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文学重构的电影改编研究

2021-09-26 06:22孙浩程
大观 2021年8期
关键词:改编民间故事

孙浩程

摘 要:《白蛇传说》是近年《白蛇传》重构作品的代表,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重构的方向。首先,其商业影视化的重构保留了传统民间文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背景,使观众容易接受并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其次,通过科学技术将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使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并融入时代元素以增强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现代性。文章以2011年程小东导演执导的电影《白蛇传说》为例,从民间文学重构的方法和特点等方面对《白蛇传说》的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民间故事;《白蛇传说》;《白蛇全传》;改编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推崇西方科幻文学,但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历经沧桑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学才是文学瑰宝中璀璨的星。就我国的民间文学而言,要如何重构才能让当下年轻人更加喜爱,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中国民间文学的重构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再一次挖掘,需要创作人员利用想象力将故事进行构建重组并再次演绎出来。导演程小东试图越过漫长的历史长河,重新演绎、讲述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将古典意识形态和文化融入现代版的传奇故事中,将其展示在荧屏之上。《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源自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宋元时期在杭州一带广为流传,成熟盛行于清代,经过千年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白蛇传》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和舞台作品,它已被塑造成易于产生视觉效果的文本状态。白蛇和许仙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故事中的人妖之爱也已经深入人心,如何通过现代手法重新演绎成为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清朝梦花馆主所著的《白蛇全传》和2011年程小东导演执导的电影《白蛇传说》为例,阐述了白蛇故事的重构,展现了民间文学在当下社会旺盛的生命力。

一、故事的相关性

《白蛇传说》是一部由制片人崔宝珠监制、导演程小东执导的商业剧情片,是中国巨力影视于2011年出品的魔幻爱情动作电影,以2.29亿票房成为2011年内地国庆档票房冠军。和许多重构作品一样,《白蛇传说》既保留了《白蛇传》故事中的主要元素和角色设定,同时也在电影中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商业化、现代化的影视语言,并将二者相互融合。《白蛇全传》是民国年间一位托名“梦花馆主”的文人,根据大量的口头传说和书面作品重新编撰的章回小说。作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白娘子传说的基础上,添枝加蔓,横生枝节,从而增添了内容的厚度和情节的趣味,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后出的戏曲和影视作品,也多以此本作为蓝本。《白蛇传说》和《白蛇全传》在故事构架上有很高的重叠性和明显的差异点。重构作品完整保留了原来的故事结构,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而电影《白蛇传说》重构了人物性格和其他故事元素。对于时长约为100分钟的电影来说,这些重构设置使得观看者在观影过程中更加容易沉浸在剧情当中,使观看者有良好的观感体验,随着剧情变化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达到共情。此种设置还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使重构的作品不仅保留了《白蛇传》的精髓,又对传统民间文学进行了重新定义与再次创作。

在重构的作品和原始作品中,故事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相似性。白蛇故事对人性、真理不断质询,探讨了人与妖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友谊、爱情,试图寻求真善美的真谛。以《白蛇传说》和《白蛇全传》为例,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故事原型,而前者则以后者作为环境背景进行再次重新创作。《白蛇传说》保留了《白蛇全传》的创作背景,即妖魔化时代。但《白蛇传说》根据其创作背景对魔、妖、仙等进行了现代化诠释,提升了观众对影片的观感体验,使其更符合商业化作品对荧幕的播放要求。

