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方八阵·补阵》浅窥张介宾阴阳思想*

2021-09-28 02:19席崇程蒲亦乐田栋黄俊伟王维广刘珍珠刘金涛张宁陈子杰翟双庆
中医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元阳化生命门

席崇程,蒲亦乐,田栋,黄俊伟,王维广,刘珍珠,刘金涛,张宁,陈子杰,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张介宾为明朝著名医家,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其一生精专理学,以理学之架构诠释人体之生理病理,在古人方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所得,创立《新方八阵》,所列方剂药简力专,配伍精妙,临床用之得当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新方八阵·补阵》作为八阵之首,其方剂的配伍思想贯穿八阵之中,其所涉及的阴阳思想实为组方之基本原则。本文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的方剂入手,以数据挖掘和理论研究探求其用药思想,同时结合其学术思想和对药性的认识,揭示张介宾阴阳观。

1 动静生阴阳

1.1 《新方八阵·补阵》用药分阴阳笔者通过对《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所列补阴、补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张介宾补阴、补阳常用药物和药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基于《黄帝内经》对药物阴阳属性的划分,对《景岳全书·本草正》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信息进行编码,归纳其用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张介宾滋阴擅长用熟地黄、当归、芍药、麦冬、山茱萸、生地黄、山药等药物。取其味厚重,药性属阴,用其醇厚沉降的特性,使命门之运动偏于沉静,从而达到化生元阴的目的。张介宾温阳擅长以人参、附子、肉桂等温热之品,药性属阳,味轻而动,具有升散运动之性,可使命门中精气运动而达到生阳的目的。正如其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云:“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通过对张介宾常用补阴补阳药物进行编码可以发现,张介宾补阴补阳药物的选用跟药物的性能密切相关,而这一理论的根源离不开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

1.2 太极动静分阴阳周敦颐在《太极图说》指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1]”,阐释了阴阳化生之理,为后世医家和哲学家研究阴阳提供了理论基础。后世关于周子之阴阳学说研究颇多,各持己见。张介宾较为认可朱熹与邵雍之言,并以之研求生命运动变化的规律[2]。朱熹在《朱子语类》指出:“非是动而后有阳,静而后有阴,截然为两段,先有此而后有彼。只太极之动便是阳,静便是阴”。张介宾在《类经附翼》中引邵雍之言云:“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3]。二者皆有一个共同之处,言动与静非阴阳之属性,实乃阴阳之状态,太极之动则为阳,太极之静则为阴,这才是《太极图说》“太极-阴阳”的真正含义。

1.3 精气之动静生元阴元阳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描述的太极之动静化生阴阳思想为温补学派所赞同。孙一奎将之引入医学,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创立命门形象图,同时在《医旨续余·命门图说》提出:“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4]”,认为命门中原气便是太极。张介宾在《类经附翼·真阴论》云:“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将理学之阴阳演化到人体,认为周子之太极即是人体之命门,周子之阴阳即为人身之元阴元阳。太极是处于无极与阴阳之间的一个中介[5],命门是处于真阴与元阴元阳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周子言阴阳之化生源自太极之动静,张介宾言人身阴阳之化生始于命门之动静[6]。赵献可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云:“命门左边小黑圈为真水之穴,命门右边小白圈是相火之穴[7]”,对孙一奎的观点进行发挥,认为命门中原气当分为真水和相火。张介宾的观点与赵献可颇有类似,他认为命门之中不仅有原气,而且命门也是元精所居之处。因此其在《类经图翼·真阴论》云:“精藏于此,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也”,认为命门并不可以直接化生阴阳,化生阴阳之基础是命门中所藏之精与气,又名“元精”与“元气”,命门中的精气便是太极。张介宾与赵献可这一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张载“一物两体”和二程万物“有对”思想的发挥。程颐指出:“万物莫不有对”,认为世间事物皆存在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赖的两方面。因此张介宾认为命门之中存在元精和元气,二者一为阴,一为阳,相互对立,但是元精元气却又相互化生,共为根本。元精与元气表现为静与动两种不同的状态,从而衍化为元阴与元阳,正如其在《类经图翼·太极图论》所云:“动静便是阴阳”。因此张介宾滋阴一方面用熟地黄、芍药、甘草等静重之品,另一方面慎用理气药与利水药,使命门中精气沉静而生阴。温阳方面张介宾以人参、附子、肉桂等温热的药物,使命门中精气运动,从而达到化生元阳,助益一身阳气的目的。

