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2021-09-26 01:14丁兆明周月朋冯爱秋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丁兆明 周月朋 冯爱秋

[摘要] 青年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伟大目标筑牢了强大精神支柱,凝聚了源源不断的青春伟力,保证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百年历程证明,党对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内容,必须坚持把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坚持把共青团作为重要抓手,必须坚持把引导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这些经验对做好新征程上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凝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好、发展好。

[关键词]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历史进程;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21)03003010

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承担着宣传动员和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凝聚青年力量,推动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等重要任务,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范畴。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在无数信仰的激烈交锋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奠定了根本前提。历经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及时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动员青年、引领青年、激励青年,不断增进广大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筑牢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一起接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考察百年历程,探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对做好新征程上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凝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发端与展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萌芽发端,并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后,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探索展开,开创了党用马克思主义动员和教育青年,促进青年政治觉醒、提升青年政治觉悟的历史,用崇高理想和信仰动员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革命洪流。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和兴起推动了中国青年这个新的社会群体的迅速崛起,“是中国青年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诞生的标志”[1]17。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除陈腐学说之囹圄”[2],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长期禁锢青年思想的闸门。五四时期,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出现,中国早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展开激烈论战,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一大批优秀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定了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性质

政党的意识形态,就是政党关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系统的思想、见解和理论,特别是关于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的理论和见解。这既是一个政党团结凝聚力量的目标和信仰体系,也是一个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争斗的最近状态”,并将其作为“收纳党员之标准”[3]485-487。1921年7月,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等纲领,规定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宣传工作,要成立工人学校,“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要成立“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实现共产党的思想”[3]1-5,等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便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政党,其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完善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规定了核心内容

只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才能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就不会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和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早期,中国共产党还很不成熟,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先后犯了严重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错误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也使以此为指导开展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背离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中国革命形势和实际问题,努力创建能够具体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系统阐释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此后,他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5]。1945年4月,这一科学革命理论在党的七大上被以“毛泽东思想”的形式写入新党章,“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6]。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坚决克服“左”和右的错误,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7],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推动革命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1942年2月,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次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创立了党的集中学习教育的先河,是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对加强抗战时期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青年团组织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专门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团组织的缔造者、领导者。1923年6月,中共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青年团对于青年学生应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进而为主义的宣传,应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引导青年学生到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3]265。同年8月,青年团二大明确规定,“教育工作是本团根本工作之一,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8]。在曲折的革命斗争中,从社会主义青年团到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抗日救国青年团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青年团组织逐步摆脱了党的“左”和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克服了“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的错误倾向,真正成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坚决地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先进青年们的群众性的组织,是党去团结与领导广大青年群众的核心,是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的学校”[9],要对团员和青年群众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党和人民政府号召的各种运动。中国青年团组织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紧紧围绕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了青年的政治和思想觉悟,成为广大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

小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明显的运动性和斗争性。在不同革命时期,党分别通过军队、工会、农会、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军人、工人、农民、学生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宣传,“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10],提高了广大青年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此外,探索创办高等学校成为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革命骨干的一种重要方式。土地革命时期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和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泽东干部学校等,坚持“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11],着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爱国青年,有力地促进了这一时期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为后来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积累了重要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与失误

这一时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是党的主要工作。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党的执政初期取得了成功实践,用毛泽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对国际国内“反修防修”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致使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出现了严重失误,在前进中遭遇挫折。

(一)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根本政治和经济基础,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新中国刚刚成立,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非常复杂,无产阶级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共同存在,斗争十分激烈,在全国进行包括青年在内的全民性的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人们提高政治觉悟,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化,是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现实课题。从1950年5月开始,中共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整党整风运动,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保证了作为执政党的纯洁性,大大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准备了条件。同时,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要求“必须经常向各界人民正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目前的各项主张”[12]。针对青年,团中央先后创办了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报》等,紧紧围绕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特别是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地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问题”[13],“使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国内树立了压倒一切的优势,使资本主义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批判”[14]。此外,团中央还积极组织全国广大青年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活动,“把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5]190。

