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磊,张岐龙,张树才,刘力瑛
(解放军95806部队,北京 100076)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卫星情报对于各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军事强国均把加强航天情报侦察作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点,大力研究发展自主的航天侦察手段。地平线-1的发射成功,使以色列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1]。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已具备了一定的早期战略预警能力,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因历史、领土和宗教等因素,频繁遭受周边阿拉伯国家围攻,先后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其中,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一度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依靠美军提供的侦察卫星图像情报,提前侦获战场征候情报,为战略决策和战术行动提供了关键支撑,最终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实现了绝地反攻[2]。战争实践让以色列人认识到卫星情报的重要性,但由于使用美国卫星情报存在灵活性差和时效性不高等问题,以色列于1984年和1988年先后组建了空间技术理事会和航天局,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以色列国家航天计划,开始着手发展本国的侦察卫星。迄今为止,以色列共发展了4个卫星系列,分别是“地平线”侦察卫星系列,“地球资源观测系统”军民两用遥感卫星系列、“阿莫斯”通信卫星系列和“技术卫星”试验卫星系列[3-4],其中“地平线”和“地球资源观测系统”主要用于航天侦察,尤其是“地平线”卫星系列影响最大,正所谓“中东上空的地平线”。
1988年9月,以色列使用国产“沙维特”运载火箭发射了首颗光学成像卫星——地平线-1。由于以色列周边均是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向东、南,被发射火箭均会经过敌对国领空,且火箭残骸会落入他国,唯有西侧地中海“中立”,最后,以色列采用与地球自转相反方向发射该卫星[3],将其送入逆行轨道,该卫星作为试验卫星,在轨仅运行4个月。
1990年4月~1998年1月,以色列采用相同方式先后发射了4颗“地平线”系列卫星,其中,地平线-2卫星仍为试验卫星,在轨运行仅3个多月;地平线-3是以色列首颗形成能力的侦察卫星,但分辨率达16 m,仅能大致辨别地面的大型隐蔽洞库以及机场上有多少架飞机,难以满足高精度作战需求,且设计寿命仅2年;1998年1月,地平线-4发射失败。另外,1994年以色列有过1次秘密卫星发射活动,据报道,该卫星也是“地平线”系列卫星,最终以发射失败告终。
2000年5月,以色列发射了地平线-5,填补了因地平线-3无法工作和地平线-4发射失败而导致的航天情报侦察能力缺失,弥补了对中东地区各国军事设施和活动监视的短暂空白。该卫星地面分辨率达1 m,能够执行高分辨率观测任务,可拍摄地面部队移动、导弹发射架位置、核设施修建情况等内容,通过图像能清晰地看出机场每个角落的变化,识别暴露在外的飞机型号,是以色列实施军事侦察的主要装备。
2007年9月,以色列成功发射地平线-7卫星,该卫星主要用于替代超年限服役的地平线-5卫星,其分辨率达0.7 m,仅次于美国同类卫星,拍摄的图像足以辨别导弹发射车内是否搭载了导弹等细节。
由于光学成像卫星受昼夜和天气等因素影响,不能全天候工作,对此,以色列于2008年1月首次使用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卫星——地平线-8,该卫星载有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达1 m,可以全天候监视周边敌对国家相关动向,与地平线-5、7实现双重性能互补,确保对重点区域的高频次侦察。
2010年6月,以色列成功发射地平线-9卫星,该卫星与地平线-7、8,以及超年限服役的地平线-5组成星座,增加了对伊朗、叙利亚等敏感区域的侦察频次。
2014年4月、2016年9月和2020年7月,以色列分别发射了地平线-10、11、16卫星,其中,地平线-10是以色列第2颗雷达成像卫星;地平线-11是全新一代光学侦察卫星,采用了光学卫星-3 000平台,具备高度的敏捷性和自主性,可拍摄大量高清卫星图片[4];地平线-16与地平线-11性能相近,但做了更加精密的改进,可以提供最大的输出[5]。这3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规模逐步扩大,侦察范围和侦察频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止2020年10月12日,以色列共发射了15颗侦察卫星,包括13颗“地平线”系列卫星和2颗“地球资源观测系统”系列卫星,其中有3次发射失败,如表1所示[1-5]。据掌握,以色列目前有8颗侦察卫星在轨工作,6颗为光学成像卫星(地平线-5、7、9、11、16和地球遥感观测卫星-B),2颗为雷达成像卫星(地平线-8、10),其中大部分卫星均超年限服役。
表1 以色列主要侦察卫星发射情况
评估侦察卫星的侦察能力指标包括分辨率、图像质量、探测范围、过境频率等因素[6],本文主要基于STK软件,从过境频率这个因素出发,对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的运行情况和侦察能力进行仿真分析,其中,由于未获取地平线-16的最新轨道根数,该卫星在此不作分析。
探测模型:假设以色列侦察卫星探测模型为矩形,探测范围为60°×60°;
侦察对象:伊朗导弹基地1(56.007°E、27.861°N)和基地2(46.5925°E、38.2173°N);
轨道根数:以色列目前在轨工作的7颗侦察卫星轨道根数如表2所示,轨道历元在此略过;
表2 以色列在轨工作侦察卫星轨道根数
轨道预报模型:SGP4;
