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的发展形式与艺术价值探索

2021-09-26 06:22姜洋李彤
大观 2021年8期
关键词:舞蹈

姜洋 李彤

摘 要:文章从道具形式与表演形式出发分析其发展形式,从艺术形式、地域舞蹈文化、非遗保护角度探索其艺术价值,阐述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实现其发展传承的措施,为东北民间舞蹈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关键词:东北秧歌;手玉子;舞蹈

注:本文系吉林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的整理与研究”(吉艺科文合字〔2020〕第24号)研究成果。

手玉子,又名玉子或者玉子板,既可以作为击节乐器又可以作为舞蹈道具,多见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后因其社会功能的发展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成为东北秧歌中的手持道具。

一、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的发展形式

第一,道具形式新颖,节奏明快。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由四块玉子板组成,每块玉子板有凹凸两面,表演者将玉子板凸面重叠,通过手指以及手腕发力使玉子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配合音乐的节奏打出不同的节奏类型。道具手玉子在舞动过程中要求手腕张弛有度,动作干净利落,玉子板出手收回准确无误,动作连贯,亮相准确。手玉子的运用与传统的东北秧歌手绢花的使用风格迥异,舞动效果也大不相同,手玉子配合音乐的节奏,给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现场效果奇绝。

第二,表演形式多变,风格独特。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在舞蹈作品中的应用形式多变,不同作品不同情境下就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其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道具手玉子可抒情,可舒缓,亦可表现欢快愉悦的氛围场景,同时也可在舞蹈动作中展现伴奏功能,在不同环境下拥有特定的风格表达。从舞蹈动作类型出发,可以分为生产劳作类动作、梳洗打扮类动作、游戏娱乐类三种动作类别,除丰富肢体动作的作用外,还可用来表达东北人民对赖以生存的黑土地的热忱敬畏、东北人民豁达乐观的精神以及东北地域的农耕文化。可见道具手玉子表现形式多变,呈现的风格效果也十分独特。

二、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的艺术价值

第一,丰富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受地理因素以及风俗文化的影响,形式丰富,在动作中体现出了生活气息和人文特色,具有群众性、自娱性以及地域性等特点。传统中国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为自娱自乐,而道具手玉子具有自娱性强、即兴度极高的特质,舞者可根据音乐节奏随时切换玉子板节奏,配合拉打、磕打、花打的手上动作,脚下以东北秧歌的传统步伐随性配合,在舞动期间亦可将玉子板脱手抛出展示“技术活儿”,观赏性极强。在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中,手玉子以打击伴奏的道具出现,演出中配合唱腔,在舞蹈中亦可保留这样载歌载舞的形式,加强手玉子的娱乐性特点,突出其与其他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的不同,丰富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

第二,促进本土地域舞蹈文化的发展。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发展,舞蹈文化也需要多元共生。东北地域舞蹈生长在同一片土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文化特征,通过对本民族舞蹈艺术特征的全面认识以及与其他舞蹈艺术的比较来发掘自己的独特性,彰显本民族个性。东北秧歌道具手玉子起源于早期的行乞文化艺术,发展至今,我们需要与东北地域历史发展相交叠进行研究探索,在已有的基础上挖掘创新,丰富东北本地域舞蹈文化的多样性。除现存的舞蹈文化外,东北秧歌还拥有极具特色的道具艺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同时也让这项几近失传的东北特色舞蹈文化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对传统地域性民间舞蹈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第三,实现非遗文化下的保护与传承。每个地区的非遗都是极其珍贵的,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历史的有力见证,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加强非遗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对文化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道具手玉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研究与开发才能够使这项舞蹈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才能促使更多的舞蹈从业者认识这项非遗艺术,了解这项非遗艺术,学习这项非遗艺术,推广这项非遗艺术,才能够使更多的人感受东北地域非遗手玉子的魅力所在,实现手玉子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三、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在发展中

面临的困境

第一,实现文化内核与精准表达的复杂性。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的传播困境大部分来源于道具的使用复杂性,即“出活儿”慢的问题,手玉子的打击过程需要手指在放松与用力之间切换自如,这样玉子板才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打出好听的节奏,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在采风的过程中采访到东北知名二人转演员王洪臣,了解到学习打好玉子板节奏需要大概1~2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手玉子舞蹈也已经剔除了打的部分,仅仅拿着道具做动作,失去了打玉子板环节的舞蹈呈现就不够生动,而练习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打好玉子板的时限也就大大拉长,这就为普及带来了难度,成为导致其发展传播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

第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发展的不同步性。现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大多来自新兴传播文化的冲击,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丧失了兴趣。早期娱乐形式匮乏,人们主要是戏台听戏、看皮影等,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音乐播放软件与院线电影,传统文化因无法满足年轻人追求的时代个性而陷入了传播的困境。如今,道具手玉子仅仅会出现在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的舞台上以及相声表演中,受众范围小,加上绝大多数群众对东北秧歌的印象还停留在穿着大红大绿,涂上红脸蛋,拿着扇子扭摆,为东北秧歌贴上了“大俗大土”的标签,形成了天然的排斥。2020年运用网络视频软件结合歌曲《一荤一素》拍摄的东北秧歌一改原来的氛围,也变得唯美耐看,得到舞蹈爱好者争相模仿,所以手玉子也应该在当下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良创新,用新时代的眼光去改良舞蹈。

四、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

实现发展传承的措施

第一,实现舞蹈专业教材化。东北地区的专业艺术院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东北地域舞蹈的重任,承担开发学习传承的使命。积极建设本土化的民间舞蹈教学的体系,明确办学特色以及学科定位,是传承本地域舞蹈的主要途径。在推行东北特色舞蹈教学的同时,要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信仰,深层次挖掘本地域舞蹈的形态,尽最大的能力去追本溯源。正如吉林艺术学院的非遗舞蹈文化沙拉鸡,已经成为舞蹈学院本科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专业学习掌握沙拉鸡的元素、风格、动律组合,推动这项艺术得以保留传承。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亦可如此,通过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在专业院校推广学习,得以更快速地传播发展,进而实现这项舞蹈文化的传承。

第二,推动舞蹈受众普及化。除专业院校外,我们还需要提升群众的认知爱好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教育中的地域文化意识逐步提升,中老年养生意识增强,锻炼身体的方式多种多样。东北地区的非遗舞蹈花棍就是由民间艺术发展起来,活跃在民间艺术团体中的,中老年群众通过花棍舞蹈得到锻炼,黑龙江地区一所小学也将花棍舞蹈变成课间操,还有民间组织的花棍舞蹈比赛等。而手玉子通过手部的锻炼也可以达到活动腕部、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肢体协调的效果。手玉子出现在民间团体中、中小学的课间娱乐中,在受众群体中进行普及,可以让人们认识这项艺术,并通过交流练习,成为锻炼与娱乐的方式,进而成为全民艺术,得以传承发展。

第三,促进舞蹈形式创新化。任何民间的传统艺术都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得以不断优化进步。要让东北秧歌手持道具手玉子进行创新,我们应该先解决其传承发展中的困境,找到根源问题加以突破。一是创新玉子板打击手法,找到简单的打法、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使其易上手、易学习,为推廣提供便利。二是创新动作形式,在舞蹈动作上推陈出新,增强美感,符合当下的审美特点,让大众所喜欢并得到传承发展。三是创新音乐形式,一改原来的东北秧歌的传统风格,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从而为更多的人接受,使我们的东北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燚枝.东北民间手玉子舞的舞蹈生态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郑添文.二人转道具舞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渊源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

姜洋,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李彤,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东北民族民间舞蹈。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