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乐
摘 要:保罗·欣德米特是德国优秀的作曲家,他对于中提琴的理论探索提高了中提琴的演奏水准,其音乐创作深受巴洛克时期对位音乐的影响,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巴赫”。《天鹅转子》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中提琴作品之一,该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技巧,每个乐章均以古老的民歌为基调,无论是旋律还是和声、配器,都凸显了欣德米特高超的技术。因此,直到今天,该曲仍然是中提琴独奏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文章针对《天鹅转子》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欣德米特;《天鹅转子》;演奏技巧
欣德米特是德国作曲家、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指挥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音乐思想与音乐创作对现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欣德米特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体裁不同的作品,其中中提琴音乐作品的比例相当大。欣德米特是一位出色的中提琴演奏家,他自己所有的中提琴作品都是由他首演。《天鹅转子》又名《手摇琴艺人》,因为天鹅转子即手摇风琴师,应用的是乐曲最后一个乐章所用的民歌的名字,该曲是欣德米特于1935年为中提琴和小型管弦乐队创作的协奏曲,也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首作品。其副标题为《中提琴与小型弦乐队的古老民歌协奏曲》,乐谱上标明了欣德米特的注解,即“在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漫游的音乐家,一同歌唱、一同跳舞……他以丰富的想象自由地幻想着,以高超的技艺自由地即兴表演,尽情地歌唱和舞蹈”。整篇乐曲中,中提琴就以一个漫游音乐家的角色贯穿其中。
一、《天鹅转子》的结构特征
《天鹅转子》的外部结构是典型的三乐章形式协奏曲。第一乐章为慢板中提琴独奏,在力度增加的同时适当加快速度,整体节奏由慢到快;第二乐章沿用了传统的慢板,但在第二部分时加快了速度,整体结构是“慢快慢”的排列形式;第三乐章完结篇整体速度都是快速,只不过乐章开始时速度适中,接下来放缓速度,最后再加快速度。三个乐章之间自然流畅地衔接,三个乐章中连接一、三乐章的A大调与其他两个乐章都是VI级调关系,第三乐章调性回归于第一乐章同主题大调,整个作品结构完整、统一。
每一章的内部结构也融入了欣德米特的创新内容,第一乐章、第三乐章都有一个并非独立存在的引子,引子材料与主体材料关系密切,起到情绪上的准备作用,为后续引出乐章主题作铺垫。每个乐章主题鲜明,互相对立的关系表现出无限的矛盾,通过旋律的发展,复杂、庞大的结构互相联系在一起。三个乐章的曲式风格也各具特色,融入德国民歌元素的主题使整部作品既保持了传统曲式,又融入了新颖的材料,通过模进、变形、引申等多种手法扩展每个主题材料,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作品每个乐章都有规模不大的尾声作为每个乐章终止的总结,尾声的主题素材既保持了原有的主题基础,又综合了新的材料,既带有对过去的回味,又预示着对未来的希望。《天鹅转子》充满了欣德米特的个人激情,构思宏大,调性布局新颖与传统并存,并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和声色彩,体现出作曲家对传统手法的独特应用及冷静的热情。
二、《天鹅转子》的演奏技巧
(一)第一乐章演奏技巧
第一乐章采用了德国民间歌曲《在高山和深谷之间》的旋律,中提琴独奏引子,将听众带入一个宽广的世界,双音稍显奇怪,但是想象力丰富,是欣德米特重要的创作特点。演奏时要注意双音连贯,右手合理控制运弓速度及力度,避免音色过于僵硬,左手则控制音准,并通过揉弦丰富色调的变化,使听众进入乐曲所营造的充满想象力的氛围中。当圆号和长笛演奏《在高山与深谷之间》时加入中提琴,右手连贯、通畅运弓,可以使旋律更具流动感,听众好像拨开了迷雾到达了山谷。要想丰富音乐的强弱对比,需准确把握弓段、弓速、力量和节奏。进入主部时,由于民歌的音调强而有力,节奏紧张而欢快,音乐的速度由四分音符变成了二分音符,中提琴的大三连音使得听众耳目一新,此时需要演奏出准确的节奏,使音乐坚定有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提琴发音本身稍有延迟,因此要提前做好准备,左手也要更有弹性。