(二)党的极“左”思潮的蔓延致使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前进中遭遇挫折

党在执政初期,强调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先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强调“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16],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指明了方向。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通过开展以基本理论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奠定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原本着眼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整风运动演变为具有“对敌斗争”性质的反右派斗争,原本要求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转变为“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战争和政治战争”[17],“左”倾错误思想不断滋生蔓延,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青年意識形态教育“左”的错误倾向日趋明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被确定为当时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正确的思想观点、政策主张、做法以及艺术和学术上的不同流派、不同观点,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反对,当作阶级斗争动向来批判”[15]199,大搞“黑线专政论”,“政治冲击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等极左思想严重恶化了党的政治生态。共青团组织在“文革”中遭受严重摧残,团中央书记处被改组,中央团校停办,《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相继停刊,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严重偏离了正确方向。

(三)高校开始成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旧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接管和改造,并仿效苏联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前7年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9倍”[1]252。高校在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决定在有条件的高校重点试验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和机构,“以加强政治领导,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建设”[18],为对青年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一切教育行政机关和一切学校,应该受党委的领导”,“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这一制度为党在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但在“文革”期间,高考招生制度被废除,高校领导体制被调整为“党委领导下的以工宣队为主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党在高校的领导被不断弱化甚至取消,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遭受严重挫折。

小结: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是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一方面,军队政治工作体制在全国普遍推广,《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等相继出台,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增强,为保卫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极左思想蛊惑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将广大青年引入了一条充满斗争、充满疑虑的迷途,饱经伤害与磨难。同时,广大青年在动乱中也逐渐学会了理性思考,并与一些极“左”的观点、思潮和活动进行了英勇抗争,为后来开展拨乱反正,开启意识形态教育新篇章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修正与完善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大潮中探索前进,重新校准了正确政治方向,克服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经受住了东欧剧变的冲击,并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青年力量。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校准了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方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破除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重新恢复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强调“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20]150,为新时期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21],这对推进新时期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结合对时代特征和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不断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相继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被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与核心内容。与此同时,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系统全面整党的基础上,提出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突出位置上,扎实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集中学习教育,有效带动和推动了新时期不同阶段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内容

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中,党总是根据青年特点,适应实践发展需求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和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姓资姓社”、1989年的政治风波等问题,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宣传教育,强调“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0]164,要“在青年学生中加强国情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15]268,引导广大青年确立科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则主要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主题而进行,开展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宣传教育,强调要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22]。与此相适应,为了扎实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条战线都出台了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制度,对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作出了相关规定,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加强。

(四)高校成为新时期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全国高校只有598所,在校生85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1%。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把教育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推动高等教育驶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1 396所,普通本专科招生3205万人,在校生达到903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历史性地进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2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 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在校生达到2 3913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0%。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对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成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中之重。自1989年开始,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高校确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从“98方案”到“05方案”,思政课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一级学科,人才培养层次不断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渠道、科学的学理支撑以及坚实的人才保障。此外,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在改进中加强,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据统计,2005年之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呈现出均衡发展,稳步上升的趋势。“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24]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扩大为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可学可及的榜样。

(五)共青团工作的不断加强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共青团工作得以逐步恢复,并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加强。1978年10月,团的十大强调,共青团要适应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摈弃“以阶级斗争为青年的主课”的“左”的观点,理直气壮地把学四化、干四化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主课,教育引导青年从以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到以参加生产建设为主,努力“争当长征突击手”“争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为共青团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指明了方向。此后,共青团紧紧围绕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任务,先后制定了相应的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始终是共青团的首要任务,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起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

小结: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经过拨乱反正之后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进一步增强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阐释力;二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常态化不断推进,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导向更加明确;三是高校在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创新局面。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指导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重要问题,排除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进行了澄清,在全党全社会统一了思想认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后,这一重要思想先后被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指导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13年以来,党内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为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改进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使命任务、工作要求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直接依据和素材。经常性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例如,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对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的主题性学习宣传教育等,为开展不断线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机制保障。开展学习宣传教育的理论素材空前丰富,既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辅导材料,也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系列论述摘编,以及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专题著作,更有最权威的学习材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三卷。同时,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融媒体建设取得重大推进,网上舆论工作实效性显著增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政治和情感认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重要抓手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5]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 002万人,普通本专在校生3 0315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26],保持持续上升态势。高校在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中所占群体规模和重要程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为新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先后召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在改进中加强。此外,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形式的课程思政,在全国掀起建设热潮。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所有课程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优化课程内容供给,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开展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共青团的改革创新为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增添了新动力