2 精气体现太极

2.1 太极与精气类象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云:“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齐物论》云:“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指出天地万物皆是由息变化而来,息又称之为气、炁。朱熹在《答黄商伯》中提出:“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也”,对程颢、程颐“理一分殊”的观点进行发挥,认为天地万物的理是相同的,而由于表现的气不同,所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管是“齐物”还是“理一”,庄子和朱子皆指出万物之本源是同一的。后世许多医家将这一理论推及人体,认为人体气血阴阳等精微物质皆有一共同源头。张介宾更是基于此理论,孜孜不倦追求阴阳之源头。其在《类经图翼·太极图论》指出:“夫太极者,理而已矣”,认为朱子之理则为太极,在人身则为人体命门中的元精元气,朱子之气在人身则为元阴元阳,因此提出阴阳一体[8],认为元阴元阳的化生是由命门中精气的动静而来。

2.2 元精元气生阴阳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指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在强调元精元气是阴阳化生本源的同时,又明确将精气分阴阳。其认为元精为肾阳之根本,元气为肾阴之根本。因此张介宾补阴的方剂中,在以熟地黄、枸杞子、麦冬、芍药、生地黄等药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多以牛膝“助元气”、人参补“脏腑皆由气虚者”、鹿角胶“益元气”等补肾益气之品为佐,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张介宾温补阳的方剂中,在以人参、附子、肉桂等温补肾阳的基础上,多以枸杞子“添精固髓”助真精、杜仲“壮肾添精”、菟丝子“补髓添精”等补益元精的药物为佐,以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不管是阴中求阳还是阳中求阴,张介宾都是从“阴阳共根”这一角度出发,重视精气对于阴阳化生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进行培补,以复亏虚之水火,不仅是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对朱子“理一分殊”的继承与发扬。

2.3 元精元气共根互生《类经·摄生类》云:“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张介宾既以阴阳严格区分精气,又重视精气之间的一体性,因此张介宾在补阴类方剂除了以熟地黄、人参、牛膝等补气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外,还以山茱萸、麦冬、枸杞子、杜仲补益肾精,使精足则气生。在补阳类方剂中,张介宾除了以菟丝子、杜仲、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补益肾精以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还以枸杞子、熟地黄、人参滋补元气,使气旺能化精。综上所述,张介宾十分重视精气对于阴阳化生的重要性,实际上是继承理学家对于太极重要性的肯定。

3 真阴体现无极

3.1 张介宾补虚重视真阴张介宾补益思想的另一核心在于重视真阴,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都通过培补真阴来使阴阳化生有源。根据《景岳全书·本草正》对于补益真阴之品的描述,《新方八阵·补阵》补阴类方剂下有熟地黄、枸杞两味药物,《新方八阵·补阵》补阳类方剂下有熟地黄、枸杞、附子三味药物,这些药有阴有阳、有动有静,有补阴的,也有温阳的,说明张介宾的真阴同时兼备水火两种特性。其认为等同于真阴的元精实际上是精中有气,阴中含阳[9]。而三药之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首推熟地黄。熟地黄具有“至静之性”,禀“至阴之德”,可“益真阴”“补五脏之真阴”,广泛用于治疗真阴亏损导致的发热、头疼、呕吐、泻痢等各种病症,实乃补益真阴之首选药物。同时张介宾认为,熟地黄属阴,药性缓和,取效甚慢。因此,不管是补阴还是补阳的方剂,均用量较大,其静重之力更甚,用之得当不仅没有凝滞之弊,而且可以达到大补真阴、填精益髓的功效,故张介宾指出应用熟地黄剂量当大,而不可畏其黏腻滑湿而犹疑减量,甚至弃用,也不可滥用姜汁、砂仁、酒等升散好动之品炮制熟地黄,因为这些炮制方法会影响其静重之性,减弱补益真阴的功效。正如其在《景岳全书·本草正》反对滥用炮制熟地黄所云:“是不知用熟地黄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10]?”因此不管是补阴方剂还是补阳方剂,张介宾都重视应用熟地黄、枸杞等药物,峻补真阴,使精气得复,元阴元阳化生有源。如治元阳虚衰,张介宾除以肉桂配人参、附子配杜仲等药对温补元阳,同时善以熟地黄配杜仲,枸杞配杜仲等药对,将补益真阴与温补元阳结合起来。治元阴亏损,张介宾除以生地黄配甘草、麦冬配甘草等药对滋补元阴,同时善用熟地黄配枸杞、熟地黄配当归、熟地黄配芍药等药对,将补益真阴与滋阴养血结合起来。深究张介宾重视真阴背后的哲学理念,笔者发现与理学之“无极”关系密切。