(二)第二乐章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采用的是民歌《木段树,开花吧,开花吧》和《蹲在篱笆上的布谷鸟》,中提琴与竖琴合奏出的旋律舒缓而优美,演奏时不仅要精准把握节奏,有休止符的地方也要当成是一种演奏,这段音符可适当延长时值,演奏时听起来有游刃有余的感觉。副部节奏欢快而俏皮,为了增加节奏的趣味性及活力,演奏时可以适当延长符点。这一段主题由大管、单簧管、双簧管依次演奏,中提琴紧接其后,层层铺垫使得乐曲层次感更加清晰、丰富。演奏时注意右手的弹性和左手的颗粒性要衔接得严丝合缝。再现部首尾呼应,第二乐章的结束平静而祥和。
(三)第三乐章演奏技巧
第三乐章共有十一个变奏,主题旋律采用的是民歌《你不是天鹅转子吗》。在第三乐章中,中提琴的独奏更加自由、热情、奔放,像一个自由的舞者,将中提琴的音色发挥到了极致。这段中,中提琴是整个乐曲中绝对的主角,演奏过程中包含了多种复杂的换把及困难的双音,且速度极快。乐章开头长笛、双簧、单簧演奏主旋律,中提琴紧接着进入主题,这段演奏涉及很多和弦,演奏和弦时要处理果断、坚定,尽量在下半弓拉,保证和弦的音准。到了第二个变奏就突出了中提琴强有力的跳弓,八分音符和三连音互相配合,右手在大量换弦时要注意果断、准确。此处的三连音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再加上符点和连线节奏更加复杂,演奏时需要保持手型稳定,保证在每个把位都有更好的音准。第二变奏中三连音由八分音符转为了四分音符,在演奏时由于速度较快需要保持良好的手型。尤其是二分音符加连线、符点再加三连音,对于左右手的颗粒性及右手换弓要求非常高,换弓一定要果断、干脆,将十六分音符作为后面一个音的装饰音。第二变奏结尾八分音符和三连音减弱后引出第三变奏。
第三变奏的中提琴独奏都是三连音,因此演奏时要完全依靠乐队的节奏,乐队演奏的是四分音符,中提琴独奏以其为参照可以准确控制节奏。第四变奏轻快而俏皮,演奏时装饰音的处理一定要处理清晰,八分音符带符点尽量后靠,以增加乐曲的趣味性。第五变奏基本是单音旋律,中提琴接着圆号开始演奏,虽然节奏简单,但需要演奏者投入自身的情感全情演绎。第六变奏在八六拍的节奏里出现了大量的连线双音和三连音,节奏突然紧张,演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法及把位,避免在大量连续的换把和连线中出现多余的划音。第七变奏有大量复杂的不规则和弦,右手要合理运弓,给予适当的压力,使得和弦听起来既有气势,又不显笨拙。在最后单音与双音之间转换时,保持左手手型及把位感即可。演奏第八变奏时需要注意音符的颗粒感,尽量控制换弓空隙,最后一串八度音程音区很高,此处可以练习固定好手型,再按原谱演奏。第九变奏中中提琴有大量八度双音和三连音,此时连续下弓一定要果断,三连音的处理要自然、流畅。第十变奏中出现了大三连音,注意三连音与四连音的转换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十一变奏与第四变奏的演奏基本相同,尾声有大量和弦与单音的转换,演奏时要注意右手准确换弦。
三、结语
欣德米特的《天鹅转子》这部作品将德国传统民歌和现代作曲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音乐形象鲜明,作曲技法精湛。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术和其对当时时代风格的把握,将内容的充实性与音乐艺术形式高度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研究这首作品的意义不仅是要探索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作曲意图,更要通过这首个性鲜明、独特的作品分析中提琴艺术的发展,学习作曲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龙敏.论亨德米特《天鹅之舞》中提琴协奏曲的特征及演奏[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24):232-233.
[2]姚恒璐.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及其理论基础(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1):50-57.
[3]冶鴻德.20世纪音乐分析法的互补性探索与实践[J].音乐研究,2005(3):88-97.
[4]高丽.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变革与发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110-112.
[5]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36-41,35.
[6]叶晓晨.保罗·兴德米特音乐作品中结构思维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0.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