仿真时长:20 d。
根据以色列在轨侦察卫星最新轨道根数和假定的侦察对象,基于STK软件,仿真了以色列7颗侦察卫星过伊朗导弹基地1和2的情况。
图1 以色列在轨运行的侦察卫星三维示意图
图2 以色列在轨运行的“地平线”系列卫星星下点轨迹
图3 以色列在轨运行的地球遥感观测卫星B星下点轨迹
图1、2、3是以色列7颗在轨工作卫星运行示意图和星下点轨迹,可以看出,地球遥感观测卫星B运行在倾角为97°的太阳同步轨道,其星下点轨迹基本遍布全球,可以拍摄到全球任意区域,但数量过于单薄,难以对特定区域实施高频次侦察;“地平线”系列卫星主要运行在3个500 km左右高度的近地轨道面,其中有2个轨道面采用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卫星协同工作(地平线-7、8协同,地平线-9、10协同),性能互补,以此克服光学成像卫星受天气和夜间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地平线”系列卫星星下点轨迹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1°之间,只能监视中低纬度地区,但可覆盖整个中东地区。图4、5和表3是以色列侦察卫星2020年6月17日~7月7日连续20天过伊朗导弹基地1和2的情况和统计次数,结果显示,7颗在轨工作星可以对伊朗导弹基地1和基地2实现每日5次或5次以上的过境侦察,由此可得出,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可对中东地区实施高频次的过境侦察,为以色列提供近实时的战场征候情报。
表3 以色列侦察卫星过伊朗导弹基地1和2情况
图4 以色列在轨运行侦察卫星过伊朗导弹基地1情况
从以色列侦察卫星发展历程和侦察能力来看,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侦察卫星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地平线”系列卫星大都由以色列国产“沙维特”火箭采用逆向方式发射,由于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火箭速度受到一定损失,限制了火箭有效载荷运载能力[3],因此,“地平线”系列卫星均采用超小型卫星平台,然而,其有效载荷探测性能逐步提升,从最初的“看得见”阶段逐步发展到“辨得清”阶段,被世界公认为与美国、俄罗斯同属“第一集团”。据资料统计,以色列“地平线”系列卫星技术主要经历了4代,第1代主要包括地平线-1,属于试验星;第2代包括地平线-3,采用光学卫星-1000平台,分辨率达16 m;第3代包括地平线-5、7、9,均采用光学卫星-2000平台,分辨率分别为1 m、0.7 m和0.7 m;第4代包括地平线-11,采用光学卫星-3000平台,分辨率达0.5 m。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总体呈现在轨数量逐步增多、性能稳步提高的特点。
图5 以色列在轨运行侦察卫星过伊朗导弹基地2情况
二是对中东地区国家的侦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以色列在轨运行的侦察卫星共计8颗,其中,“地平线”系列卫星7颗,“地球资源观测系统”系列卫星1颗。“地平线”系列卫星主要采用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2种模式搭配工作,地平线7、8在同一轨道面协同工作,地平线9、10在另一轨道面协同工作,这种搭配可以实现对中东地区重点区域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的侦察监视。虽然部分卫星是超年限服役,但仍高效工作,既可参与体系工作,亦可作为备份。总体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卫星性能还是对重点地区的侦察频次都在逐步提高,以色列整体侦察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以色列与印度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其卫星亦可从印度发射。未来,以色列会根据作战需求发展不同轨道的侦察卫星,拓展其侦察区域。届时,随着新的“地平线”系列卫星不断入轨,其侦察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天基导弹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以色列利用“箭-2”、“箭-3”、“大卫弹弓”、“铁穹”以及“爱国者-3”等防空导弹系统构建了3层防空反导作战体系[7-9],具备了全方位的国土防空反导作战能力。然而,反导作战是典型的跨空域、跨地域作战,弹道导弹的高、快、远特点对反导作战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这些年不管是在数量还是性能上,以色列侦察卫星体系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对中东地区的侦察能力不断提升,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周边敌对国家战场征候情报。但对于导弹预警来说,侦察卫星情报均是非实时的,难以满足反导作战需求。目前,以色列没有自己的导弹预警卫星,主要引接了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情报,以此获取导弹发射告警和来袭告警情报,但受制于人,无法灵活调度导弹预警卫星对自己关注的重要目标进行重点监控,天基导弹预警对美国依赖性强。
历次战争实践凸显了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促进了情报在作战中的渗透,大大提高了作战行动的有效性[10]。以色列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自上世纪开始发展并不断扩充完善其侦察卫星体系,提高对中东等地区的监视力度,并将情报纳入到作战指挥链条之中,充分发挥战场征候情报对防空反导作战的支撑服务作用,这种“大情报”体系下的防空反导作战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