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丰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的教学研究始于 21 世纪初,本课程体现了新课标改革的指导方向,立足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课程的发展还融入立德、育智、健体等方面的要求。通用技术不仅仅是围绕技术领域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劳动意识等方面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本文通过简单回顾通用技术学科在我国开设的历程,初步总结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对学科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
关键词:通用技术 技术素养 基本趋势 未来展望
通用技术是在 21 世纪初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技术类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学生培养教育的新要求。在普通高中阶段,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且具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也是本课程设立的重要目的。本文通过简单回顾通用技术学科在我国开设十余年的历程,简单总结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当下教育政策的最新要求,对未来学科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和设想。
一、通用技术课程发展的趋势
1. 技术类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兴起,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引领着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改变,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将引起人类与技术关系的革新。随着技术的推陈出新,可以预见,技术不仅仅是价值中的器具和工艺,其将成为具备一定方向性、价值观、道德力的物性系统。面对日益复杂的技术世界,教导学生如何更加理性、更富道德、更有智慧地使用技术、选择技术、参与技术互动, 是我们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使命。技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的经济属性和工具价值,还要让其感受技术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能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技术。
2. 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在技术教育中得以体现
随着对技术认识的日益深化,其认识论价值、文化属性、实践品格、综合能力等教育价值被逐步挖掘,技术课程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技术素养的同时,立德、育智、健体等方面的培养也在加强。学习技术课程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和劳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 力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勤俭节约、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必然会伴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的融合,最终实现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 课程的实施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目前通用技术在不同区域的实施在质量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早在 2004 年,通用技术就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开始试验。课程教学试验过程中,虚化、窄化、泛化现象多有发生,课程开设、实施得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客观存在。随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颁布,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了新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给予课程实施新的指引,教学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对教研部门、普通高中和任课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 年秋季开始,全国多数省份都开始使用 2017 年版课程标准对应的新版教材。为应对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浙江等省份将通用技术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省份也在为通用技术学科进行学业水平测试进行着周密的筹备工作。从各地的具体表现来看,不仅在教师培训、教研方面加大了力度,课程开设时间安排、教学培训指导等也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措施;整体开课率在不断攀升,教学研究氛围不断向好。可以预见,通用技术的课程实施将在“开得了”的基础上向“开得好”不断迈进。
4. 学业评价体系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新增了学业质量的要求,提出了学业质量的水平等级。以技术类学科的教育特点为依据,通用技术学业质量的五级水平体系的建立,明确划分了课程目标和内容,并在实施建议部分强化了“教学与评价建议”,新增“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为本课程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短期内,我们还要围绕通用技术学科考试这一“指挥棒”,培养以核心素养引领的学科综合性评价和等级性评价体系;从长期看,通用技术学科的评价方式将更加多元化,评价手段更具现代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教育测量中,将会推动评价系统的更新。可以期待,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业评价将会在教育与评价、过程与结果、工具性与发展性、书面考试与操作考试、合格性评价与等级性评价的统一性之间架起探索的桥梁。
二、通用技术课程发展的未来展望
1. 技术类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科技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 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引领作用, 而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的培养也必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 21 世纪初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具有历史性的突破,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成为必修课程,为学生形成技术素养奠定了基础。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从国家标准层面,技术类课程还缺乏中小学阶段的支撑,特别是通用技术学科,由于缺乏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衔接,学生缺乏系统知识的积累,使得授课面临巨大的困难。随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相关课程指导意见的陆续颁发,我们看到了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一个更趋完善的技术课程体系即将形成。
2. 学科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有效加强
现阶段,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通用技术也是如此,而课程质量的提升更加有赖于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的教师队伍。在近二十年的课程发展过程中,一部分通用技术教师得到了成长和锻炼,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据有关调查报告统计,我国现有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劳动技术、科技创新教师队伍转型,近年来补充了大量具有物理学科背景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本学科未来发展的潜力。目前,我国仅有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较少师范类院校开设了通用技术教育专业,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对于专业教师的需求。从相关文件解读来看,未来一段时期, 国家仍有望采取切实措施,以专项支持或加大培训投入等多种方式鼓励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积极开设技术教育专业,以期从源头解决通用技术教师供给的问题。同时,通用技术学科开设十余年所积累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了学科课程论、教学法的归纳和提升,为通用技术教学专业化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支撑。
3.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造与升级
技术类课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技术的不断演化。当下,智能制造、物联网、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技术发展和突破,使得传统技术应用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同时,技术的快速变化让一些制造行业产生了技术性实业,许多人工操作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就通用技术学科而言, 其课程的学习要素、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会更加趋向于将理念转化为方案和物化产品的能力,综合应用科学、人文、社会、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碎片化知识经验形成结构化设计与应用的能力,采用技术工具进行自我学习、共享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知识灌输式课堂教学将极有可能被新的教学模式取代,学生将会被要求应用开源工具、自制工具、共享平台完成课程学习,普通高中也会更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形成联动或衔接,融合创新更多的课程实施模式。
参考文献:
[1] 罗立斌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剖析与应对措施 [J]. 电子制作,2016(14).
[2] 游妙姿 .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考试周刊,2018(49).
[3] 李鹏 . 评价改革是解决教育问题的“ 钥匙” 吗?——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效应看如何反对“五唯”[J]. 教育科学,2019(3).
[4] 李萍 .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索 [J]. 新课程(下旬),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