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2021-09-30 01:30张玉娟王莎莎王天远
科技视界 2021年25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就业指导

井 影 张玉娟 王莎莎 李 诗 王天远

(石家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这一目标顺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就业质量是师范类专业认证中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高校师范专业应该以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为指导,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以及“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融入师范生就业质量管理,不断优化教学与学生管理,实现师范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1 师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在追求理想和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成就生命的价值。因此福利待遇并不是高质量就业的唯一考量。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的适应度、行业前景对个人追求的支撑度、工作环境对职业理想的满意度、提升空间对职业发展的保障度都是高质量就业应包含的重点内容。师范生就业的高质量体现在个人满意度与社会满意度相互契合且均处于较高水平。依托师范专业培养出品学兼优、教育教学技能出色、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师范人才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力保障。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可以将师范生高质量就业界定为:高校师范类专业以产出为导向,在“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模式下,不断自我革新,培养出满足社会期待的师范毕业生,其所学专业与教育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专业技能满足岗位需求、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满足个人期待,乐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整体就业结构与就业区域分布满足国家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

2 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1 高质量就业是师范毕业生的内在诉求

在调查中发现,师范毕业生在进行职业抉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有“工作报酬”“工作地点”和“个人兴趣”。毕业生对“个人发展空间”以及“组织文化”的满意度会对就业总体满意度产生明显影响。师范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时不仅考虑福利待遇等有关个人“谋生”的内容,同时也非常关注个人理想的实现、事业发展的提升空间等有关个人“成长”的内容。当代师范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待。高质量就业是学生个人理想与追求在就业过程中的体现,是师范毕业生的内在诉求。

2.2 师范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益普遍

2.2.1 传统就业观念引发师范毕业生“慢就业”

在调查中发现,约50%的师范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感受到“符合期望的岗位不多”。这类学生中大部分都向往有编制、薪酬较高、离家近、工作内容以教学为主的岗位,这是大众对教育行业工作岗位的传统看法。部分学生虽然不执着于教师编制,但所从事岗位必须是知名教育机构的教学岗位,不愿意从事“课程顾问”等销售及管理岗位。但实际中,这类优质、知名企业大多以“名校名师”为品牌特色,主推名校硕士、博士学生为授课教师,岗位资源不足以满足大多数毕业生的期待。

2.2.2 家庭因素助长师范生毕业生“慢就业”

在对“慢就业”毕业生群体的父母进行调研时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子女毕业后不应该急于求职,而应该在家等待优质的工作机会。其中部分毕业生的父母表示允许自己的孩子保持待业状态,连续考三年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家长的态度助长了师范毕业生非理性“二战”,在低效率的复习备考中消磨时光,错失就业机会。而且这部分学生极易对辅导员和就业导师提供的帮扶指导产生抵抗情绪,对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3 师范毕业生从教意愿强

在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支持以及鼓励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行业的人才需求稳中有增。大部分师范毕业生认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对就业形势持有乐观的态度,有较强烈地从教意愿。师范毕业生整体从教率较高且较稳定。但不同教师岗位的工作稳定性有明显差异。从事中小学及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相关岗位的工作稳定性较高,从事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机构相关岗位的工作稳定性相对较低。

2.4 师范毕业生期待更优质的就业指导与帮扶

调查中,部分毕业生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以及宣传有关师范生的就业政策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常见的问题包括:针对各专业毕业生所提供的招聘信息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就业导师和毕业班辅导员对于就业政策的解读不深入,存在“转发了之”的现象,没有做到个性化、精准化地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的不足也助长了师范毕业生“跟风”考研、考编的行为。

3 促进师范生高质量就业的具体建议

3.1 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调整人才供给

高等教育在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其与市场需求匹配失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师范生培养方面,高校应当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明确培养定位,基于“OBE”教育理念,使师范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持续关注和分析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反馈,紧跟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出毕业即能就业,具有良好师德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师范专业人才。

3.2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师范生工作能力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有效解决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专任教师带领师范生组建成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学校一线的教学中,调研教育热点问题、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制订教学改革方案等;一线教师走进高校参与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考核。通过双方合作,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带入高校,同时建立稳定的就业渠道。其次,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之下,将现企业的文化价值体系、企业特色要素等企业文化从“职后”前移到“毕业前”,促使师范生提前熟悉教育行业规律、教育类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促进学生就业。

3.3 开展全过程、全渗透式就业指导

首先,坚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主渠道。关于师范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在精准把脉各师范专业学生需求、结合相关行业就业市场的新变化、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而且课程设置中不能忽视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要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高校要积极主动开拓就业市场。根据师范生的择业倾向建立就业信息台账,并联合教职工、校友、合作方等多方力量,有针对性的开拓就业市场。最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就业服务。通过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就业情况登记、就业政策宣传、就业经验分享、就业岗位推荐和空中双选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促进师范毕业生择业和就业“提速”。

3.4 完善就业导师制度,做好持续跟踪反馈

相比较于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导师能够一对一为学生制订就业指导及帮扶方案。就业导师一般为师范生所学专业对应的专任教师,全程参与师范生的就业认知启蒙、择业观引导、就业能力培养、应聘指导等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过程。而且由于就业导师具有双重身份,因此既能够指导师范生的专业学习,也能够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行业动态信息和就业资源,对实现师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极大的助力。而且就业导师和辅导员要关注“售后”,重视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环节,将学生看作“学校教育”的产品,加强评估和改进,保证自身内部质量监控机制良好运行,能够有效利用毕业生反馈及社会评价,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持续提高师范毕业生就业质量,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就业指导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