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
6月4日,北京,在银网中心大厦内,某培训机构内空无一人
“从今天开始失业在家啦!欢迎大家施舍。”鸿伟以戏谑的语气在朋友圈宣告了自己从北京某头部教培公司离职的情况。远在深圳的老同学小瞿也收拾起行李,和鸿伟前后脚离开了这个行业。想到自己不久前还受困于昏天黑地的加班,转眼间部门几乎整体“被转型”,小瞿一时感慨万千。
几个月前,这个在疫情期间突破万亿市值的行业还热钱涌动,“起薪30万,3年过100万”的口号,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跑步入场,理科状元、奥赛金牌得主、名校骄子并不鲜见。直到“双减”政策发布,一波大潮拍打了整个行业。
曾经跑步入场的教培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3月份的时候,大家已经隐隐约约察觉出异样。因为今年春学校已经复课,教培机构却不允许线下营业。”
直到4月,办公室同事私下对鸿伟说,“今年风头不对”。
在这家全国老牌的K12教育集团,氛围有点像风暴来临前的平静,同事们开始在茶水时间讨论,“今年整顿力度会不会特别大?会不会裁员?如果裁员的话,会不会裁到自己?”
小瞿本身接受过连续多年、多种形式的培训辅导,但当她成为教培链条中的一个环节,面对年龄越来越小的脸庞时,她觉得“有什么东西是非常不对的”。
暑假前后整顿教培行业,已经成为公司老员工心照不宣的惯例。然而,今年国家严肃整顿教培行业的决心与力度远远超过鸿伟和同事们的判断。
7月,“靴子”落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为“双减”),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运营的限定和业务的指引尤为突出,教培行业进入严规制、强监管时代已成定局。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培训被行业简称为K9教培,也是当下教培行业的基本盘与现金奶牛,供养出了大部分教培机构。“双减”政策发布之后,该类教培机构的生存空间被严格压缩。周末上补习班、假期语数外连轴转的补习日历即将成为历史。即便是工作日课程,关于课时时长、课程间隔的严格限定,也极大制约了教培机构的业务范围。
釜底抽薪的是,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资本化道路被彻底堵死。
鸿伟用一句話表达了心声:“以前想的是公司或者个人可能受到影响,现在是整个行业现有发展形态或将不复存在。”业界盛传,某头部英语培训机构创始人泪洒内部会场,成为行业巨变中的落寞缩影。
风云突变之后,热钱后撤,裁员大潮席卷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猿辅导一周裁万人、学而思网校关八个基地”的媒体报道直白展现了教培裁员潮的蔓延。头部公司无法免于风暴,有的小企业与初创企业甚至原地解散,其导致的后续服务问题至今依然是舆论焦点。
数据显示,我国教培从业人员近1000万,超过七成为30岁以下群体。“跳出去还是等等看?”身处漩涡中心,何去何从的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
在小瞿离职前,领导们相继找年轻人聊天,也有同事发问卷统计有意愿进入深圳公办学校的名单,以帮忙投递简历。稍早一点,公司针对名校生提供的“年包”(年收入保障)已经被取消,高薪无望。每个人都开始规划下一步,小瞿感叹:“放眼望去办公室里差不多空了,80%都被裁了,应届生一个不留。”
“应届生的转行成本比较低。”小瞿说,“所以领导优先裁掉了我们。”
智联招聘发布的教培行业人才供需变化趋势报告点出了行业整体巨变:2021年7月求职的教培背景人士中,51.4%为离职状态。以小瞿和鸿伟为代表,“双减”大潮下的教培年轻人步履匆匆。
远在“双减”政策发布前,小瞿已预感到,自己在这一行业坚持不了多久。她直白地评价:“教培不像是教育,更像一门用教育支撑的生意。”她发现行业普遍存在赚快钱的想法,很难说有教育情怀。
表面上“教育论”,实际上“致富经”,教培行业乱象早已为各界所深恶。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代表、委员都直指当前存在的教育培训乱象,包括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烧钱”营销、恶性竞争、制造教育焦虑等。
8月31日,落在北京街头的某教培机构的袋子
9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巨人教育总部,家长正在办理退费、转课等相关业务
从宣传到买课,“转化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教培行业衡量一名主讲业绩的核心数据。通过免费或者低价“引流班”拉来用户,再逐步筛选、吸引部分家长续报“正价班”以达到盈利,这几乎是在线教育经营的经典套路。
鸿伟感慨道,“这个行业几乎是我所知的最‘吃老师的行业”。小瞿的表达更为直白:“作为教培老师,知识被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有特色,要么特别幽默,要么说话方式很受孩子喜欢。”
小瞿回忆,同事会在给小朋友上课时打扮得像儿童节目主持人,艰难地留住孩子目光。也有教培老师自我调侃:“自己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带有销售性质的培训师。”