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因不了解手术治疗的意义与优势,通常会并伴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与紧张等,若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极有可能影响到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1]。与此同时,常规护理无法兼顾患者术前身心状态,护理人员仅是简单讲解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足准备,对患者内心情绪的调节作用不大。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为患者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与帮助,其可营造出安全的术前氛围,并增进患者对手术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条件[2]。鉴此情况,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45例手术患者中实施术前访视,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手术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情已明确,且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者;(2)患者同意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3)因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或配合研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为27例、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24±3.51)岁;其中,胃肠疾病13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骨科疾病10例,其他疾病12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各为25例、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68±3.49)岁;其中,胃肠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骨科疾病9例,其他疾病13例。两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术前了解患者各项情况,结合手术特点与手术流程等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根据术前护理流程,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其服药指导、饮食指导与心理指导等。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术前访视,具体方法:(1)建立访视小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建立访视小组,对患者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访视方案,为不同病情的患者针对性地提供指导。(2)术前健康教育:提前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提供相关的指导,针对不了解手术流程的患者,护理人员根据知识手册,为患者讲解手术工作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护理人员会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辅助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针对担忧手术疗效的患者,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手术主治医生的治疗水平与治疗经验,并通过手术特点、医疗器械等方面上讲解手术治疗的优势,缓解患者的担忧情绪。此外,为所有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条件与相关医疗设备,提醒患者在治疗前取下首饰与假牙等物品,并保证充足的休息,以最佳状态等待手术治疗。(3)术前心理疏导:术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如针对老年患者,结合以往案例耐心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与医院医疗水平,鼓励患者表达内心与存在顾虑,尽可能帮助其解决;针对年轻患者,则在病房内播放电视剧、音乐,帮助患者转移对手术治疗的关注,或是与患者针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释放患者的内心压力,缓解负性情绪;针对治疗前并伴严重焦虑或紧张情绪的患者,重点讲解术前负性情绪可能会对手术治疗造成的影响,同时向患者传授改善情绪状态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闭目养神等。
对两组护理前后心血管指标、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心血管指标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心理状态应用SAS评分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惊恐、焦虑与害怕等20项内容,以患者评分划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与重度焦虑(>70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SBP、HR基本一致(P>0.05);两组护理后,SBP水平、HR分别低于、高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SBP、HR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血管指标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血管指标对比(±s)
SBP(mmHg)HR(次/min)组别对照组(n=45)护理前护理后tP 120.44±5.68 145.91±7.24 8.428 0.017 76.81±1.32 97.24±2.51 27.46 0.005观察组(n=45)护理前护理后tP t治疗前组间值P治疗前组间值t治疗后组间值P治疗后组间值120.69±5.43 126.72±2.14 2.188 0.028 0.085 0.621 5.235 0.025 76.74±1.20 81.57±1.08 7.762 0.020 0.102 0.550 12.289 0.015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基本一致(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均已低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SAS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AS评分对比(±s) 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AS评分对比(±s) 分
t P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31.099 53.747 0.010 0.001 tP护理前55.53±1.34 55.67±1.20 0.202 0.541护理后33.94±1.25 21.10±1.64 19.250 0.013
在手术治疗前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仅是简单讲解手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做好相关准备,虽然该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患者专业指导,但难以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易导致患者术前心率、血压水平起伏波动大。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将医学与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患者术前准备的实践过程,其目的在于调整患者术前身心状态,为下一步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确保患者取得预期的疗效[3-5]。因此,术前访视在患者手术治疗前的实施意义开始引起了更为高度的关注。
结合此次研究结果:两组护理前,SBP、HR基本一致;两组护理后,SBP水平、HR分别低于、高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SBP、HR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访视可稳定患者心率与血压水平。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组建成访视小组后开展的护理工作,一方面能够全面落实访视计划与安排,通过教育、沟通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例如手术流程、手术治疗的优势与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6-7];另一方面也能够协助患者放松术前紧绷的神经,减轻手术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干扰,避免情绪因素过度影响心率与血压水平。同时,因大部分患者是因为手术知识匮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格外注重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并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可从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促进护理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无形之中提高患者心率与血压水平的稳定性[8-9]。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基本一致;两组护理后,SAS评分均已低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SAS评分更低,说明术前访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中,根据患者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调整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带动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促进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10]。
综上所述,予以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访视,可稳定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并改善其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