度在20 dB 以上视为显效;耳痛、耳鸣等症状减轻明显,患者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程度在10~20 dB 视为有效;耳痛、耳鸣等症状没有减轻,患者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程度在10 dB 以下视为无效;(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由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表1 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观察组患者时间为(7.86±0.53)d,对照组患者的时间为(11.35±2.13)d,观察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多发的耳鼻喉科疾病,通常在儿童中发病率高于成人,该疾病也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病因[2]。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还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等,该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它与多种因素都有相关性,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分泌性中耳炎[3]。该疾病患者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耳内闭塞感、耳鸣等典型症状,患者听力水平受到影响,会给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带来诸多不便[4]。

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手法简单、治疗费用低,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治疗时间长、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多[5]。鼓膜穿刺术治疗比较保守,手术操作单单,主要是利用穿刺针将鼓室积液抽取出来,对患者造成较小的创伤性,但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鼓膜硬化等并发症,不利于疾病恢复[6]。而通过耳内镜进行的鼓膜置管术主要是在患者鼓膜上置入通气管,作为外耳道和鼓室的临时通道,可有效减少中耳积液,促进通气引流,恢复患者咽鼓管功能,同时鼓膜置管术的保留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佳优异[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观察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为(7.86±0.53)d,短于对照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11.35±2.13)d;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 小于对照组的30.2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充分说明了鼓膜置管术相较于鼓膜穿刺术治疗,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鼓膜置管术,相较于鼓膜穿刺术治疗,疗效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中耳积液,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优势明显,建议临床上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耳痛管术中耳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坐飞机突然耳痛快按这两个穴位很管用
自我保健(2019年12期)2019-04-02 02:33:08
以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例分析研究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0
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神经性耳痛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荆芥连翘汤治疗耳痛验案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