许仙作为故事主人公之一,无论是《白蛇全传》还是《白蛇传说》都将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主人公性格鲜明,缺点明显,具有悲剧性格。在《白蛇传说》中,许仙追求爱情又有着自我保存思想,对白娘子既爱又惧,终于不自觉地帮助法海。虽然许仙秉承救人为本的理念悬壶济世,成了苏州城的神医,但生活中的许仙懦弱自私,不敢承担责任,一味地逃避困难,所以许仙与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容易受人离间与破坏。这一人物性格继承了原始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但《白蛇传说》丰富了原始故事刻画人物的手法。例如,在《白蛇传说》中,其中一个角色——法海弟子能忍在民间文学作品《白蛇传》中是并不存在的。但是《白蛇传说》增加这一角色,将其设置为“捉妖小能手”,而且让这个人物的人生历程充满戏剧化。能忍在一次捉妖中,不幸发生事故,被蝙蝠妖咬了,他无法击败自己内心中的恶魔,导致其由人类变成了一个不是人类也不是妖的异类。此设置与原始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白蛇全传》是基于佛教理论的六道轮回,即畜生道可以修炼为妖魔,而后升仙,而人类需要修得大道才能够成仙与成佛,二者都遵循严格的轮回制度。但是在这部商业化影片《白蛇传说》中却是用“变异”来改变自己的形态,这是现代妖魔化的概念。尽管《白蛇全传》和《白蛇传说》具有相同的故事背景,但细节处却反映了时代特征。《白蛇传说》将原始民间故事进行重构,使能忍这一人物形象与法海追求的理念相违背,这样的设定增加了重构作品中的戏剧冲突,而且为后续青蛇的自我牺牲做了铺垫。看似很小的改变却让故事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丰满和连贯起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观影理念。

二、人物的蝶变

白蛇的故事自古以来流行甚广,在传说中白蛇被描述为一个积极的角色。不管许仙出了何事,白蛇都一心一意地喜欢着许仙。她不仅温柔体贴,而且能够为许仙排忧解難。在许仙生死之际,白蛇可以为了许仙触犯仙法律条,只身到仙山盗取仙草救治丈夫。这种忠诚的爱情曾使一代代人感动。在《白蛇全传》中,作者有意无意地将白素贞思想上的不足与缺陷表现出来。例如:她从银库偷元宝而没有进行检查就使用;做事粗心大意,虎头蛇尾,梁王府盗宝连累许仙受苦;贩卖药品,损人利己;允许小青做妾;遵守佛旨接受被压雷峰塔下的惩罚,缺乏坚持斗争的抗争精神。《白蛇全传》忠于原始故事,完善故事细节,结构清晰,时刻注意体现传统文化,如古代中医药文化等,体现了一种严谨的传承精神,但所描述的白素贞的性格缺陷与《白蛇全传》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

而在2011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白蛇传说》反映了新世纪的新思想,并利用因果关系预示了情节的发展。而原始故事中蕴含在白蛇性格中的那些缺点也被导演运用拍摄手法巧妙地去掉了,白蛇成为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形象代表。白娘子这一形象满足了当前人们对传统社会中奇女子的审美需求。

故事中另外一个女性角色小青,在梦花馆主的作品《白蛇全传》中被写成许仙与白娘子的附属,这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婚姻制度、人们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富人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当今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自由恋爱。如果完全将故事中的人物套用在当今的商业电影中就会显得不合时宜。因此,电影《白蛇传说》就将小青的角色由白蛇和许仙的附属转变为白蛇的妹妹。青蛇也是经过五百年的修炼,从动物修炼成妖,化作人形与白蛇同游人间。这是一个典型的双面角色,她既讨厌人类世界的虚伪和规则,又喜爱这繁华人间。她开心时会开怀大笑,不悦时也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情绪。尽管她对许仙这个人物存在诸多不满,但也因为白蛇喜欢许仙,也会帮助两个人促成美好姻缘。青蛇对于法海的首席门徒能忍却不在乎他捉妖的身份,对于处于自己对立面的能忍,也能一见如故。即使能忍变成了人妖不分的异类,她也将能忍视为知己未曾想过离开他,最终助其成功摆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青蛇更是为了帮助白蛇拯救被困金山寺的许仙,敢向法海所代表的正义一方宣战,与姐姐白蛇并肩作战,水淹金山。青蛇为了白蛇和自己的知己好友可以不惜牺牲自我帮着他人完成梦想。电影《白蛇传说》对青蛇这个人物的刻画,显示出这个人物本身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将青蛇勇敢善良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法海在梦花馆主笔下是一位具有极强的法力而思想却十分陈旧保守的正义守护者,他认为所有妖都应服从佛陀并刻苦修行。电影《白蛇传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法海形象。李连杰扮演的法海在第一次出现时穿着白色,这代表着他恪守礼法,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想维持人与妖之间的平衡关系。他认为仙有仙道,妖有妖途,二者不应该彼此过界,应该恪守本心,遵从礼法,更不用说扰乱其他种族而造成混乱。法海本身就认为人妖殊途,他们之间不会存在真正的爱情,他们之间的爱也并不符合礼法。电影中法海的形象却是感性的,当他第一次遇到白蛇时,因她并未像其他妖族一样祸害人间,所以慈悲为怀放她一条生路,希望她可以修成正果,最终得道成仙。通过荧幕可以很容易发觉法海在对待白蛇时候的态度明显区别于雪妖和狐妖等。虽然如此,在秉持正义的法海看来,人与妖依然是不可能结合的。后来的法海认为白蛇在迫害许仙,毕竟人妖不可相恋,这违背世间情爱的法则,所以他才会规劝许仙出家。后来白蛇为救自己的丈夫施法引入海水,却导致百姓受苦,这个时候法海就将白蛇与雪妖、狐妖等同等看待,因为它们都在破坏人类世界的平衡。法海选择将白蛇压在了雷峰塔下,在法海看来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轮回。白蛇之所以会被镇压,是因为用洪水使得许多无辜人民蒙受了痛苦,法海认为自己是存有慈悲之心,为救黎民百姓不得已而为之。但法海最后还是在佛陀的启发下,将白蛇从雷峰塔放出来与许仙见最后一面,这使法海的形象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也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三、创作的相关性

