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婧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021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的县域经济,处在城镇和乡村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城乡沟通交流的枢纽。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利用县域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政策支持等优势来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可以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帮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县域肩负起了实现乡村振兴、消除贫困的时代责任,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依托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县域经济这一前线出发,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更广阔的角度探寻到推进的模式和路径,最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大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发展特色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彻底消除了困扰我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认识到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总体部署。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着力点。从整个县域出发,以县域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选择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能推动具有县域特色、富有现代元素、兼备新型业态的特色产业体系的建立,显著提升县域由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城市享受胜利果实的同时,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依然止步于比较落后的生活水平,这就导致农民对农村的未来前景和发展道路忧心忡忡,影响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1]。统筹县域整体情况而发展的特色产业,能够结合整个县域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禀赋,实施产业振兴,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的高质量全面发展,从而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农村发展的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的是国家投入的真金白银和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产业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持,人才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文化振兴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生态振兴丰富了农村资源,组织振兴为特色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土壤[3]。在“五大振兴”的支持下,特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县域为单位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收注入了新的动能,推动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助推乡村和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与县域特色产业的结合也将产生“1+1>2”的效果。
为选取一个县域进行详细分析,本文结合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使用SPSS对信阳市的8个县域进行了K-means聚类分析。项目数据均来自《信阳市统计年鉴2020》。由于本次研究对象样本量比较小,选取大量的指标会导致指标间出现某种相关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项目在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参考信阳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遵循系统性、真实性、可行性、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七个代表性指标来对信阳8县展开聚类分析。具体经济指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信阳市2020年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
对表1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表2、表3。
表2 信阳市县域经济K-means聚类分析
表3 每个聚类中的县域个数
由K-means聚类结果可知,信阳市县域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仅包括固始县,这得益于固始县较好的产业统筹发展情况。第二类包括光山县、潢川县和息县,多处于平原地区的三个县域,均在第一产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三类包括罗山县、新县、淮滨县和商城县,这四个县域或依山或傍水,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适宜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道路,他们在发展中也显示出了豫南地区信阳市的发展特色和优势。
基于这种特色和优势,本文选取了信阳市商城县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聚类分析显示出的结果,也与商城县生态功能县的定位不谋而合。结合商城县较为广阔的耕地面积以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其更适合走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这个基础上,从县域角度出发,明确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聚焦差异化发展,对于推动商城县县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 特色产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内生动力 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和县域的资源禀赋和人才构成等因素息息相关[4]。目前商城县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与很多县域一样,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也就是特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内生动力。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匮乏,大多数农民依然运用着相对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尚未完全融入到现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来。二是乡村振兴战略赖以发展的实用性人才相对缺乏,特色产业从业者仍然陷于综合素质不高的桎梏,农民返乡创业或在县域内自主发展特色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结合商城县的实际情况,只有广泛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才能改变“上热下冷”的情况,从“人”的角度为产业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在目前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优化和处理。
2.2.2 特色产业链亟需延长 从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水平来看,目前依然存在特色产业和比较优势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困境,特色产品的产业链亟需延长。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特色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层次低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还存在着市场上流通的多为初始农产品、有特色产业无特色农产品等现象,特色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开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方面,也尚未能够通过县域全域旅游的发展带动特色产业销路的拓展,这主要也是由于特色产业链的局限,使游客失去了部分购买特色产品的欲望。
2.2.3 县域特色产业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商城县针对特色产业构建了县域格局,但是在对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激励方面是缺失的。优先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范畴内的新型经营主体们,虽然享受到了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是由于对于特色产业发展奖励机制的缺失,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且主要显示在对于普通农户的带动上。
2.2.4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有提升空间 商城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目前基础配套设施仍然存在项目少、规模小等问题。特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入更多科技因素和规模经济因素,如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的建设,可追溯农业及相关网站的构建,新型仓储及冷链物流的开发等。只有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特色产业的支持,才能从县域范畴推动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商城县作为豫南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是很多县域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结合商城县发展特色产业的经验和面临的困境,分别从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县域劳动力等方面入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而产业振兴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县域内的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桥梁和枢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5]。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必须要从整个县域着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围绕优势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特色产业品牌的附加值、影响力、竞争力,使特色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民增收的新的支柱产业。
3.1.1 找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完善县域功能定位,找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确定优势产业,落实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现代园区建设。农业大县要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工业强县要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并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新路径;旅游大县要合理结合县域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将旅游品牌打响打亮[6]。
3.1.2 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辨明县域比较优势。聚焦县域比较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将县域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要素优势通过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结合起来[7]。不仅优化特色产业布局,也要选择主导优势特色产业,不能以一概全,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不同的特色产业。在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时要有侧重点,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延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为特色产业的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优势。
3.1.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县域人口资源结构形式进行考量。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很好地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引导传统劳动力进入县域特色产业链,共同将县域特色产业转化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实现脱贫致富。政府要积极打造新型经营主体样板,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带动性强、抗风险能力强的新型农业主体,不仅能够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方向发展,还能带动新技术、新模式与农户进行对接,帮助农户解决最关心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等。
3.1.4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纳入目标考核 强化考核激励,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政策激励,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产业乡镇,打造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较大的特色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大户。同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激发和调动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定期召开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观摩活动,让各类新型主体在观摩中找发展思路、学发展经验,营造做大做优做强的良好氛围。
3.1.5 构建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政府要解决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支持问题,让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会面临资金缺乏的窘境。尤其需要重视落实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问题,集中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支持扶贫产业继续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二是鼓励社会资本下乡,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就业带动等形式,让社会资本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来,也让农户能够切身体会到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福利和实惠。
3.2.1 打造特色产业优质品牌 品牌建设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一个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品牌,不仅可以扩大特色产品的销售,又能产生溢价效应,还能提升整个县域特色产业的影响力,可谓是“一箭三雕”。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应该积极以新技术、新生产方式为指引,不断开发特色产业链,深化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延长特色产品的产品链,提升特色产品质量,丰富特色产品形式。同时,要利用各种展会、新媒体等,加大对特色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
3.2.2 紧抓政策指引共建产业集群 在政府“做强产业基地、做响产业品牌、做实经营主体、做优服务支撑”等要求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向政府建立的特色产业现代园区转移,共建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从新型经营主体的角度实现县域特色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
3.2.3 积极招才引智 企业在发展特色产业时,不仅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也要为特色产业招揽实用性人才。通过创造优惠的就业条件,吸引优秀的本地籍企业家、技术人才、大学生和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他们在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创造新的价值,并带动县域劳动力的共同进步。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对接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邀请他们共同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发挥科技创新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2.4 提升县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 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尽快落地,并为县域劳动力所掌握。县域劳动力不仅要积极加入这个进程,还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当然这一切的源头还是需要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让县域劳动力发现可靠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县域劳动力的职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与县域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商城县在产业扶贫中探索的“产业树”为例,就是要让农户成为“产业树”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农户的热情来共同养育这个“干壮、枝繁、叶茂”的“产业树”。县域劳动力积极加入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也为促进城乡融合埋下了人力资源的种子。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都是基础。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视角来看,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迎合了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要求,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融合提供了一条稳定的途径。县域经济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其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着丰富的资源作为后盾,也因产业的转型升级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选取商城县作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及困境,发现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县域进行统筹,由政府、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县域劳动力同向发力,帮助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