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界,严翔鹏
(1.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河南 信阳 464094;2.信阳市平桥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信阳)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分布很广,除西藏、青海及宁夏等个别省份外,其它省份均有种植。近年来,由于花生种植面积及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河南的花生产量增长迅猛。2019年河南花生种植面积为115万hm2,产量为371万t,产量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30.55 %,为我国最大的商品化花生种植基地。随着花生播种面积和花生连作时间的增加,病虫害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花生产量和品质构成了较大威胁。花生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花生种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2]。研究表明,病虫害加剧是限制连作花生产量的最主要因素[3-4]。目前,生产上多采用直接喷施于花生植株表面或田间撒药等传统方法,易造成污染,杀虫同时也消灭天敌,效率低[5-7]。因此,高效率、低污染的拌种剂越来越多地用于作物生产中,逐渐取代传统施药方法[8]。
花生拌种剂一般是由杀虫剂、杀菌剂以及缓慢释放剂组成,一般以液体为主,有的是制作成型,可以长久存放,也有的需要现用现制。拌种剂包覆种子后,农药一般不易迅速向周围扩散,又不受日晒雨淋和高温等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具有缓释的作用,因而有效期更长[9]。但是市场上拌种剂品种较多,品质良莠不齐,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参考,选择了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好的三个试剂进行比较试验,对其效果进行探究。
供试药剂为高巧(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5 g/L精甲·咯菌腈,腾收(45 %烯肟·苯·噻虫),卫福(400 g/L萎锈·福美双)。试验用花生品种为信花425(信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共设4个处理,见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4 m2,四周设保护行。
表1 花生拌种剂组合试验处理
试验地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吴堂村张家家庭农场,前茬油菜,地势较为平坦,排灌设施良好,肥力水平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0.82 %,pH值7.2。试验于5月20日每667 m2施有机肥100 kg,45%(15-15-15)复合肥20 kg,5月21日犁地、旋耕。同时依据试验方案,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后晾干,5月22日播种,行距40 cm,穴距16.5 cm,每穴2 粒,每667 m2种植12000穴。播种后每667 m2用70 %乙草胺100 mL兑水30 kg喷雾化除。
1.4.1 花生出苗时间 播种后观察各处理的出苗情况,播种后50 %花生出苗为出齐苗,记录出苗50 %的时间。
1.4.2 出苗率 播种后15 d调查出苗数,每处理随机选择3个点,分别量取2垄调查苗数(以第一片真叶展开为标准)及烂种数。出苗整齐度以出现3片或4片真叶为标准。计算出苗率;不出苗的调查烂种数量,计算烂种率。
1.4.3 病害调查 在花生生长后期调查病害发生情况,主要调查花生黑斑病、白绢病、根腐病。采用5点取样,每个点选取1株,摘取全部叶片进行调查,统计发病情况。采用统一分级方法进行调查分级。
发病率(%)=(发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病级值)。
1.4.4 产量 花生收获后测定各个试验小区饱果数、秕果数,称量花生荚果产量。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3和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
由表2可知,使用不同拌种剂组合的各处理花生出苗率均较对照明显提高,烂种率均较对照明显降低。其中T1、T2和T3田间出苗率比对照分别提高3.4 %、4.0 %和2.0 %,T1、T2和T3的烂种率比对照分别降低3.5%、4.2%、2.1%。由出苗情况和烂种率可以发现,采用种衣剂组合拌种对花生出苗安全且有效提高出苗率。
表2 各处理田间出苗及出苗率
由表3看出,不同拌种剂组合各处理花生叶部主要病害均较对照明显减少,在花生中后期对田间黑斑病、根腐病、白绢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可以看出,8月25日田间白绢病:T1、T2、T3病情指数分别为4.6、5.8、6.4,防治效果分别为 78.4 % 、72.8 %和70 %,T1对防治白绢病效果高于T2、T3。田间黑斑病:T1、T2、T3病情指数分别为6.9、7.5、6.8,防治效果分别为67 %、64.1 %和67.5 %,防治效果相差不明显。8月25日田间根腐病:T1、T2、T3病情指数分别为4.2、5.4、6.3,防治效果分别为72.5%、64.7 %和58.8 %,T1对防治根腐病效果高于T2、T3。
表3 不同拌种剂组合处理对花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8月25日)
收获晒干后产量结果统计显示,各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在257.83~297.67 kg之间,其中T1每667 m2产量最高,为297.67 kg,较空白对照增39.83 kg,增幅为15.45 %;T3其次,667 m2产量为286.5 kg,较空白对照增28.67 kg,增幅为11.12 %,T2每667 m2荚果产量为279.5 kg、较空白对照增产8.4 %(表4)。
表4 荚果产量统计
花生出苗质量不仅与种子本身有关,所用拌种剂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连作花生。白绢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花生最重要的病害[10-11]。拌种剂可有效杀灭和控制花生种子表面及连作花生土壤中的病害,减少花生烂种、病苗和虫害等,不同拌种剂对连作花生的缓解效果存在一定差异[12]。葛洪滨等[13]研究了8种拌种剂对连作花生病害发生的影响,表明戊唑醇、醚菌酯、百菌清拌种可以明显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且对叶斑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多抗霉素、戊唑醇、醚菌酯拌种对花生锈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百菌清、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拌种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病虫耐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单一或传统的拌种剂不利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巧(600 g/L吡虫啉)15 mL +35 g/L精甲·咯菌腈15 mL的应用效果最好,在提高花生出苗率、防治花生黑斑病、白绢病和根腐病方面均优于腾收(45 %烯肟·苯·噻虫)5 mL和高巧(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5 mL+卫福(400 g/L萎锈·福美双)17 mL。且增产幅度最大,667 m2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39.83 kg,增产率15.45 %,按照6元/kg花生荚果计算,667 m2增收近240元,效益比较明显。建议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