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生活化延展

2021-09-26 06:19陈叶青
新校园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风屈原家乡

陈叶青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宽度和广度,让传统与现代在生活化课堂中巧妙对接。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认识和感知能起到感染和同化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环境教育直观、形象、感染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感受、理解、认同传统文化。

1. 巧妙运用教具

在上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时,教师出示传统游戏中的小木棒、铁环、高跷等,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教师再讲解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些教具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追忆,加深了其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2. 精心创设环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改变教室环境,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门上贴春联和“福”字,一起剪窗花,教室里挂起拉花、气球,黑板上写上春节的祝福语,播放春节的音乐。整个教室充满浓浓的节日氛围,勾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

3. 媒体再现情境

有些民风民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怎样把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展示给学生呢?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讲到传统的地方美食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介绍的形式,再现猪油米花糖、肉松、麻花、米豆腐、酥油茶等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

二、开展生活化的活动体验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课堂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一定是从生活中来,如果脱离了生活,那就是纸上谈兵。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介绍了不同地方的景物特点,有草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海边、城市等。我校学生来自中国的多个省市,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在教学中,我让他们回忆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然后进行梳理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真正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怀。

2. 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并且乐于体验参与的环节。在教学“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学生对于家乡的美食特别感兴趣,他们带来了很多家乡的特色食品,有云南的酥红豆、四川的牛肉干、天津的麻花……学生介绍小吃的特点、材料、制作方法,说说食品的味道,聊聊自己家乡还有哪些特产。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介绍、品尝、交流、创作等方式,对各地的传统美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这样的课堂开放、自主、快乐,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对于我国悠久的美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3. 教学时空开放化

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地域资源,挖掘符合学生学情的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校外空间。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民风民俗的了解,我根据学生的家乡将其分成几个研究小组,然后指导他们搜集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研究方法可以是网上搜集资料,也可以是向父母长辈请教,还可以实地考察,最后把研究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以及精神实质所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设计生活化的模拟对话

1. 与古人对话

歷史名人如天上的群星,熠熠生辉,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端午节前夕,我在课堂上介绍了节日的来历,学生特别崇敬屈原,并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屈原的资料。我在充分做好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与屈原的模拟对话。学生主要从屈原的文学成就、爱国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刻的对话。在一次次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下,学生深刻感受到屈原对楚王的一片赤诚之心,也体会到国破家亡后屈原宁死不屈、投身汨罗江的爱国情操。

2. 与未来的自己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让学生与未来的自己对话,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富起来强起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最后两个篇章“走进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整合起来,以“与20年后的自己对话”进行思辨和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较强的思想性,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将其内化为思想,外化于行动,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亘古绵延。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猜你喜欢
民风屈原家乡
屈原之死
多彩民风
屈原送米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