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在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排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6 13:47黄玉芬向宇俊李佳欢陈洋洋赵唯一
护理与康复 2021年9期
关键词:资质科室分组

黄玉芬,向宇俊,李佳欢,陈洋洋,赵唯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护士排班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护理工作、满足患者多方位需求的基础[1]。急诊室是医院抢救、治疗及留院观察的场所,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量通常比其他科室护士付出的高2倍甚至更多,儿科护士的工作疲惫总分较高,应激问题较多,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5%[2]。排班模式的合理性对急诊救治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目前国内最常使用的排班模式为传统周排班模式、APN连续排班模式、SHE排班模式、弹性排班模式[3-4]。多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一直沿袭APN排班模式,护士对班次的选择低,部分护士重复上同一班种,不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护士的全面发展。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即通过对护士的层级、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管理教育能力、专科工作年限、满意度、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评价评分,再根据总分数进行排班以及工作岗位安排。为进一步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护士能力及满意度,急诊科在原有排班模式基础上,采取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进行排班,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背景资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急诊科设抢救床8张,留观床28张,日均抢救患儿26例,留观36例,同时平均每日承担灌肠、肛拭、皮试、测量体温等治疗200例次。急诊科配备护士30人,其中男4人、女26人;本科28人,大专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8人,护士7人;N4级1人,N3级3人,N2级18人,N1级5人,N0级3人。全天设立3个班次:白班8:00至17:00,前夜班17:00至次日1:00,后夜班1:00至8:00。白班超过8 h上班时间,给予1 h积休,每人每周2 d轮流休息。每周上班人数根据科室人员情况、工作量进行调整。每班岗位由护理管理者将具体安排写于排班表中,上班人员按照排班表上的岗位安排上班。

2 方法

2.1 岗位设置与护士安排

2.1.1制定护士资质定位标准

根据护士层级、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管理教育能力、专科工作年限、满意度、年度考核结果制定护士资质定位评价标准。科研能力:参与品管圈、循证项目、课题申报,参与1项得1分,主持得2分;或发表论文1篇得1分,发表在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目录》收录期刊得2分。学习能力:为当年所完成院内及院外分层理论培训所得学分总和(要求年度所得学分不得低于25分)。管理教育能力:参与新同志或进修护士带教,结合新同志或进修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平均分得出相应分数。年度考核结果:为前一年所有理论、操作、仪器、应急考试结果的平均分。满意度按照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数据收集。根据以上要求制定护理人员自制定位评分标准,见表1,单项最高分4分,总分最低分4分,最高分28分。评分22~28分为A组,17~21分为B组,12~16分为C组,4~11分为D组。

表1 护理人员资质定位评分标准

2.1.2护理岗位安排

护理管理者按照急诊护士资质定位评分标准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A、B、C、D 4组,然后根据每日3个班次进行人员分配,并且提前1周排班。每班设定组长1名,由组长根据护士资质进行明确的岗位分配,并将岗位分配信息记录在排班登记本上。同时组长要负责每班护理质量检查。白班、前夜班组长由A组人员担任,后夜班组长由B组人员担任。白班及前夜班岗位设定:留观班、抢救班、帮班、预检班、诊间班;后夜班岗位设定:留观班、抢救班、预检班、诊间班。每个岗位都有详细的岗位职责,要求B组C组护士必须每月完成所有岗位。

2.2 排班原则

2.2.1连续原则

急诊科作为一个24 h对外开放的特殊科室,护理工作需要24 h不间断,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衔接非常重要。每班留观班护士将患儿的病情、病程进展、阳性体征、检查阳性结果、用药与接班护士详细交接,以确保当班护士对患儿病情详细了解;每班抢救班将抢救室留治患儿的病情、阳性体征、检查阳性结果、用药与接班护士交接,尤其需明确下一步护理工作,确保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诊间及预检班护士需将特殊事宜与接班护士交接,避免医疗纠纷或差错发生。

2.2.2人本原则

人本管理要求全体人员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管理活动,全体人员成为管理的主体。科室设立护士排班需求本,护士对排班有任何需求需提前1周进行登记,护士长每周根据科室具体情况与护士需求进行排班,在上班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每一位护士的需求。每班护士上班前可以向小组长提出岗位需求,以便自己能够完成所有岗位工作,或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调节。

