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冯淑娟(北京市特级教师)
2014 年3 月26 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 号)。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指导纲要要求,我校做了“雅”课程的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们重点从以上五部分内容入手,寻找语文学科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点,引导学生领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经研究发现古人所崇尚的“雅”有丰富内涵,在现代汉语中,“雅”具有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意思。在古人眼中“雅”代表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君子风范,与现代人做事不越规矩,待人谦虚的美德一致。我们从文化教育的角度赋予“雅”字新时代内涵,发挥“雅”课程 “立德树人”作用,寻找语文学科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点。最终确定以“雅”的内涵为主线,将学生语文学科学习与文化渗透进行融合,在语文阅读、学科活动和专题研究中,启发学生对美好情操的追求和向往,渗透传统文化因素。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确定了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因素,以“阅读”为主线对课程进行贯通,按照“读篇章,讲雅言;读诗词,养雅情;读节日,修雅行”的思路,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社会仁爱、家国情怀”几方面的思想,在学校语文学科“基础”“拓展”“发展”三级课程体系上构建“雅”课程框架,摸索课程不同的实施方式,探索有效的实施方法,以“阅读”为基础,延伸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初中语文学科与文化融合的“雅”课程特色,完全以“融合”的方式形成了文化教育的完整体系。
基础课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原点,主要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和作文训练中,将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课程中实施。
拓展课程:根据学校育人目标,拓展教材古诗阅读范围,主要在古代诗阅读、古代词曲阅读和现代诗歌阅读中,采用唱诵、绘画、配乐、书法和表演等方式,鉴赏并吸收古人身上家国情怀、生活方式和做事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社团活动,以戏剧剧本创作、戏剧表演和节日专题研究的方式,熟记传统节日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方式,传承文化并学会做人。
“以书雅言”属于基础性课程,“以诗雅情”属于拓展性课程,“以礼雅行”属于发展性课程,这三类课程通过“阅读”这个主线进行串联,在阅读的层次上形成欣赏—体验—感悟的不同层次,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逐步深化,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人修养、社会仁爱、家国情怀三个方面的核心思想出发,将传统文化划分为价值思想、文史社会、科技艺术、生活礼俗四个内容领域,并将这四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内容与我校语文三级课程进行融合,梳理出我校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框架。(见图1)
图1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融合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雅”课程内容框架
“以书雅言”课程:课程内容按照不同文体设计专题,为学生设计阅读单,阅读单内容渗透文化阅读因素,学生运用传统语言凝练、优雅和精致的表达方式完成写作。“以诗雅情”课程:将现行初中课程计划中必修课程中拓展性质的诗歌内容,移到教学课程中,教师整合相应内容,采用大单元备课和主题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对诗歌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形成基础—拓展—深入的诗歌阅读教学步骤,探究并了解古人生活方式、感知古人生活态度、体会古人生活智慧,学习古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用吟诵、绘画和音乐的方式表现阅读收获。“以礼雅行”课程内容: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特长、条件和基础,阅读并收集中华传统节日的材料,研究节日的起源、传说、故事和有关评论,学习古人在节日中传承至今的习俗和礼节,渗透文明礼仪和高尚情操的教育因素。
我们对“雅”课程的内容进行分年级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下表。(表一)
表一 七八九年级“雅”课程具体内容设置(一)
在基础性课程实施中,我们选择现代文阅读中经典文章、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内容,摸索能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课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
1.现代文阅读——寻美感悟
语文教材上语言美和结构美的文章有很多,一些文章在美的语言和结构之外,还隐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中的成语,具有简洁凝练的美,背后隐含文化信息;文中的对联,具有形式的美,背后隐含文化信息。除此之外,文中的一些俗语、寓言、神话也具有美的内涵,如果深入感悟其背后的思想意义,都与文化教育相关。让学生理解体悟到其中的“美”,在此基础上运用写作去表现“美”,就能实现以“书”雅言。
2.报告文学和新闻——关照当下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最容易被忽略的阅读材料当数报告文学和新闻了,如果仅仅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内容,不能深入历史史实和新闻人物的背后,以及人物和事件存在的年代,这些作品的思想渊源、文化因素就不会被学生看到,这些材料本身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也就不会被学生触摸。
对于此类教学材料,我们用写人物评论或者事件短评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言行,与写作训练进行融合,用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将此类文章中的文化教育因素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促使学生从“心”改变,外显在写作上,以此实现“以书雅言”。
