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崧 刘盼
近几年来,一个新造词“蝶变”在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何为“蝶变”?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360百科的解释是:“极端的变化,一般指在蛰伏(动物冬眠)中向更好或更完美的方面极大蜕变,类似于毛虫在蛹中完成为蝴蝶的过程,破茧的一刹那就是蝶变了。蝶变又称蜕变。”“蜕”指蛇、蝉等动物脱皮,如“蜕皮”“蜕化”。可见二者都表示昆虫的形态改变,据此,“蜕变”和“蝶变”都可比喻人或事物发生巨变或质变。本文主要考察“蝶变”的语义,它可以形容事物(企业性质、产品类别、生产规模、产值数量等)的变化,例如:
(1)30年蝶变,从家庭作坊到彩宝之都 (《羊城晚报》2015-11-07)
(2)从女裤到女装的美丽蝶变 (《郑州日报》2016-04-21)
(3)我区电子信息产业从“零”到“林”蝶变记(南岸网2015-11-24)
(4)用友软件:从5万到200亿的成功蝶变 (《贵阳日报》2014-02-21)
也可形容人的变化,包括外貌的改变和内在属性(身份、地位)的改变:
(5)女大学生卖肾整容,“完美蝶变”后怎料人生更残酷 (《妇女生活》2012-09-01)
(6)20年创业,山妹子“蝶变”女老板 (《四川农村日报》2015-07-29)
(7)“失地农民”到“五星员工”的蝶变之路 (《四川日报》2013-07-04)
“蝶变”的语义有三个特点:
一是渐变性:从本义来说,毛毛虫之类的昆虫的变态发育,表现在它们在茧壳中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最终破茧而出变形为成虫,所以,这个变化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蝶变”的比喻义所反映的对象也是如此,比如例(6)中的“山妹子”“蝶变”成“女老板”,经过了20年的艰苦创业。
二是比似性: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变化还是事物(乡村、城市、厂矿、学校等单位)的发展变化,其状态或结果都与幼虫变化成蝴蝶相似。
三是褒扬性。无论是本义还是比喻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变化还是事物(乡村、城市、厂矿、学校等单位)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从差到好、由旧变新的极大转变,是值得肯定的、喜人的好事,这一点从“蝶变”经常受“美丽”(华丽、华美、完美、靓丽)、“清新”“幸福”“成功”“精彩”等形容词的修饰可以得到证明。如(2)(4)(11),又如:
(8)城市清新蝶变 (《四川政协报》2012-11-06)
(9)一个“空壳村”的幸福蝶变 (《宁夏日报》2015-10-24)
(10)朝阳村上演精彩“蝶变” (《吉林农村报》2015-11-06)
“蝶变”在运用时,常常与“对象”(人或物)“旧貌”“新颜”“时间”“蝶变的动力”等四个语义要素配伍,如例(6):20年(时间)创业,山妹子(甲)蝶变女老板(乙)。“旧貌”和“新颜”也可用两个介词来串联:“(从)……(起点)到……(终点)”,如例(1)-(4)。“蝶变”的对象既有物也有人。
由旧貌向新颜“蝶变”都是有动力的,有时,这个动力与“蝶变”出现在一个句子之中,如下面的“城中村改造”:
(11)城中村改造推动孟州美丽蝶变(新华网2013-03-08)
由于蝶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蝶变”常常与“(之)路”或“之旅”搭配,如(7)。
在语法功能上,“蝶变”具有述谓性和指称性。述谓性表现在经常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陈述主语或兼语,如(1)(5)(8)(11)。充当谓语中心时常受“美丽”“幸福”“清新”“大”等形容词的修饰。还可直接或者带动词补语“成”“为”后再带宾语,其宾语描写的是由“旧貌”“蝶变”而成的“新顏”,如(6)。
指称性表现在“蝶变”单独使用或者充当被定语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出现助词“的”,如(7)],此时“蝶变”的动作义被磨损,名物化了,比如以《蝶变》为题的文章〔宋长征,《文苑(经典美文)》2012-11〕、歌词(如单色凌的歌词)或电影(两部)。
“蝶变”与“蜕变”在比喻义上形成同义词关系,但其他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从本义看,“蜕变”的语义具有泛指性,描写的是蛇、蝉等动物因脱皮而发生改变,比喻义为“像蛇、蝉等动物脱皮那样而发生改变”,两个语素的结构关系是状中偏正。“蝶变”的语义具有特指性,以蝶为例以斑窥豹,描写的是幼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简言之“变成蝶”,其本义的结构关系比较特殊,是逆序的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这在汉语中比较少见,一如“癌变”(转变成癌症)、“沙化”(转化成沙)、“久等”(等待得很久);“蝶变”的比喻义可理解为状中偏正关系(如幼虫变蝶那样发生质变),一如“草绿”(如草那样绿)、“云集”等。
2.“蜕变”是传统词语,是贬义词,常与“腐化”“堕落”配伍使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该词时举的例句就是含贬义的:“一个优等生蜕变为小偷儿,这个教训值得记取。”(1325页)媒体上的例句也大多是含贬义的。但在“蝶变”的影响下,“蜕变”也出现了褒义用法:
(12)春风村十年蜕变:石山变金山 (《光明日报》2016-04-21)
“蝶变”一词的创造,其客观原因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人和事物转变或质变的现象,为“蝶变”提供了语义内容;从语言自身来看,汉语中存在许多“名词喻体+动词”结构的状中偏正式的合成词,诸如:血红、雪白、笔直、蚕食、鲸吞、雪亮、火红、葱绿、蜡黄、蝶泳、蛙泳;还存在一种逆序动宾式合成词,如:癌变、沙化、硬化(变硬)、软化、老化、城市化、口语化。在它们的影响之下,在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下,人们创造了“蝶变”。
[作者通联: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