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摘 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意识,丰富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选取合适的文本切入点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通过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多视角文本阅读认知,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阅读;阅读视角;多点筛选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65-02
文本阅读视角众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采取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等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梳理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找寻文本线索、情感线索、方法线索,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阅读学习的认知理解,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线索梳理,理顺文本内容体系
线索是文本阅读的筋骨,线索中往往蕴含着文本解读的关键信息。教师在引领学生寻找行文线索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文本题目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是同类词语,教会学生文本线索梳理的手段,进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文本整体意识,感知文本内容体系。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在文本初读环节,教师安排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了解文本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叙述的呢?”问题一出,学生立马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中。有学生举手回答:“全文是围绕着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来进行叙述的,文中的父亲用花生来启发孩子思考,探寻生命的美好价值和品质。”教师试着引导学生挖掘作者的行文线索:“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谁能说一说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一个词呢?”学生迅速找出了答案:“花生。”教师又提出问题:“花生在全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读完全文,哪位同学知道花生有何作用呢?”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给出了答案:“全文围绕着花生来展开,讲述了种花生的意外收获之喜,在父亲的教诲下,由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花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对题目展开剖析,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感知线索细节。
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中充满了理性设计和感性思考,教师深耕文本内容编排,引导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感知和体会文本内容,利用必要的问题投放,把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引向“花生”这一关键线索,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了流畅的指导路径,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了文章情感。
二、主旨发掘,引发情感认知共鸣
小学阶段的阅读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抓住这些阅读文本的主旨要素,就能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教师以文本主旨为抓手,引领学生认真分析文本题目、文本情节以及关键的典词信息,让学生深刻感知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元素,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性与条理性。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桂花雨是指带有桂花的雨吗?作者借桂花雨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找出了答案:“桂花雨是指摇桂花树的时候,桂花落下时的场景,我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作者一家对于家乡热切的思念。”这种直指文本主旨的回答就是教师切入阅读指导的有效素材。教师以此延伸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文本中是否还有相似的语句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了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元素。
该课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学习主体地位,投放启思性较强的阅读问题,启发学生对文本情感进行感知,并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文本主旨內涵,再结合学生回答加以引导,达到了多维度情感教育的目标。
三、分析提炼,形成方法构建意识
很多小学生阅读学习存在浅层化的问题,缺少对阅读文本的深入挖掘,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不讲究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科学、高效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应针对阅读文本特点的差异性,渗透不同的阅读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在应对不同文体、不同结构的阅读文本时,该如何正确切入和高效解读,引导学生构建阅读学习的思维模型,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以记叙文的教学为例,教会学生准确把握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别是事件的起始、发展、结局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跳水》一文,教师组织学生通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信息,并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复述,讲清楚文本主要描述的事件内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一些能力稍弱的学生对整个文本大意的把握还是较为模糊的,复述时难免会出现脉络不清晰、用语不规范的问题。教师围绕记叙文阅读方法,进行系统化的方法梳理,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指导学生构建记叙文文本阅读学习思路,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具方向性,再次复述学习时,文本的脉络把握就会变得更为清晰,阅读学习的品质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教师以《跳水》一文为抓手,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记叙文的阅读学习策略,教会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始、发展、结局等关键要素展开阅读学习,能够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技巧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四、语言鉴赏,形塑语感应用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意识,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应用形成更多感知,以形塑学生的语感应用能力。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借助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划分段落朗读等环节,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参与效度,拓展学生阅读学习的思考维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塔石》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标记出自己觉得语言优美的语句。然后,教师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普遍喜欢的语句呈现出来,鼓励学生尝试对这些语句进行鉴赏。从学生鉴赏学习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刚开始的鉴赏思维仍局限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如“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词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随着鉴赏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度也得以拓展,有学生结合文本结尾的关键语句,提出这些赞美的词句让自己感受到了美好、温馨的画面,从而构建了更加深刻的鉴赏认知。
在整个鉴赏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优美的语句素材,依托这些素材展开鉴赏学习,从而拉近了鉴赏学习活动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知素材的支撑下,得到了语感应用能力的发展。
文本阅读学习视角广泛,教师要树立阅读融合意识,丰富阅读活动教学手段,助力学生阅读意识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成长。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特点,创设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模型,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学习习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