3.课外选读内容——感悟与消化
在课程实施上兼顾不同学生的阅读起点和不同爱好,本着适合学生阅读、促进学生写为目的,为学生提供书目涉及小说、传记、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多个种类,作品中同时包含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辅助学生以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背景和材料,加深对作品人物和作品内容的理解。学习作品中精致的语言,学习作者生动的表达,体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在写作中感悟和消化文化因素。
在实施中,我们每周从现有的语文课时中挤出一课时用于名著阅读,不额外增加课时,我们统筹安排阅读时间,学生自由阅读(校内早读、假期阅读、亲子阅读)。学生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课不能挤用、挪用,确保阅读效率。同时,在阅读时间安排上走出两个盲区:星期天和节假日。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灵活安排,利用早读、午间等零碎时间阅读课外书。配合课外阅读研发设计一份课外阅读单,按照阅读单上好课外阅读课。
在基础性课程中,有意识地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让语文课程教学充满文化底蕴,避免了教学内容的单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在无声的润泽中熏陶了文化内容。
我们在实施中选择初中阶段包含传统文化因素的诗词,在做人和做事上培养学生的“儒雅情怀”,这些诗词分山水田园、家国情怀、历史哲思、报国励志、歌颂山河、爱国责任等主题进行实施。在内容上与国家课程相关,在立德树人目标上进行课外拓展。形成了在诗词阅读的基础上,借助活动体验、理解鉴赏和写作感悟,传承并发扬古代优秀文化。
实施途径:在语文必修课程中进行拓展,做到内容相关,专题相连,方式灵活。
实施方式:采用大单元备课的方式,拓展诗歌背景,补充有关材料。
1.依托“社团组织”实施
“以礼雅行”课程主要是以社团方式进行实施,学生对课程进行选择性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知识,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成,激发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萌发学生对传统节日中包含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把固定班级与走班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培养。
活动时间安排:纳入课表,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此项特色课程让学生集体研习,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进行。
教师指导方式: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教师适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自选节日研究的重点,自主选择课程专题。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爱好,选用灵活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
2.依托“语文教材”实施
初中统编语文教材涉及传统文化的篇目有很多,这些篇目分布在六册语文教材之中,虽然有些零散,但是这些优秀作品中,都融合了古代先贤的哲学智慧,与学生生活和以及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关系密切,挖掘文本中潜藏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施方式:补充传统节日的知识,结合文本理解节日内容,探究作者在文章中设置节日的目的。结合作品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理解节日的意义。
实施时间:课前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查找资料;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节日材料思考和探究;课后深入挖掘“节日”存在的意义,设计研究微课题,从时代意义、人们追求和传承的角度深入思考“节日文化”因素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对于学生人格培育和做人教育进行引导,感受文化魅力,形成文化自信。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热爱,这种热爱形成研究传统节日的驱动力,在文化营养的滋润下,自主理解和践行文化精髓,逐渐成为一个儒雅之人。
3.依托“主题研究”实施
精心策划主题研究内容,选择研究路径,创建阅读情境,拓展阅读时空,发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注重研究内容的关联性、研究过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在“专题研究”中为学生提供选择,实施中关注如下几方面:在阅读中研究人文文化、在阅读中研究传统情怀、在阅读中研究名家思想、在阅读中研究自我责任。
实施流程:选定研究主题—推荐文章—学生阅读—撰写感受、设计活动步骤—走进生活实践—撰写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时间:课外时间,业余时间。
以研究主题进行校内或者校外实践,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定向阅读,推荐阅读篇目,帮助学生对文化活动的主题形成深刻理解,在阅读的基础上实施实践活动。
实践得知,“雅”课程不仅找到了学科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最佳契合点,也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以“雅言、雅情、雅行”为理念,在课程学习中,将阅读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以诗雅情”课程,在诗词学习基础上,感悟古人追求与生活态度,学会担当和做人智慧,传承文化,提升修养;“以书雅言”课程,学生在阅读中体验阅读快乐,鉴赏文字,以多种形式感悟文字内涵,传承文化;“以礼雅行”课程,学生以中国传统节日为阅读对象,研究古代礼俗,吸收并传承节日文化精髓。
“雅”课程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中,供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文化因素的融入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内涵,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文学味和文化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了对中华优秀文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