3.2 无极是太极无形无象的抽象概念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明确指出无极乃是太极化生之源头,构建了一个“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关于“无极”的认识,陆九渊认为其概念乃是取自老子《道德经》之“复归于无极”。老子强调“无名天地之始”,因此“无极”属于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朱熹一方面赞同陆九渊认为无极是宇宙化生的根本,另一方面却从“无形而有理”入手,从本体论[11]的角度提出与陆九渊背道而驰的观点,指出无极是太极的本体,是太极无形无象的特征,是从太极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二者本为一物。因此其注解《太极图》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为了贯彻自己这一观点,朱熹将国史本之“自无极而为太极”,九江本之“无极而生太极”改为“无极而太极”,其宇宙生成模式已经改为“太极(无极)-阴阳-五行-万物”。此观点为张介宾所认同,其与朱熹一样淡化无极的概念,将无极解释为太极[12],强调“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但是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中指出:“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又肯定无极作为太极无形无象这一抽象概念和无极对于阴阳化生的重要性。

3.3 真阴与无极类象关于真阴的概念,张介宾并未详细论述,但是其在《类经附翼·真阴论》将真阴比喻成家宅、器具、妻妾,实际上是取自老子《道德经·十一章》:“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指出真阴与无极一样无形无象。真阴无象,因此其形象不可直接观察,真阴之象当从形质推测,从形质败与不败可知真阴之伤与未伤。无极无形,通过化生太极而达到化生阴阳的目的,真阴亦无形,兼寒热两性,通过化生水火使元精元气充足,则阴阳化生有源。正如张介宾在《类经图翼·真阴论》所云:“所谓真阴之用者,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基于以上论断,笔者提出“真阴谓之无极,无极却非真阴”的说法。真阴具有无极的特性,可以体现无极,但是真阴本身却不是无极,而是形而下的精气的抽象概念,与形而上的无极不可划等号。由于无极对于阴阳的化生十分重要,真阴亦是元阴元阳化生尤为重要的基础,而元精元气不过是连接阴阳与真阴之间的中介。恰如太极连接无极与阴阳,因此阴阳之亏虚必由真阴之不足所致,而阴阳之虚衰亦会损耗肾中之真阴,在治病的过程中当时时顾护真阴。真阴不伤,则疾病可愈。正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提出“盖五脏之本,本在命门,神气之本,本在元精,此即真阴之谓也”“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

4 小结

张介宾的阴阳思想充分体现在其“阴阳图”中(见图1)。阴阳图最外圈为无极圈,张介宾称为“太虚图”,象征着化生人体无形无象之真阴。无极圈里面的黑白圈为太极圈,代表太极,在人身指代命门。命门中有元精元气,元气属阳为白圈,元精属阴为黑圈,是真阴化生元阴元阳的过渡阶段。无极以太极作为物质基础发挥作用,真阴以元精元气作为物质基础发挥其化生阴阳的功能。阴阳图最里面的一圈为阴阳圈,元阴属阴为黑圈,元阳属阳为白圈。周敦颐提出太极之动静化生阴阳,张介宾认为命门中精气之动化生元阳,精气之静化生元阴,其阴阳圈与命门圈紧密相连,实为强调元精元气与元阴元阳的密切相关,因此元阴元阳之虚必益元精元气,创造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著名论断。由此可见,张介宾根据周敦颐“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创造出“真阴-精气-阴阳”的阴阳生成模式。以上便是张介宾阴阳图的说解,其阴阳思想千言难尽,一图总括,着实玄妙。笔者言尽于此,读者当慎思明辨。

图1 张介宾阴阳图

猜你喜欢
元阳化生命门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无人机的“命门”
抓住“命门”练太极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
李元阳本《十三经注疏》研究述论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
元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