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油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09-27 03:19王河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白粉病病菌

王河泉

一、危害现状

油菜白粉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油菜白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油菜白粉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为害植株的叶片、茎、花和角果。在北方冬油菜种植区,当高温、多雨田间湿度较大时,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与传播。时晴时雨、干湿交替的气候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病情扩展,发病较重。发病时植株由于病菌的侵入,会造成功能叶片枯黄,植株提早衰落,导致油菜成熟度差,籽粒细小,降低千粒质量,影响产量及品质。油菜白粉病发生时,一般会造成减产15%~20%,受害严重时减产在50%以上。做好油菜白粉病防治是获得油菜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并加强油菜白粉病的防治工作。

二、发病原因

油菜白粉病是由十字花科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真菌。在北方冬油菜种植区,油菜白粉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成为翌年的最初侵染源。在显微镜下观察,闭囊壳呈聚生或散生状,扁球形,暗褐色,直径为88~125μm,闭囊壳内含5~7个子囊。子囊呈卵形或扁卵形,多具长柄,少数无柄,子囊内含有子囊孢子2~8个。子囊孢子呈卵形或扁卵形,黄色,有的具有油滴状物质。病菌的子囊孢子会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柱状形。当条件适宜时子囊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过传播侵害油菜植株,使植株发生白粉病。

三、发病症状

油菜白粉病在油菜的全生育期都会发生,会为害植株的叶片、茎、花和角果。病菌入侵后植株体内营养被病菌吸收,造成植株体内的代谢发生紊乱。最终导致叶片、茎干、花、角果等发育受阻,严重时植株干枯死亡。病菌最初侵染叶片,发病时大多从下部叶片或外层叶片开始,叶片正面产生少量白色粉斑,逐渐向上部叶片或内部叶片蔓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更多的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这是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病情的加重,白粉逐渐布满叶片的表面,扩大后连成一片,导致叶片褪绿、黄化、早枯。该病主要发生在花期至成熟期,该病除为害植株叶片外,还会为害植株的分枝、主茎、花和角果。在开花后至角果灌浆期,当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病害发生传播加快。发病轻时植株的茎秆、花、角果等部位出现少量的近圆形白色粉斑,使植株的生长、开花不正常,角果稍微变形。发病重时,白色粉斑会布满植株叶片、分枝、主茎、花和角果表面,开花受阻或不能开花,授粉不良。病菌为害角果,导致角果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籽粒瘦瘪或不结子。病情严重时茎秆也会布满白色粉斑,导致植株褪绿枯死,造成绝收。

四、发病规律

(一)侵染循环

在北方冬油菜种植区,白粉病侵染循环方式为:菌丝—闭囊壳—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菌丝。病菌在夏季、冬季主要以闭囊壳形态在病残体上休眠越夏、越冬,秋季播种后或翌年春天气候适宜时成为该病的最初侵染源。当温度、湿度适宜时,闭囊壳萌发产生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囊孢子释放出来,借风雨传播。子囊孢子萌发出芽管,遇到油菜植株从表面侵入,再产生菌丝体附生在表皮组织,将吸器插入植物组织吸取营养,进行侵染。植株发病后,发病部位的菌丝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为害叶片、茎、花和角果,导致白粉病流行。发病后期菌丝体中长出暗褐色小粒点,即病原的闭囊壳。

(二)病害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相关研究显示,油菜白粉病菌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高。分生孢子在10~30 ℃均可萌发, 适宜温度为15~25 ℃。相对湿度在25%~85%发病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随湿度增加发病速度加快,湿度越大,病害流行越严重。湿度<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引起发病,发病的湿度范围较宽,这也是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

(三)病害与降雨量的关系

在北方油菜种植区,白粉病的发生是从闭囊壳、子囊孢子开始的,子囊孢子只有在饱和湿度下才能形成,高湿条件下才能释放。一般情况下春季降水较少,相对湿度较小,如果当年雨水多,相对湿度大,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菌的侵染和病情扩展,发病较重。时晴时雨或高温、高湿交替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病情扩展,发病重。

(四)病害与种植方式的关系

据相关调查,连续种植油菜3年以上的地块,或者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通常发病较重。播种时未经选种及药剂拌种处理,种子带菌,发病较重。播种量过多、群体密度过大,株、行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易发生倒伏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油菜残渣而带菌,发病重。发病的油菜田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将增加田间病菌数量,导致发病率较高。地势低洼、湿度过大的油菜田,一般情况下发病较重。偏施氮肥,缺施磷肥、钾肥、硼肥的地块,植株长势较弱,容易发生白粉病。

五、防治措施

(一)清理大田

播种或移栽前,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可深翻土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数量。

(二)施用高温沤制的有机肥

施用高温沤制的腐熟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对于发病严重的油菜田,尽量避免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将油菜秸秆进行高温沤制以减少田间病源数量。

(三)选用抗病品种

油菜播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当地抗白粉病的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

(四)进行苗床、种子处理

油菜采用直接播种方式种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10%的盐水选种,除去漂浮起的带病种子及病菌,选好后的种子晾干播种。油菜直接播种时可选用包衣的种子,如果种子未包衣,可采用药剂拌种。用种子质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减轻该病害的发生。油菜采用育苗移栽种植时,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壤,晒土14~21 d。育苗时,进行选种和种子处理,以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油菜前喷施1次除虫灭菌剂,移栽后用药土覆盖,这是预防油菜白粉病的有效方法。

(五)实行轮作

将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每3年轮作1次,可以减少大田病原菌的数量,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六)合理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精准施肥。增施磷肥、钾肥、硼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害能力。重施基肥和苗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避免薹花期大量施用氮肥造成徒长倒伏。

(七)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

幼苗健壮可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沟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适时播种、移栽,移栽时剔除病菌苗、弱苗,保留壮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疏苗。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干旱时及时灌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八)药剂防治

对油菜白粉病要早防早治,在发病初期及時进行药剂防治,控制该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减轻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当病株率在15%以上或病叶率在5%以上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于达到防治标准的发病田块,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根据病害发生的不同情况,每隔7~10 d防治1次,连防2~3次。防治时不同的药剂需要更换使用,以减轻病害的耐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白粉病病菌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