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主题。2017年4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管青年”原则,并将“青年思想道德”列为青年十大发展领域之首,规定了“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的发展目标,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创新指明了重要方向。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27],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要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创新提出了根本要求,为共青团开展好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小结: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任务更艰巨,形势更复杂,但有利条件也越来越多。从艰巨性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和平演变,用意识形态偏见打压和污名中国之势愈演愈烈;从复杂性看,新时代万物互联,各种思潮激烈碰撞,青年一代的思想主体性更强,传统的意识形态说教已经难有实效;从有利条件看,置身世界百年变局,面对新冠疫情考验,新中国70年创造的“两大奇迹”和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等,为开展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五、党的百年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8]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教育青年,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汇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上,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同时,正遭遇西方在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支配下疯狂地联合围攻、阻遏和打压;在互联网、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死灰复燃,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肆意歪曲历史,攻击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广大青年成长过程中面临学习就业、健康婚恋、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困惑和压力,等等。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对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必须从建党百年来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9]20。建党百年来,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是党成功领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动员青年提高政治和思想觉悟,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积极投身革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手段。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坚强有力,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就成效显著,青年运动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弱化退步,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就偏离方向,青年运动就失误受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领导遭到嚴重破坏,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政治运动,严重偏离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党的领导的弱化,四项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彻底贯彻,思想战线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泛滥,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严重冲击。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不改变,才能确保党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地位和基础不动摇,才能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青春力量不减弱。

(二)必须坚持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30]。建党百年来,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和动员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对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带领广大青年通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并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带领广大青年永立时代潮头,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新时代,必须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目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塑造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筑牢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新时代中国青年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三)必须坚持把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31]。建党百年来,党始终重视通过创办教育的方式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培养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需要的大批青年人才。从建党初期的干部教育机构开始,党便开始了对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历经百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实践相结合,创办了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青年学生已成为我国青年群体的主体;另一方面,高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青年学生成为各种敌对势力竞相争夺和拉拢的重点对象。因此,必须把高校作为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领域。一是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高校党委要着力抓好政治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二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其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要探索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认真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启迪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三是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四)必须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7]。建党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并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促进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不愧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不愧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在新时代,要把共青团作为对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青年运动方向和时代主题,把政治性作为共青团改革创新第一位的要求,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遵循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中国梦筑牢广大青年的共同思想根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牢把广大青年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同时,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培养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努力提升他们在同广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做好意识形态教育的本领。

(五)必须坚持把引导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9]70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扛在肩上,作为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团结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力量。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口号、僵化的教条,要努力把意识形态教育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担当时代责任、承担历史重任。在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党的伟大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破坏者和掘墓人;同时,还必须把对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起来,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参考文献]

[1]李玉琦主编:《中国共青团史稿》,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2]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主编:《新青年(第二卷)》,中国书店2011年版,第11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47页。

[6]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2页。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8]转引自张宝明主编:《中共早期期刊历史谱系》上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6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一九二一——一九七五)》,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8页。

[1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7页。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页。

[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59页。

[15]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4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31页。

[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5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88页。

[1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0页。

[1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9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6页。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0页。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页。

[23]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308/t20130816_155798.html。

[24]杨晨光:《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251万  5年来人数稳定上升》,《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1日。

[25]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26]张烁、丁雅诵、吴月:《教育强国 阔步前行》,《人民日报》2021年6月23日。

[27]新华社:《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人民日报》2018年7月3日。

[2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2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3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9页。

Historical Process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the Youth in the Past Century

DING Zhaoming, ZHOU Yuepeng, FENG Aiqiu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youth are the commandos and new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the 100year historical process of leading th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consistently appli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development to educate youths on socialist ideology, guided the youth to strengthen their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supported the CPC leadership and Chinas socialist system. The CPC has built a strong spiritual pillar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goal of saving, rejuvenating, enri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gathered a steady stream of youthful strength, and ensured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cause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ith successors and prosperity. The 100year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the Party must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s the core conten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top priority,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We must continue to guide young people to continue their struggle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as our focus and goal. These experien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young people on the new journey, and to the youthful strength to realize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national renewal. We must hold on to these experiences and develop them in new practices.

Key words:you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historical process; basic experience; Marxism

(責任编辑孙俊青编辑)

[收稿日期]2021-05-20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加强中国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项目编号:19LLKDB04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M202011417001);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项目“百年大党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1ZZWM013)。

[作者简介]丁兆明(1979—),男,山东日照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通讯作者:周月朋(1975—),女,黑龙江肇源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冯爱秋(1971—),女,河南焦作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研究室综合科科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历史进程基本经验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变革的分析
对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美国师德建设的历史进程、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