2.3 质量控制

每班组长对班内存在问题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记录在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排班登记本上。每天白班由科室责任组长对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记录在排班本上,并与当班护士、当班组长交流,指导改善,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每月安排1名护士对抢救药品、备用药品、一次性器械进行检查,防止过期物品出现。

3 效果评价及结果

3.1 效果评价

3.1.1护士绩效

采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绩效考核,包括3个方面共7个项目。任务绩效:护理质量控制、业务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关系绩效: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人际和合作能力;适应绩效:创新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层级不同,7个项目包含评分指标不同。N0级共21项评分指标,总分85分;N1级共32项评分指标,总分135分;N2级共37项评分指标,总分155分;N3级共39项评分指标,总分160分。因本科室1名N4层级人员为护士长,不参与本文讨论。每季度进行评分。

3.1.2考核成绩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操作、仪器、应急考核,每项总分为100分。统计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实施前、后半年的平均成绩并展开对比。

3.1.3满意度

患儿家长满意度通过“317护”推送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数据采集,共17个条目,包括留观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环境、护士的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的礼仪及对患儿的关怀等方面的满意度。每条最高10分,最低2分,按照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尚可6分、不满意4分、很不满意2分进行评分,总分最高170分。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前半年内共收到调查问卷358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后半年内共收到调查问卷336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前、后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测量护士满意度,共10个条目,包括护士的仪表、沟通能力、患儿病情的交接、治疗措施到位等,按照好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较差4分、差2分,总分最高100分。共发放问卷29份,回收问卷29份。

3.2 结果

3.2.1实施前后护士绩效比较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实施前后护士绩效比较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士绩效比较 分

3.2.2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n=29) 分

3.2.3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比较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前护士满意度(98.48±2.46)分,实施后(99.68±0.98)分,实施前后比较配对t值为-2.54,P<0.05。

3.2.4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分

4 讨论

4.1 实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能提高护士绩效

表2显示,资质定位分组管理下儿科急诊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前后的绩效对比,N1、N2、N3层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0层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质定位分组管理下儿科急诊护士排班模式,要求B组、C组护士每月完成所有岗位的轮转,从制度上保证护士的排班公平、公正。对于科室某些工作量相对繁重、较为困难的岗位大家能够轮流承担岗位职责,降低了部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护士绩效。该模式同时促使护士能够从不同岗位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通过各个岗位工作的相互学习及经验分享,增加了科室护士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凝聚力。使B组、C组处于护士自制定位评分标准中间级别的护士对急诊科所有岗位工作均能胜任,当不同岗位所需人员因患者数量或工作量发生变化需要紧急增减时,护理管理者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护士人数,无需因护士对某岗位工作不熟悉而再进行培训,节省了人力成本。

4.2 实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能提高护士各项成绩

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排班实施后,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从而胜任各岗位工作。如护士要完成预检分诊岗位的工作,必须对预检分诊岗位的工作熟悉,了解不同疾病的鉴别、如何在预检分诊的患儿中准确找出需要马上处理的危重症患儿,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急诊抢救室工作岗位的护士,需要了解各种危重症患儿的观察要点及处置流程,从而顺利地完成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留观岗位的护士需要对班内各个患儿的病情熟悉并掌握,对班内病情重的患儿能准确识别,并进行要点观察,能够为各种不同疾病的患儿提供相关疾病的知识宣教。护士接触的工作岗位越多,遇到的不同病情的患儿也越多,主动及被动获取的知识也相应增多,从而使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表3显示,每半年的考核中,理论、仪器、应急考试成绩在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 实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能提高患儿家长及护士的满意度

提高护士对医院的满意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不断研究的课题[5]。创建适合区域或专科特色的护理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护士与患者双满意是护理管理者的追求[6-7]。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实施后,通过责任组长对患儿基础护理工作的检查及对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抽查,了解护士班内的基础护理及宣教工作的完成度,并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对于未做好的工作进行跟进、改善,护士通过对已出现问题的了解以及改进,进行自省,减少以后相同问题出现的概率,使护士的工作更加完善,从而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护士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提前1周在排班需求本上提出排班申请,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尽量满足;同时护士可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岗位要求,各班组长根据护士需求以及人员年资情况进行岗位排班,增加了护士排班的机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资质定位分组管理模式的排班后,患儿家长、护士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资质科室分组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河南省有序开展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分组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