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习题内涵 渗透数学文化

2021-09-30 06:22梁玲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数学文化

梁玲智

[摘  要] 引导学生探究“杨辉三角”,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感受“杨辉三角”的美,了解“杨辉三角”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与习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文化,在规律探究中欣赏数学文化。

[关键词] 习题教学;数学文化;杨辉三角

一、教学背景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编排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除了在“你知道吗”栏目集中呈现外,练习题里也有不少和数学文化有关的题目。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的练习里,就有一道关于“杨辉三角”的题目。

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在公元1261年撰写了《详解九章算法》,杨辉在这本著作中画了一个由数构成的三角形图,我们把它称为“杨辉三角”。你能发现下面(图1)与“杨辉三角”图对应的数字三角形表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吗?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把这个三角形表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

“杨辉三角”是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一个重要数学研究成果,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它把二项式系数排成三角形的形式,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如果仅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发现数之间的关系并按照发现的规律继续写下去,学生并不能体会“杨辉三角”的伟大,也不能理解其在数学史上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与习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文化,在规律探究中欣赏数学文化。

二、教学实践

1. 发现规律

逐层出示图2。

师:这是一张三角形的表。把数字排成三角形形状,是我国南宋末年数学家杨辉的创举。数学史上把这样的三角形表称为“杨辉三角”(板书)。大家观察一下,“杨辉三角”中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答(略)。

师:请大家按照发现的规律,在空的圆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学生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三角形表填完整。(图略)

【设计意图】 观察“杨辉三角”,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是欣赏数学文化的开始。相比让学生直接观察完整的前6行数据,或者由教师直接介绍规律,本教学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发现奇妙的数学规律,亲近数学文化,悦纳数学文化。

2. 感受“杨辉三角”的美

师:有的同学在嘀咕了,这么简单的数字排列,居然被称为创举?同学们,虽然“杨辉三角”的数字和排列规律都非常简单,但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有用的。虽然相关的一些知识要到初中才学习,但“杨辉三角”中一些奇妙的规律,我们小学生也能去探究。

(1)和2的幂的关系

师:请大家横着把前5行每一行数分别相加。

学生操作,反馈,在PPT上呈现答案(图3)。

师: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两倍的关系。

生2:后面的数都是前面数的两倍。

师:能把这些数写成2的几次方的形式吗?

生:2等于21,4等于22,8等于23,16等于24。

师:猜一猜,下一行数的和是几?

生1:32。16×2=32。

生2:32也就是2的5次方。

师:让我们验证一下。(学生验证)正确!在数学上,2的0次方就是1。这里每一行的数的和,都可以写成2的几次方形式。实际上,“杨辉三角”最初就是用来解决两个数或字母相加和的几次方的问题的。

(2)和11的幂的关系

师:你们能口算11的平方吗?

学生马上回答:121。

师:11的3次方呢?

学生迟疑,有的口算,有的列竖式计算。过一会儿,报出答案:1331。

教师微笑着指指“杨辉三角”的第4行,学生一片哗然。

师:11的4次方呢?

生:14641!

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

生:杨辉三角的第5行就是这个数。

师:真会思考。我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验证)正确。

师:11的5次方呢?

生:151051!

教师用计算器计算14641乘11,得到161051。学生发出“啊”的声音。

师:怎么回事?

生:我知道了。这里的6+4等于10,其实是要向前一位进1的。然后4加6等于10,加上1是11,写1进1;5加1等于6,所以是161051。

教师在PPT上演示,得出杨辉三角中的数字是正确的,但由于要满十进一,所以最后写出来的数发生了变化。

(3)和三角形数、四面体数的关系

教师演示(图4-1):斜着看,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列都是1,第二列一个一个大起来,第三列是加2,加3,加4,第四列是加3,加6,加10……都是有规律的。

師:右边(或左边)第二列都是自然数序列,右边(或左边)第三列都是三角形数序列(出示图4-2)。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09页,看到练习二十二第2题。

师:接下来的一个三角形数是15,请同学们用图表示出15。(学生画,略)

师:下两个三角形数分别是什么?请画图表示。

学生操作(略)。

师:右边(或左边)第四列都是四面体数,我们欣赏一下(图4-3)。

3. 杨辉三角的应用

师:“杨辉三角”利用数与形的巧妙统一,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从A到B之间有很多交叉路口。如果只能向右或向下走,那么从A到B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如图5-1)

学生尝试操作,会发现比较困难。

教师提示:把图顺时针旋转45°,转化为类似“杨辉三角”的图形,把每一个交叉点上的走法标出来,用“杨辉三角”的知识来解决(图5-2)。

小结:杨辉三角中的奥秘还有很多,等待同学们进一步去发现。

4. 杨辉及“杨辉三角”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PPT出示,略。

【设计意图】在习题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不过分拔高,不偏离教学目标。“杨辉三角”,本意是解决二项式系数问题的,但其中还蕴藏着很多奇妙的规律。除文中呈现的之外,还有与斐波那契数列之间的联系,与组合数之间的联系等。这些知识,有些超出了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有些和本单元《数与形》的教学目标不相符,所以没在教学中呈现。

三、教学体会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引领学生探寻“杨辉三角”的奥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杨辉三角”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与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如果教师能充分认识数学习题里蕴含的数学文化价值,以问题引领,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文化,欣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的思想、精神和价值。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数学文化
提高数学习题教学质量实践探究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习题课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