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文兵 夏琛
做強农村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是重中之重。三年来,桃江县完成了120所标准化食堂的改造,所有学校旱厕的水冲式改造,完善偏远学校的浴室建设和热水器等设施添置;新建了33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建设了46所“两类”学校,满足乡村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在桃江乡村,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明亮的教学楼,干净的食堂,宽阔的运动场……9月15日,记者走进了焕然一新的桃江县浮邱山乡渡口小学,感受师生的幸福和喜悦。“我们现在可以坐在食堂吃饭了,也不用害怕下大雨了。”五年级学生李恋开心地说。
上世纪60年代,浮邱山乡村民为解决娃娃上学的问题,在村里集资兴办起一所学校——浮邱山乡渡口小学。学校距离资江仅500米,地势低,每年汛期,几乎都会遭遇“水漫校园”。
“那时办学条件艰苦,教室透风漏雨,教学设施陈旧,学生也没有活动场地。”渡口小学原校长袁萍回忆说,由于年久失修,生源流失严重。2018年,桃江县教育部门投入1000万元,将学校整体搬迁,让它成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
破败老校雕刻着乡村学校的办学历程,而新校则见证了桃江县乡村教育的蝶变。
同样的蝶变也发生在桃江县石牛江镇中心学校(现桃江县石牛江镇芙蓉学校)。这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较好。良好的口碑,也带来了“负担”——学生人数太多,为了化解大班额,只能挤占功能室、教员室做教室,宿舍床位紧缺只能两个学生睡一张床。
夯实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3月,学校迎来了发展机遇——经省政府批准,将桃江县石牛江镇中心学校纳入全省乡镇芙蓉学校建设项目计划,对学校进行改扩建。
从去年7月动工建设到改扩建完成,不到一年的时间,该校“颜值”大幅提升——学校校舍面积增至13163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和礼食堂,维修改造了学生宿舍、办公楼、教师周转房。
在桃江县石牛江镇芙蓉学校,记者看到,学校还“搭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班班通”和教学网络都安装到了每间教室,教师们教学效率更高了。
“如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班额也得到全面化解。”文殿军是桃江县石牛江镇芙蓉学校校长,也是物理教师,他笑着说:“以前上物理实验课,4个学生挤在一张桌子上,学生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培养;现在一个学生一个工作台,每个人都能动手实操,学生的潜力和思维得以发展。”
秋风起,迎新季。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桃谷山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下简称桃谷山学校)迎来了一千余名孩子。
桃谷山学校是今年投入使用的一所乡镇学校。该校于2019年开工建设,投入约1亿元,占地81亩,总面积2.97万平方米,招收48个班,可容纳学生2280人,充分满足了周边村适龄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弟的就学需求。
新建桃谷山学校按照现代学校的创建标准,建设了足球场、篮球场及羽毛球场,配备了录播室、音乐室、多功能室、实验室等教学专室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全校师生在新校园中享受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利好”。
“今年9月,全体师生搬到了新学校,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校副校长黄进军介绍,旧的桃谷山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无法满足周边村落适龄学生上学的需求,而且教学设施严重缺乏。
“在花园式的校园学习,我觉得十分的幸福。”该校三年级的学生陈梓萱特别高兴。
“孩子在这里上学,我很放心——校园内安装了300多个监控,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家住桃花江镇文家渡村的学生家长刘勇表示,“我们享受到了同中心城区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谈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校校长文梦强说:“秉承‘立德树人、优质强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乡村学校的蝶变,见证的是教育公平。”桃江县教育局副局长丁振亚说,近年来,桃江县推进基础教育均等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加速升级教育硬件设施,强弱项、补短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乡村教育‘点亮了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