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
(菏泽市立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脑梗死是中老年群体的多发病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病主要是指病人脑部血管闭塞,从而造成了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并进一步引发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临床症状、体征,引发脑梗死的病因较多,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最重要的因素[1-2],临床表明,绝大部分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合并有冠心病、高血脂等病症,如何采取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3]。为此,本文选取了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 院收治的80 例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专科医师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8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79 岁,平均(68.64±7.84)岁,病程为(35.46±11.39)h;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最小61 岁,最大80 岁,平均(67.11±7.68)岁,病程为(35.32±11.38)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年龄不低于60 岁,不超过80 岁;(2)患者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3)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知情了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查;(2)患者合并有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3)患者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及控制血压等常规措施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本次治疗所用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93819)为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剂量为20 mg,1 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本次所用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80241)为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剂量为10 mg,1 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 周。
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以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显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脂、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脂、血糖均改善至正常水平超过80%;无效:无以上改善。
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对比[n(%)]
观察组中共计出现2 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共计出现10 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对比()
空腹血糖(mmol/L) 谷丙转氨酶(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血清肌酸激酶(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3.34±1.33 4.70±0.55 30.11±1.39 35.45±1.18 24.43±1.26 35.22±1.11 64.43±2.26 72.22±2.11对照组 40 3.35±1.31 5.25±0.59 30.14±1.44 31.69±1.21 24.46±1.28 30.53±1.27 64.46±2.28 70.53±2.27 t 0.034 4.313 0.095 14.070 0.106 17.586 0.059 30449 P 0.973 0.000 0.925 0.000 0.916 0.000 0.953 0.001组别 例数
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m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mmol/L)
甘油三酯 血清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3.05±0.32 1.88±0.22 6.08±0.34 4.45±0.42 3.32±0.21 2.39±0.24 1.43±0.16 1.98±0.21对照组 40 3.06±0.34 1.71±0.23 6.09±0.35 5.73±0.41 3.34±0.23 3.54±0.27 1.42±0.18 1.53±0.24 t 0.135 3.378 0.130 13.793 0.406 20.134 0.263 8.924 P 0.893 0.001 0.897 0.000 0.686 0.000 0.794 0.000组别 例数
急性脑梗死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病原因是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如今随着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的势态发展[4-5]。病理学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能够通过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着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发展[6-7]。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该药物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促进病人的血脂水平改善,还可以促进NO 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还能够产生抗氧化、抗炎功效,从而保护病人的神经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则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他汀类药物,该药物通过产生活性物质对动脉粥样斑块在血管壁和肝脏中的生成进行抑制,并进一步促使病人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降低,相比之下,瑞舒伐他汀则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非活性类药物,在应用之后需要进行代谢后才能显现其药理活性,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则避免了以上缺陷,因此能够发挥更为良好的降脂作用[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以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在众多的他汀类药物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合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