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2021-09-26 01:14楚国清
关键词:树人立德思政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和主题。新时代高校要立足党和国家、高等教育、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遵循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辩证法、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等核心要求;要通过统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体美劳”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关键举措,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24917(2021)03000106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27,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32,立德树人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和主题。这既定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也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的新使命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何以立德、何以树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秉承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这一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建设一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鲜明价值导向和根本评判标准。必须从党和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层面、学生成长层面等多个维度,分析把握立德树人成效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和遵循。

(一)立德树人成效事关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

从党和国家层面看,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最大体现就是服务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3]。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建党百年来,中国高校立德树人卓有成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376-377。这“四个服务”为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代高校要深刻把握“国之大者”,毫不动摇地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围绕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高质量立德树人成效服务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立德树人成效事关高校立身之本

从高等教育层面看,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最根本体现就是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在这一重要论断中,“社会主义”是定语,是对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我国高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坚持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国情,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培养出一流人才,才能够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新时代高校要始終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确保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647,而“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2]647,以确保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立德树人成效事关学生成长成才

从学生成长层面看,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5]358。从在五四运动中作为一支富有朝气的有生力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开始,青年学生便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评价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6]9。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8]新时代高校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核心要求

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內容。新时代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必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核心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把牢方向、围绕中心、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方向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关系教育事业兴衰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如果在办学方向上走偏了,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就会误入歧途,办学治校就会犯颠覆性、历史性的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中,旗帜鲜明地阐释了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问题,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4]377,“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9],“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377,等等。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重要方面。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放在首位,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切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张考卷。

(二)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辩证法

纵观近千年的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从未改变、从未动摇。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认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10]。高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中,对高校人才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4]377“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3]等等。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必须把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核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遵循人才培养辩证法和人才成长根本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共同任务。只有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在思想上行动上形成协同育人自觉,汇聚协同育人合力,才能真正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4]376“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9]等等。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必须把立德树人的贯穿融入作为基本要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激活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等育人关键要素,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夯实工作基础,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要求、工作载体、协同机制等,逐步形成自觉立德树人的育人文化。

三、统筹把握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举措

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代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统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体美劳”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关键举措,推动立德树人形成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11]2。一是要着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职责,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根本保证。二是要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把握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认同,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三是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第一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要求,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政治,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二)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制度保障。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连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具体育人实践的桥梁和通道,属于重要的制度范畴。长期以来,立德树人始终都是我国教育制度設计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顶层战略,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但是,现在高校还存在一些影响立德树人落实的现实问题。例如,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被变通执行,学术不端的问题屡禁不止,热衷校外走穴的现象仍未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时常出现,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诉求无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关系疏离、错位、扭曲等问题仍待解决,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立德树人的指挥棒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必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动立德树人形成新的生动实践,提升育人成效。一是要建立立德树人组织领导机制。2021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仅明确了“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11]7,还规定了“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1]17。这是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具体体现,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立德树人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立德树人具有系统性,立德树人成效受系统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离开协同配合,任何单向线性的育人举措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在校内推动校院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教师与辅导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协同等,凝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逐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校外积极推进学校与家庭、行业企业、社区等的合作,深入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三是改革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科学把握“破五唯”精神实质,落实相关要求,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导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三)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具有政治引导、塑造价值观、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等重要功能,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三进”的重要渠道,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信心,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着力从学理上把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讲彻底、讲透彻,增强对新思想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坚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立足世界百年变局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把握思政课的职责使命,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打好组合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是要坚持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体现。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努力讲好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十四五”规划等“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关注社会中感悟真理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奋进新时代。

(四)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12]。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一项重大创举,必须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推动实践。一是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新鲜事物,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已经在高校和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了重要共识,并被纳入了高等教育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但围绕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课程思政中的科学范畴、学理基础、评价机制等问题亟须在理论上作出回答。二是要深入推动实践探索。从整体层面上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融会贯通,但从细节点上看,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普遍存在。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努力把“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12]的要求落实到位,夯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总体格局,切实发挥好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作用。三是要深入探索成效评价。“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12]课程思政建设不是轰轰烈烈的活动,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要把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纳入高校教育评价改革,整体谋划、整体部署,探索建立健全成效评价体系和机制。

(五)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目标要求,要在坚持“五育并举”的前提下,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合力。一是要加强学校体育。“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提升、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要大力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坚持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深化体教融合,努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二是要加强学校美育。美育的本质是人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14]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立足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美育特点,推进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三是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以亲身实践为主要方式,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是新时代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3]。立德树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与引领示范,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建设新时代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代教师的首要素质,要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教师价值判断选择能力和育德育人能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二是要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师德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立身之本,要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创新师德教育、管理、考评方式,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三是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是新时代教师的育人核心能力,要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完善教师培训、研修、激励、督导、保障等制度,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8]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

[9]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10]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5—16期。

[1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1年印发),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年版。

[1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提质的意見》,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005/t20100531_88539.html。

[14]《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 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人民日报》2018年8月31日。

A Vigorous Promo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A Study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Moral Education

英文作者CHU Guoqing

英文作者单位(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New Era,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the theme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tak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as the basic standard to examine all 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universities to study deepl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moral education, to grasp the core requirements of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of universities, adhering to the dialectics of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integrates educating people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dhering to making moral education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such key measures as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mproving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moral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eep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an allround wa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esthetics and labor”,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责任编辑孙俊青编辑)

[收稿日期]2021-06-07

[作者简介]楚国清(1965—),男,河北武邑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思政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