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侯杨军,彭启全
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贵州毕节 55170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指的是患者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 致使患者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容积异常,疼痛感强烈[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为常见的腰腿痛诱发原因,患病后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2]。 常规临床多使用西药治疗,缓解患者疼痛感,但是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不够理想,易出现反复疼痛的情况。 中医认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属属于腰腿痛、痹症的范畴,发病原因在于肾气匮乏,气滞血瘀。 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气血状态,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为了深入研究中医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该研究选取2019 年 1 月—2020 年 2 月该院就诊的 90 例中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基于其救治效果讨论,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就诊的90 例中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选择划入常规组与中医组,各 45 例。 常规组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 33~67 岁,平均(56.03±4.42)岁;中医组男 24 例,女 21例;年龄 33~69 岁,平均(56.11±4.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②患者通过X 线、CT 等确诊;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无药物应用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存在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②患者精神或者神经功能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③患者具有药物使用或者中医治疗禁忌证;④患者中途退出研究;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
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腰大肌功能锻炼。甲钴胺分散片(国药准字 H20080290,规格:500 μg/片),用法:口服,1 片/次,3 次/d,共服用 30 d。 腰大肌功能锻炼流程:行腰大肌伸展功能新联。 条件适宜则跨步训练,病患身体状态不佳,难以站立则以跪立位行腰大肌拉伸训练。 每个动作训练1 min,两边反复训练,10 min/次,2 次/d。
中医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综合疗法, 措施如下:①药熨法:打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成粉状,融入醋和酒搅拌。 加热后应用纱布包裹,将其放在病患腰部热敷治疗。1 次/d,30 min/次。注意控制热敷期间的温度,询问患者的感受,预防患者烫伤。使用的药物需要注意安全性原则, 尽量应用皮肤刺激较小的药物。在药熨后若局部出现红点、过敏反应,则需要快速停止治疗;②针刺法:取华佗夹脊、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光明穴,针刺治疗。 1 次/d,30 min/次;③拔罐法:针对于腰背肌粘连较重的病患,使用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或行走罐治疗方式;④正脊骨法:使用“胸腰旋转法”“腰椎旋转法”予以治疗,对病患的椎体旋转调整,1次/d 治疗;⑤牵引调曲法:椎管型椎曲变直的患者,应用二维调曲法、四维调曲法救治。滑脱型则根据腰椎滑脱方式辨证救治,以牵引调曲复位治疗。 骨质疏松型的患者,使用一维调曲法、三维调曲法救治。混合型则先为患者调整腰椎治疗,而后结合病患的腰椎狭窄程度治疗,两周后在此颈椎调整治疗,根据颈椎管狭窄症治疗。
使用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v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最高50 分,最低0 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3]。 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3 个月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int operating agreement,JOA): 对病患的症状、 活动限制情况予以测评,0~29 分,分数低表示功能障碍显著[4]。 对患者实施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治疗后3 个月的腰部JOA 评分对比。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基于患者疼痛感受主观测评,0~10 分,分数高表示疼痛严重[5]。 VAS 评分: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治疗后 3 个月。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ODI 分数、JOA 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中医组分数大幅度提高,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OD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ODI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两周后 治疗后3 个月中医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42.26±3.02 42.33±2.97 0.111 0.912 17.12±3.15 26.13±3.34 13.165<0.001 9.02±2.72 15.11±3.12 9.870<0.001
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VAS 分数下降幅度较大,与常规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两周后 治疗后3 个月中医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9.11±3.12 9.15±3.08 0.061 0.951 16.12±3.15 13.03±3.06 4.720<0.001 24.11±2.72 20.03±1.16 9.256<0.001
常规组患者的VAS 评分降低幅度较大, 与常规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两周后 治疗后3 个月中医组(n=45)常规组(n=45)t 值P 值8.94±1.01 8.89±1.06 0.229 0.819 4.02±0.59 5.34±1.05 7.352<0.001 1.03±0.17 2.17±1.14 6.635<0.001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间盘、关节突,韧带增生,占据骨性椎管内空间, 致使患者椎管相对容积减少,形成相应的压迫症状[6]。 腰椎管狭窄症常规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但是单纯药物与康复训练救治的模式下,效果不突出,患者症状易于反复发展,疼痛及生活功能未得到显著改善。
中医综合疗法主要通过针灸、拔管等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8]。 选用华佗夹脊、八髎等,对患者穴位适当进行刺激,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9]。针灸能够对椎体附近韧带肌肉的功能状态进行调节,扩张患者的血管,对患者血管周围交感神经、神经肌肉兴奋度能够产生调节作用。针对于腰背肌粘连严重者,可用刺络放血拔罐或走罐疗法治疗,改善患者的气血状态[10]。放血拔罐或走罐疗法,能改善椎管狭窄患者病变位置局部微循环状态,使局部神经根血、氧供应增加,促进局部炎症介质与致痛因子转运, 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缓解患者的神经根间歇性疼痛症状。 药熨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打成粗粉,在腰部热熨的方式下,可促进神经内、外水肿的吸收,缓解痛觉神经末梢的敏感状态,提升患者的痛觉忍受程度,且能够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对其症状的快速消失有益[11]。 需要注意的是,药熨期间需要关注患者的感受。温度以患者适应为宜,预防患者烫伤。使用的药物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保证其对皮肤刺激较小,且细致检查病患药熨期间的皮肤状态,询问病患药熨后的感受。若出现过敏、疼痛等反应,则需要停止使用药熨法。适当为患者推拿治疗,能够使患者炎症粘连松解, 改善神经根自由活动能力。
相较于西医治疗的方式,中医综合疗法能够结合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且能够避免长时间用药的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苗泽政[12]在研究报道中,行中医综合疗法的试验组患者,VAS 评分(3.64±0.71)分低于对照组(5.82±1.05)分(P<0.05)。 该次研究中,治疗后两周、3 个月中医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别为(4.02±0.59)分、(1.03±0.17)分,低于常规组(5.34±1.05)分、(2.17±1.14)分(P<0.05)。中医组 VAS 评分降低幅度较大,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中医综合疗法的应用价值。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温和的疗法调节患者的气血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JOA、ODI 评分明显改善, 且优于常规组评分(P<0.05)。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的身体刺激较小,治疗后可快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疼痛评分,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