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

2021-09-24 16:39杨丹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教学改革

杨丹丹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在课程改革推动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高中政治课一脉相承,但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探索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的有效策略,使学生乐议、善议、深议、博议,真正实现在议中学、在议中悟、在议中行,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中是一次新的尝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49-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斷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式教学是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已逐步得到运用。作为与高中政治课一脉相通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须紧随高中政治课改的浪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我们能基于差异,不断探索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议题式教学模式,就能切实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

议题式教学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在议中学、在议中悟、在议中行。教师应在“乐议”“善议”“深议”和“博议”四个方面探寻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的重要价值。

一、议题生成促乐议

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因此,议题的选择是议题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和课堂氛围。议题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能力、社会热点等。而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必定是学生乐议的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并巧妙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结合教学目标,形成学生乐议的议题。

新闻播评环节常设置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前几分钟,它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新闻播评环节中提到的新闻事件作为议题。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出现的新闻事件都是学生提供的,说明学生对此感兴趣,并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能以此为议题,既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使课堂有了一定的整体性,避免碎片化。

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一课时,他的学生在新闻播评环节选用了当时引起广泛关注的“高以翔深夜录制节目猝死事件”。但是该教师在简单点评学生在该环节的表现后,就没有再提及这起事件。其实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这堂课完全可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议题式教学运用其中,而议题可设为“高以翔事件对于我们守护生命有何启发”。这一定是学生乐议的议题,也必定会使课堂效果大不一样。

二、情境探究促善议

议题的呈现和解决依托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它使课堂教学更具形象性与生动性,同时也为议题探究提供启发,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切入口,迅速投入到热议中,实现从乐议向善议的转化。学生的“善议”一方面受自身思维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制于教学设计,所以,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情,设计的议题和问题情境都必须契合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智能水平和经验水平。

“是不是所有的规则都需要遵守”可作为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这一课的重要议题。本市一位教师在教学该课时选取了一段视频“滴滴司机闯红灯送孕妇”作为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是否赞成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为了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切入口,使学生“善议”,该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一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并且请学生进一步讨论:面对铁一样的规则,我们是否可以做点什么,让英雄少受点委屈呢?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瑕疵的规则需要及时修正和完善;2.是否遵守规则,需衡量选择的后果,寻找最佳选择。整堂课环环相扣、匠心独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如泉涌,完全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

三、任务驱动促深议

知识和经验的输入是议题式教学的初级任务,它为知识和经验的输出提供理论支撑。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输出”这一中级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标志。议题式教学的高级任务是要体现课堂的高度和深度,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完成中级“输出”任务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复杂性、综合性的真实情境,提出新授内容的素养化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就能使学生由“善议”转化为“深议”,在课堂中再次激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思维浪花,尽显课堂的智慧和活力。如果在学生深议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擦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火花,那这道火花一定可以点亮整堂课。

笔者曾经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尊重他人》一课中,以“列车上的尊重”为主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并且由“尊重人”升华到“尊重世间万物”。接着,笔者顺着课堂主线,引申出一个问题情境:“周末你乘坐动车去亲戚家做客,到站时,一位打扮靓丽的年轻女子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由于高跟鞋太高,不慎摔倒了,此时你会过去扶她吗?”在很多人看来,此时应该要扶,否则显得太冷漠了。但是如果深入思考,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大家都一致表示“会扶”的时候,一位男生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我不扶,因为尊重他人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这位女子的打扮来看,她应该很要面子,她一定不希望别人看到她如此狼狈的样子。既然她走在最后,没什么人看见,我也假装看不见。但是如果她半天都没爬起来,我还是会上前帮助她的。”其他学生刚开始陷入了沉思,随即就给予了这位男生热烈的掌声。的确,有时候尊重比帮助更重要,尊重他人是需要智慧的。

四、活动开展促博议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它通过开展活动来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议题式教学中,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着眼于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中的活动分为信息收集整理、课堂探究研讨和成果表达展示三种。在这三种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和优势,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工完成活动任务,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效度。课前搜集整理的信息可以是议题呈现的情境,可以是议题解决的论据,也可以是议题拓展的准备。课堂探究研讨既要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也要有合作讨论的环节,即使展开合作讨论,教师也要在讨论前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以确保课堂探究研讨的深入性,避免课堂陷入“虚假繁荣”。对于议题探究研讨的成果表达,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表达的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同样以筆者曾经讲授过的《尊重他人》一课为例。本市地铁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当中,全市人民都充满了期待,学生也一定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在课堂中设置了一个让学生对地铁内部设施进行创造性设计的环节,要求该设计必须体现“尊重”。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坐过地铁,或者坐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因此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亲身体验或线上线下查找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地铁,为课堂议题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尊重人的角度,设计地铁内部设施,并特别提醒学生,形式可以多样。让学生首先静下心来,对设计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思考,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思维碰撞,寻找灵感,完善设计。有的小组通过绘画,设计出地铁车厢中的宣传标语;有的小组利用现有文具,制作出简单的模型,设计出许多温暖贴心的便民设施;有的小组通过表演,形象展示地铁中各种设施带来的体验……学生的成果展示无不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魅力,让人赞叹不已。

教学改革是课堂永葆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议题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创新尝试,就像一轮初升的红日,透露着微光。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有深入挖掘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独特价值,探索适合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议题式教学策略,才能使这轮红日真正为课堂教学改革带去活力和色彩。

[   参   考   文   献   ]

[1]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例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教学改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