重构作品必须保证最终的成品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始精神保持一致。原始作品是重构作品创作的基础,重构作品与原始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必须保持一致。《白蛇传说》基本上将《白蛇全传》故事的核心保留下来又在故事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加工。但就艺术成就方面而言,《白蛇传说》没有《白蛇全传》的文化底蕴深厚。白蛇故事历经几个时期的舞台演绎在思想内涵上逐步完善与定型。《白蛇全传》几句话就能够体现主人公处境的凄惨,也体现出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展现了杭州美丽的景色和唯美的爱情故事,而《白蛇传说》的成就在于其商业性。《白蛇传说》将文字叙述转变为视觉语言,让民间传说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荧幕上,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视听体验。《白蛇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传播了我国民俗文化,展现了传说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白蛇传说》是对白蛇故事的再创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白蛇传说》的创作者很清楚自己在这个故事中要表达什么内容,讲述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白蛇传说》的创作者主要考虑如何将传说变成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的荧幕形象,但并未考虑如何丰富原始作品的文化内涵。

在作品的重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将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主旨保留下来,不能一心求变,过多地添加新的思想。如果一心只求多,没有根据地增加了许多空道理,就容易偏离原始民间故事的核心精神,使作品“四不像”,变得“假大空”,《白蛇传说》就十分纯粹。先抛开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就电影《白蛇傳说》的观感来说,其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很容易让观众了解到创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出来的内容,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商业属性。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重构的方法和特点等方面对《白蛇传说》的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电影剧本《白蛇传说》的文化内涵,分析其对民间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白蛇传说》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电影,细致刻画人物形象,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大众对电影的评价较高。《白蛇传说》有着极强的重构意识,最终所体现的荧幕效果极佳,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还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并在创作中融入了时代的元素,让《白蛇全传》的故事以新的面貌呈现,使白蛇故事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秦俊香.从改编的四要素看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当代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6):31-34,47.

[2]杨晓宇.新时期白蛇故事影视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高艳芳.白蛇传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51-57.

[4]孙正国.论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J].民族文学研究,2011(2):164-169.

[5]李敏.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6]杨瑾.商业片背景下的电影创意型改编论析[J].黄山学院学报,2020(4):84-88.

[7]娄立原,田鹏.多重视角下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伦理审视:以近十年的电影文本为例[J].电影文学,2020(19):14-19.

[8]欧阳一菲.国产IP的影视改编与新技术引入:从神怪《青蛇》到魔幻《白蛇传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0(3):66-69.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改编民间故事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十二生肖·鼠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服务成长:“民间故事进幼儿园”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