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兴
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450
直肠癌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表现,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血便、腹泻、便秘等表现,威胁患者正常生活。目前,针对直肠癌治疗多选择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清除被认为是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而对于IMA及其分支的处理主要为高、低位结扎,但目前动脉结扎的方式仍存在争议[2-3]。鉴于此,本探究将探讨低位结扎IMA对直肠癌患者康复进程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2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42±5.37)岁;肿瘤部位:下段24例,中段12例,上段5例;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14例,Ⅲ期10例。B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85±5.72)岁;肿瘤部位:下段25例,中段13例,上段3例;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3例,Ⅲ期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病理确诊者;(2)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者;(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探究同意书;(4)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出现远处转移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既往接受过放化疗或相关手术史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需对IMA根部及侧方淋巴结进行清扫。A组选择低位结扎,具体如下:患者取截石位,全麻后建立气腹,压力为15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腹腔镜直视下仔细观察腹腔。锐性分离壁层间隙及盆筋膜脏层,在分离过程中主要保护盆骨神经,对直肠前臂进行游离后往内侧牵拉直肠并将直肠侧壁韧带切断,从左侧绕IMA根部将系膜至肠系膜下静脉打开后充分暴露IMA根部,对肠系膜下静脉进行离断后,将系膜根部组织向上提起;采用超声刀裸化IMA,将左结肠动脉及直肠上动脉暴露后,对IMA起始部位至根部淋巴结进行清扫,保留左结肠动脉同时离断直肠上动脉。B组选择高位结扎,手术方法与A组一致,在清扫淋巴结时对左结肠动脉进行离断,廓清IMA根部淋巴结后在腹主动脉行IMA根部结扎。
(1)记录两组围术期术中出血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及住院时间相关指标。(2)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潴留、肺感染等并发症。(3)对两组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肿瘤转移及复发情况。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中出血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A组(n=41)B组(n=41)tP术中出血量(ml)89.83±24.31 87.65±22.73 0.419 0.676手术时间(min)142.26±18.37 138.31±17.62 0.994 0.323 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枚)13.74±3.85 14.62±3.73 1.051 0.296住院时间(d)10.85±3.41 1.36±2.82 0.738 0.463
与B组相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两组术后1年随访期间,A组发生远处转移2例(4.88%),复发1例(2.44%);B组发生远处转移3例(7.32%),复发1例(2.44%),两组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直肠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饮食、环境及遗传等因素关系密切。针对直肠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由于IMA根部淋巴结被认为是疾病转移及术后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择一种重要的结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6]。
高位结扎主要是对IMA根部进行结扎,对左结肠动脉不做保留;低位结扎则是对左结肠动脉分支上方进行处理,需要对左结肠动脉进行保留[7]。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低位与高位结扎均能够对IMA根部淋巴结进行有效的清除,且未延长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这可能是由于低位结扎的手术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对血管根部的淋巴结进行整块清除且能够对结肠进行有效松解,降低吻合口张力,不减少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手术安全可行[7-8]。吻合口瘘作为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也是患者康复延迟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时则可导致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结果显示,两组在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果提示低位结扎IMA能够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低位结扎能够对左结肠动脉进行保留,为动脉周围提供持续的血流灌注;而高危结扎则多采用上切缘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影响吻合口的无张力吻合,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因此与高危结扎相比低位结扎安全性更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9]。结果显示,两组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低位结扎IMA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未增加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风险,这可能是与低位结扎能够对第3站淋巴结进行有效清扫,从而降低直肠癌转移及复发风险,与何俊峰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低位结扎IMA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且未增加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