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荣昌 袁西歧 周世超 郑作超 高 锟 张新朴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类疾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对于某一部位骨质吸收量的提升而导致了该部分出现骨组织量减少的情况,进而引发了骨骼疼痛或骨折的情况[1]。临床上年龄增长、外伤等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症。创伤性骨质疏松症是比较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之一,患者在创伤性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的肢体废用等问题,导致骨组织出现减少的情况[2]。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乏力、抽筋、易于骨折及脊柱畸形、活动能力严重下降等情况。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提升骨钙素的分泌或促进骨合成来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3]。为了探究更好的治疗方式,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进行了对比研究,资料和结论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治疗的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8;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为(63.36±2.36)岁;病程3~41个月,平均(16.75±3.3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在51~77岁,平均年龄为(64.12±3.32)岁;病程2~40个月,平均病程为(15.87±4.11)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研究前已经做了详细的情况告知,患者对本次研究的全过程已经知晓,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了本次研究申请。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了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专业的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经过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
1.3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近期均有创伤性骨折病史;②患者均在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进行了骨密度的测试;③患者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合并减退的情况;④患者无明显的精神类疾病,能够和医护人员就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性使用钙尔奇D、维生素D、骨肽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方式如下。选择使用钙尔奇D3片(江苏省苏州市宝带西路4号;国药准字H10950029)给予患者口服,每天1次,每次300 mg。选择使用维生素D滴剂(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4)给予患者每日1次,每次800 U口服。选择使用骨肽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427)进行注射,每天1次,每次10 mg。具体的药物用量需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药物用量的调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药方如下:丹参25 g,熟地黄15 g,何首乌15 g,黄芪15 g,地鳖虫10 g,骨补碎10 g,狗脊10 g,麦饭石10 g,当归10 g,淫羊藿10 g,肉苁蓉10 g。用水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每天1剂。主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药方增减,以保证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在治疗结束后,需要主治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了以下数据。①治疗有效率。按照患者的症状感觉和骨密度增加情况将患者分为显效:疼痛消失,骨密度明显增加;有效:疼痛明显好转,骨密度增加;无效:疼痛无好转,甚至加重。②采用骨密度测试仪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进行检测,以分析治疗效果。③同时采用相关试剂检测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主要包括了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1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41.18%,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骨密度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骨密度都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例,
2.3 氧化应激指标观察组患者的MDA、CAT、SO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例,
通过现阶段的临床医学研究,可以明显发现我国现阶段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正在逐渐的年轻化和扩大化,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5]。而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在创伤骨折后,由于伤骨和邻骨对于骨量的吸收超过了新骨,从而导致出现了骨质疏松症。临床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当前的临床西医在该类病症的治疗中多是采用药物促进钙磷吸收、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方式来使骨细胞快速分化成熟,从而达到提升骨密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该病症存在一定的反复性,因此治疗效果有限。在中医的理论中,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骨痹”范畴,认为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多是由于肾气虚亏、骨髓失养所致。同时创伤部位的经脉流动不畅,出现血气瘀滞的情况。因此在中医的理论中,对于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一般是采用补足肾虚、祛除血瘀为主。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在疏通脉络的同时,养骨藏精,从而起到根治的目的。丹参、熟地黄、何首乌、黄芪等药物能够起到明显的补肾益气的作用,激发患者血气,补足肾部亏空;而狗脊、土鳖虫等药物能够起到养骨藏气的作用,提升患者的骨质量。而当归、淫羊藿等药物能够补肾养血,提升患者的血气,使患者能够保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以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疏通患者创伤部位血气的同时,补足患者自身的血气,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持续性的效果,从而避免了该病症反复性的发作[7]。在部分研究中,还可以使用针灸治疗进行配合,以提升治疗效果[8]。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活血补肾方由于其药物效果的丰富性,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的肾虚型疾病[9]。
而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结果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41.18%,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骨密度都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MDA、CAT、SO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证明了活血补肾方在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中的有效性。而这一论点在刘超等[10]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二次的论证,充分验证了中医补肾活血方应用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对各项应激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