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芬
[摘 要]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是对内容的把握与梳理。在不同年段、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巧妙借助图表及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提取信息、梳理情节、把握主旨,让更多的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言语实践活动中,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阅读能力;深入理解;图表;信息;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48-02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要想深入理解文本,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进得去”是指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出得来”是指筛选提要,形成见解,内化提升。“进得去”“出得来”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是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统编教材对于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内容的把握与理解非常重视,三至六年级教材的单元篇章页中关于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有以下表述。
通過罗列,不难看出,中高年级关于信息的提取、整合以及内容的把握、理解,教材中从写人叙事类文本到说明、议论类文本,从段到篇再到整本书,从方法的列举到训练的形式都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状态。那么,如何让教材中明确罗列出的这些语文要素成为生长在学生身上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文本,合理借助图表及思维导图,将以上语文要素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更多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言语实践活动中,将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品质的形成。
一、图文并茂,提取信息,进行简单推断
提取信息、把握内容的能力是不是从中年段才开始训练呢?显然不是。统编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即开始了以问答、连线等形式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及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的阅读能力训练。比如,《青蛙写诗》一课中通过问题“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训练;《项链》一课中通过问题“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断等。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低年段文本多结构反复的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
如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的课后问题:“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形成流程图(如图一);借助流程图整理提取的信息,读懂文本内容;在学生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扔”推断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训练;同时,还可以借助流程图引领学生复述故事,进行说话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
二、借助图表,梳理情节,深入理解文本
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材中,提取信息、进行推断的训练呈螺旋上升状态。教学中,借助图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取关键词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两项内容:“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借助图表,能更清晰地梳理故事梗概、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圈画关键词句的方式尝试完成表格。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以地点变化为线索让学生梳理红头的旅行路线,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此外,还可以聚焦“红头处境”“青头表现”理解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同时以“你的感受”为基础指导学生朗读。之后,以“红头有没有生还的可能,为什么”为话题,理解这篇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的特质。
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脉,把握主旨
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编写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等。散文的题材广泛丰富,笔法自由开放,结构灵活多样,语言各具特色。基于散文的这些特点,主旨的把握、层次的梳理无疑是学生阅读理解散文的难点。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清晰、系统地梳理,使学生能够理清文脉,把握主旨。
以《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这样一幅思维导图(如图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
首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按照教师提供的范例“屋前瓜架”圈画出其余段落的关键词,概括小标题,理清文脉,把握内容。
其次,提出问题:“可不可以把课题改为‘美好人家,为什么?”再次细读文本,圈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其三,补充陈醉云的相关资料,再读文本,思考:“从文中的许多词语、句子中都能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请你找出一处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乡下人家还可能有怎样的景致,展开想象,用一段话尝试描写。
长期以来,我们研究文本的主题表达、关键词句、写作特点等,却往往忽略了阅读主体——阅读者的研究。就阅读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实际是阅读者进行认知、想象、联想、判断、分析、归纳、概括、推理及创造的思维过程。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阅读教学中,课前借助图表及思维导图,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课中借助图表及思维导图,有条理地提高学生的概括提取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探究分析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原动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质。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