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赵 扬
实践能力是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的个体所具备的具有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质。它的理论依据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能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开展学科教育和班主任德育工作共同完成。学科教育工作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专业能力。而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能力,包括自我反思与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课余中有时会表现出逃避值日、破坏规则、缺乏交流的现象。于是,我打算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分享意识。规则意识是实践有序的基础,树立规则意识的同时,能提高学生自我反思与管理能力。责任意识是学生有效实践的必备品质,能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组织规划能力。分享意识是对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与智慧共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培养学生之间友谊的途径之一。
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提升实践能力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在我的班级里,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五条班规,内容见表一。
表一 教室班规
规则里明确指出了学生不能做的事情,也给出了惩罚措施。我们用一节班会讨论这些规则。首先我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例如“集会礼仪”规则。其余规则是学生分组讨论并补充的。这些规则确定之后,所有同学签字,代表规则生效。从制定规则的第二天开始,班级里大小事务,有了评判依据。例如,有一天,我发现午休期间,有两个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监管下擅自点燃酒精灯加热棉花糖,当时教室里还有其他同学或在聊天、或在读书。学生认为这是课下兴趣实验,想要观察棉花糖燃烧时的现象,所以他们认为做实验的理由很充分。其实他们是在触犯有关“实验器材”规则。首先,我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但是没有立即批评这两个学生。而是让他们去将相应规则读一遍。然后,我问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触犯了规则,学生起初很不情愿地认为他们触犯了规则,认为只是点了一次火,立即口头上保证“下不为例”,并且不想承担规则上出现的后果。我没有同意。我坚持按照规则执行,并对他们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午休期间是学生在教室里自由的“实践活动”时间,我们需要为其他同学创造安全的空间。完成兴趣实验的前提是经过教师同意,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我同意他们于今天放学后继续完成他们想探究的实验,前提是他们需要把当日的值日全部完成。经过这样的师生对话,这两个学生也认可了我的意见。这件事情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午休期间,即使我不在教室,学生们也能自觉遵守规则,这让我很欣慰。教室规则实践一个月后,教室里的学生减少了犯错误的次数,逐渐具有规则意识。
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教师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坚持遵守规则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并正面鼓励。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采用“全员助理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我在班中设置了两名教师助理、两名生活助理、一名升旗助理、一名实验助理、一名纪律助理、一名文艺助理、六名课程助理。为了保证每个助理都能胜任工作,第一个月,我几乎与每个助理一起完成各种大小事务。虽然第一个月很累,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我班的升旗助理是一名男生,他之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我任命他为升旗助理的时候,他很惊讶。一开始,他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个任务,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比其他同学早到学校。前两次,我和他一起完成助理工作,言传身教的同时,教育他要具有责任意识。后来每次升旗时他能更早地来到学校,并在班级群里提醒同学们不要迟到。升旗助理的职位,让他树立了责任意识,每次升旗活动,我们班总是有序组织圆满完成升旗活动。再如,我的两名教师助理,他们是“第一助理”,除了进行“上传下达”的工作之外,我安排他们组织班会,以培养组织能力,强化他们“第一助理”的责任意识。起初,他们不知道如何引导每个同学发表意见。此时,我会化解尴尬的场面。课后,我会鼓励他们,并花费更多的时间教授他们具体策略。比如:书写主持稿以防止自己突然忘词;为活动准备备选方案,以备场下同学不配合时使用。一个月后,这两名助理完全可以组织任何一场班会。比如,外出实践活动的总结会、全校运动会前的动员活动。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越来越强,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再如,生活助理负责组织班级里的值日工作。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公平安排任务。在值日表中,男生拖地,女生擦黑板。实践两周后,有些学生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永远比其他人多。为了实现公平,我与生活助理重新讨论值日方案。首先,我让他们列出具体的值日工作,然后按照工作量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并每两周更换值日表,让每个同学承担不同类型的值日工作。此外,生活助理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并每日检查教室的卫生情况,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讨论中,他们提出一个策略:班级里设置一个“意见箱”,如果谁对班级里的值日工作不满,可以将意见投进来,教师和生活助理每周处理一次,努力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责任意识。我认可了他们的策略,同意实践。
一段时间后,班级里果然形成了良好的值日秩序,每个同学都树立了责任意识。由此可见,责任意识的建立,是学生落实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合作能力与组织规划能力。
从日常考试和课堂表现来看,普遍而言,初三学生表达能力欠佳。在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成为每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我坚持组织实践反思会、读书交流会、故事分享会这三种类型的班会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每次外出实践后,我或者教师助理会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可以是学习层面,可以是生活层面。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一分钟。一开始学生只会说“活动很好”“我喜欢”这样简单的话,于是我追问原因,在引导下,学生能多说一至两句。每次实践反思会我都有录音,我会把学生分享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墙面。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语言被张贴出来,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会引导家长们欣赏孩子的感受。渐渐地,学生也开始关注一分钟表达,努力让自己呈现最美的一面。
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导师班的特色活动。我关注了几个经常阅读的同学,并邀请他们在读书交流会上进行分享,首先请他们畅谈读书感受,然后让这些同学带领其他同学一同阅读一段文字。畅谈感受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故事分享会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设置的。为了让他们学会分享,我设置了一条规则:如果没有故事可讲,可以为全班同学讲一道题。如果愿意分享故事,我会发一块巧克力。引入游戏元素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分享热情。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表达。疫情期间,我们开网上故事分享会,每个学生分享在家的趣事、令人感动的事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个网上故事会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一次次表达中缓解了压力、提高了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以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以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赋予职位”的方式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承担更多的班级事务,培养责任意识,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把分享交流作为实践活动的反思环节,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树立规章制度、建立责任意识、促进分享交流这三个策略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