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长型班集体的思考与实践

2021-09-27 19:00杨晓东
中国德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成长型班集体班级

建设成长型班集体,需坚持系统观念,从文化、机制、活动、评价等层面整体架构推进;坚持长期主义,在动态生成、矫正修复的过程中,由成长走向成熟。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业务,也是检验班主任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新时代的班主任,如何走出传统带班的荒原,走向现代治班的绿洲,是使命职责所在。

一、小学班集体建设中的问题审视

笔者从教二十余年,一直是带班的班主任,见证了很多同行带班的案例,发现不少班级是“长不大”的。根据武志红《巨婴国》一书所说,这些长不大的班级尚停留在“婴儿期”。主要表现在:班风差,班内学生行规守则观念淡薄,上课纪律差,调皮捣蛋的学生多,班主任疲于应付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班格”低,学生不求上进,团结协作意识不强,无集体荣誉感,班级的整体品格、风格低下;“班能”弱,班干部能力弱,班内日常运转管理对班主任依赖性强,组织集体活动不力,在平行班各种比赛中竞争力差。

审视剖析“长不大”的班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迷失。在传统认识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任”,是该班常规事务的管理者,往往以耳提面命、严苛斥责的权威形象示人,于是“管人”便成了班主任的最大职责。事实上,班主任必须还要肩负起育人的根本职责,关心、关爱每个学生,做班集体建设的引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二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缺位。大多数班级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长期服从学校及班主任的命令。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不少班主任认为,学生年龄小,且不会自我管理。有些班主任意识到了这点,准备放手,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提升。当班主任占据主导地位时,学生便会产生“搭便车效应”,导致其在整个体系下缺乏主动性或者干脆袖手旁观,班集体意识得不到强化,学生依赖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三是未来视角的缺失。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班集体建设亦是。目光短浅、短视的班主任,只看到眼前的摊子,班级管理缺少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架构,走一步看一步,更致命的是,把学生、班集体物化,目标走向“划一”,手段趋向“规制”,逐步消磨了学生和班集体的生命灵性。

二、让“成长”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价值

班级是慢慢“长大”的,需要有摸爬滚打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从学生维度来看,他们都处在不断成长的路上,从幼稚到发育再到成熟,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变数;从班集体建设角度来看,从组建到磨合再到融洽,最后达至浑然一体的境界,班级同样也有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应以成长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班集体,把“成长”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价值。

所谓成长型班集体,正是基于这种生命视角:不仅班内的每个学生获得自主自由的成长,班集体也同步成长,而且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性也日益成熟。

(一)聚焦健康完整成长的学生培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组织,是满足学生个体心理需要的场所,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成长型班集体旨在促进学生成为健康完整的人,包括身体的成长、心理的成长、思维的成长、能力的成长、精神的成长等。比如思维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勇于面对挑战,乐于接受批评,努力奋斗奋进,而非畏葸不前、患得患失、自我设限。

(二)聚焦自我生长功能的班级治理

成长型班集体的驱动器来自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治理机制。在平等、民主、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学习、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学生在规章制度引领下,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自主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激活班级活力。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管理和接受管理,由“他律”到“自律”再到“律他”,真正实现自我教育。

(三)聚焦契合时代发展的班主任角色转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长型班集体建设的基础。一是做导师型班主任。改变传统管人、管事的角色,做学生学业的导师、心灵的导师、生涯规划的导师;学会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做学生统筹规划的组织者、引路人。二是做开放型班主任。坚守儿童立场,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尊重差异,呵护个性,善于挖掘、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宽容,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三是做研究型班主任。研究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发展;研究活动,深思细谋,精心组织;研究自我,不断反思,勇猛精进。

三、成长型班集体建设的路径探寻

建设成长型班集体,需坚持系统观念,从文化、机制、活动、评价等层面整体架构推进;坚持长期主义,在动态生成、矫正修复的过程中,由成长走向成熟。

(一)打造激励成长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和教育功能。一是以班级精神指引人。笔者新带的班名为“小鲤鱼”,由师生共同参与筛选研讨确定而来,其意为自强不息、力争上游,激励学生每天向上一点点。这样的班级精神如盐溶水般渗透到班级中,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学生成长。二是以班级环境熏陶人。班徽以小鲤鱼跃龙门为徽标,在班级大墙悬挂“每天向上一点点”的显目大字,配上与“向上游”有关的诗句名言,用小鲤鱼内在的精神特质引领学生的成长。三是以班级制度激励人。班级规则、制度以学生自我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个性、心理健康为核心,由班级共同体共同制定相关规则,内容中既有规矩,也有自我全面发展的行为约束。规则的制定是学生智慧碰撞的结晶,并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不断动态更新,激励学生向上发展。四是以和谐关系凝聚人。开展团建等集体活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心理相融、和睦相处,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自主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班集体的成长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二)构建自主成长的治理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目标。一是自治结构。笔者改变传统的班干部模式,以“小脚丫”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名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合理设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民主竞选的方式推选学生到相应岗位,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唤醒学生内在的激情与责任感。二是规约运行。班级自治模式构建后,先由岗位组长在小组内进行小组规约,然后设计小组名片,制定小组治理制度,最后进行民主投票,使学生在自主管理、参与班级自治时有章可循,做到有步骤、有内容、有标准。三是放扶结合。学生自管,并不意味着老师放手不理。笔者每月在班级中召开一次“畅谈会”,及时给学生指点管理方法,完善制度,改进措施,通过“牵手—手拉手—放手”方式,让学生自主管理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三)开展赋能成长的班级活动

活动品质直接影响班集体的生命活力和学生品质养成。一是指向学生终身的发展。哪些素养是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呢?比如爱阅读的习惯便是。笔者以六年为整体视角,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低段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中段重在阅读策略的运用,高段重在阅读品质的培养。二是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比如,开展“走近最美温州人”STEAM项目化学习,每人承接不同的任务,进行专题采访、采访稿撰写、美篇剪辑、活动总结汇报、电子报刊制作等,在整合创作与自主合作中,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三是活动的序列化、课程化。班集体活动不应是零碎和随意的,形成课程体系才有其特定的教育价值。比如,笔者开发的“十周岁活动”班级育人课程,举办的“十公里毅行”“护蛋”“城乡同学手拉手”“小鬼当家”“少年立志强”等系列活动,学生在多维度的体验活动中,感悟生命精彩,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四)完善导引成长的班本评价

评价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动力。一是全员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评奖的机会。比如,每学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与活动,給自己设置奖项,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特别是困难生也有了成功和表现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二是多元性评价。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信息,由学生本人、家长、同学、老师、社会等进行多主体评价。比如班级的“闪耀之星”分为“悦己之星”“自理之星”“坚毅之星”“合作之星”“感恩之星”等,先由学生确定本学期想追求的目标,自己申报项目,继而采用“自评+他评”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用接纳、辩证的眼光认识自己和他人,这样的评价就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盏灯、一束光。三是过程性评价。用“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点滴表现,评价成长进步程度。比如,班级志愿者服务评价,开学初每个学生申报一个服务岗位,填写服务项目、类型、频率及评价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必须记录服务时间、服务项目,再由评价人填写服务评定和建议。期末,根据一学期的服务情况,教师通过各种“名号”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还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杨晓东,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成长型班集体班级
班级“无课日”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